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擴大養豬場導入新式整合設施,行政院農委會全面推動台灣養豬產業升級轉型!

2021.12.14
13:01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廖明潔

行政院農委會正在進行的輔導養豬產業全面升級轉型計畫,導入新式整合型豬舍,讓業者不僅在顧及動物福祉的前提下提升了生產力,更讓台灣養豬業跟上趨勢成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行動實例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時代,與時俱進的創新升級並非只發生在網路、科技這類的新創產業中,即使是最傳統的養豬畜牧產業,也已經踏上升級改造之路。行政院農委會正在進行的輔導養豬產業全面升級轉型計畫,導入新式整合型豬舍,讓業者不僅在顧及動物福祉的前提下提升了生產力,更讓台灣養豬業跟上趨勢成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行動實例。

 



稍微年長一輩的人或許都有這樣的經驗,走在鄉間或農村地區,只要聞到某種特殊的氣味,就可以直覺知道「附近有在養豬」,隨著養豬畜牧業日漸進化,這種集體的嗅覺記憶也已逐漸成為過去式。眾所周知,豬其實是非常愛乾淨的動物,舊式的豬圈之所以會臭氣沖天,是飼養牠們的方式所造成的,豬隻被關在一個幽閉燠熱的空間裡,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處,飼養戶若要維持乾淨必須頻繁用水沖洗豬隻及地面,雖然讓臭味少了些,但豬隻容易受緊張壓迫,帶著屎尿的廢水排入水溝、河川也造成污染。

 

導入新式整合設施及養殖模式,現代化養豬場呈現新風貌

 

現代化的養豬場早已不再是如此的樣貌,新式整合型豬舍採用高床式養殖,豬隻是在鐵架上活動,更為通風之外,糞尿落下至地板就不會沾染到豬隻身上,飼養人員只要清理下層空間,不需頻繁沖洗豬舍,省掉大量用水;排放的污水經由加裝的廢水處理設施、生物處理機等做初步的處理,亦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大豬怕熱、仔豬怕冷」,為了讓豬隻可以健康舒服地長大,除了使用水簾降溫、屋頂隔熱、保溫燈保暖之外,更妥善的方式則是將不同生長階段的豬隻,如母豬與哺乳豬、保育豬及肉豬,以異地、分齡及批次的多地模式,針對不同需求來進行飼養。

 

 

台灣養豬業的規模普遍較小,畜養1000頭以上的大規模養豬場大約只佔1/4,養殖業者雖有心進行豬舍及養殖模式的創新,卻不一定能負擔增加的大量成本,為此,行政院農委會規劃了百億基金及8大項產業輔導策略,要在4年內積極輔導國內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其中,民國110年度的「擴大養豬場導入新式整合型設施(備)」補助原則,就針對引入高床豬舍及污染防治設施等的「導入新式整合型豬舍」、「採批次、分齡、異地或多地飼養模式之設置豬舍或更新」,以及「導入自動化省工設備」等三大項,分別提出經費補助措施,養豬場可同步申請這三類的補助,一個場的申請補助合計上限為1,000萬元。

 

 

台灣豬肉條件佳,永續生產可望走向國際

 

台灣過去曾是全球僅次於丹麥的第2大豬肉出口國,1997年因為口蹄疫爆發造成重大損失且痛失國際市場,所幸在全台灣民間各界及政府共同努力了23年之後,2020年順利拔針,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審查通過為非疫區,與日本並列為亞洲唯二的口蹄疫非疫區。今年8月下旬在面臨非洲豬瘟威脅之際,行政院農委會明快做出養豬場暫停使用廚餘養豬的相關強力規範及懲罰措施,務求全面防堵非洲豬瘟,針對養豬戶必須改用飼料養豬所帶來的成本衝擊,提供價差及轉型補助,對於有意願離牧的小型養豬戶,也提供補助及獎勵等相關的退場機制。

 

 

台灣的豬隻通常油花較多,口感豐潤,且因為養殖天期長使得嚼勁較佳,加上口蹄疫成功拔針,又是亞洲極少數沒有發生過非洲豬瘟的國家,種種條件都極利於豬肉的出口外銷。在提升農場豬隻動物福祉已是全球趨勢的此刻,養豬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成效,更與聯合國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核心目標有多項相符,促進台灣豬隻永續生產是讓台灣畜牧產業走向國際的必要挑戰,而農委會的輔導計畫,不啻是養豬戶在轉型升級路上的一大助力。

 

 

圖片來源:行政院農委會提供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