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3代自主超導量子電腦「本源悟空」,日前正式入駐中國國家超算網路平台,將為該網路平台帶入本源量子雲服務等多項量子算力服務。《日經》報導指出,根據公開的量子計算機專利數量,中國已超越美國,首次位居全球第一,中國企業的迅速崛起引發了全球警惕。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量子專利數量,中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超越IBM位居首位
IBM計劃於2025年開發出1000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在量子技術領域,中國的存在感愈發突出,根據公開的量子計算機專利數量,中國已超越美國,首次位居全球第一。量子技術因其在藥物開發、金融等多個應用場景中的潛力,以及與國家安全的深刻關聯性,備受關注。中國企業的迅速崛起引發了全球警惕。
商業視覺化:
通過豐富的圖形展示深入解析企業戰略和最新動向,為您帶來全新發現。更多文章與「追蹤」功能,請點擊此處。
「中國自主開發量子計算機」
中國共產黨的官方媒體《人民日報》海外版於8月報導了今年1月啟用的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大力宣傳其成就。
「本源悟空」已完成133個國家和地區的任務
這台量子計算機由中國安徽省的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公司研製,這是一家在日本尚不為人熟悉的企業。《人民日報》的文章描述了中國技術人員如何克服重重困難,用20多年的時間積累了技術。
以「孫悟空」命名的這台計算機正在穩步取得成果。根據《人民日報》等媒體於10月的報導,「本源悟空」已完成來自133個國家和地區的27萬個量子計算任務。
公開專利數量:中國超越IBM
根據日本信息分析公司VALUENEX(位於東京文京區)於2024年10月的統計,在自1990年代以來的公開專利數量排名中,本源量子首次登頂。在2020年的前次統計中,該公司僅位居第十,但在2021年至2024年間新增了363項專利,超過了同期新增212項專利的美國IBM。
國別專利數量:中國累計超越美國
在國別專利累計數量方面,中國以3217件專利超越了美國的2740件,成為全球第一。
隨著中國在量子技術領域的快速崛起,其全球影響力和技術主導地位正在進一步擴大。
本源公司公開專利中的重點領域
本源公司公開專利數量最多的技術是用於控制量子計算機的軟體「量子操作系統」,其次是與量子晶片相關的技術。本源的量子計算機以超低溫運作,而該公司也宣布成功自主開發了超低溫運行的核心設備——稀釋冷凍機。
來自政府基金的資金支持
根據美國調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本源在2021年和2022年間,主要通過政府基金籌集了總計1.634億美元(約245億日圓)的資金。德勤(Deloitte Tohmatsu Group)量子技術總監寺部雅能表示:「該公司或許已接近未上市公司市值達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門檻。」
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
支持本源公司快速發展的是中國政府於2021年發佈的「第十四個五年計劃(2021-2025)」。該計劃強調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重點關注「量子信息」。KPMG FAS合夥人岡本准執行役員指出:「自2021年以來,中國積極投資於專業研究所的設立。」百度(Baidu)於2024年1月宣布計劃向政府運營的設施捐贈研究所。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表示,中國政府計劃到2025年向量子技術研究投入最多150億美元。
量子技術的潛力與風險
量子計算機卓越的計算能力被期望用於藥物研發和材料開發等多個產業領域。然而,由於量子技術可能破解國防機密等加密技術,也引發了其軍事用途的擔憂。
歐美的專利策略與限制措施
儘管中國在專利申請上佔據了主導地位,美國自2021年以來也公開了近1400項專利。IBM位居第二,谷歌等大型企業則佔據第4至第6名。此外,谷歌還投資於使用中性原子開發量子計算機的初創公司,展現了其在多個領域的布局。
美國於2023年5月,由拜登政府發布了「重要技術與新興技術的國家標準化戰略」,將量子技術列為戰略領域。自2025年1月起,針對量子與人工智慧(AI)等領域,美國將限制美國企業和個人對中國的投資。
公開專利的選擇性申請
由於公開專利會導致技術公開,歐美一些公司選擇對核心技術的專利申請進行限制。加拿大量子計算機公司Xanadu的COO拉法爾·賈尼克(Rafal Janik)表示:「我們的專利主要集中於核心技術。」
量子加密通信的中國領先地位
在被認為理論上無法破解的量子加密通信領域,中國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截至2024年8月,中國在該領域的公開專利數累計達5544件,遠超美國的806件和日本的548件。在企業排名中,前10名中有7家為中國公司。
橫濱國立大學的堀切智之教授指出:「值得關注的是(排名第17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該大學作為核心機構,正培養各企業和研究所的人才。」
該校的研究由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的潘建偉教授領導。
量子加密通信領域,日本企業表現亮眼,東芝和NEC名列前茅
中國在量子通信的社會應用方面也領先其他國家。從北京市經安徽省合肥市到上海市,建成了一條約2000公里長的量子通信網路。此外,通過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進一步擴展,形成總長約2600公里的通信網,加上地面與衛星的連接,總通信長度達46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量子加密通信網路。該網路即使使用量子計算機也無法進行竊聽。
在加密通信專利數量方面,日本企業表現不俗。東芝(排名第4)和NEC(排名第7)正與金融機構等進行實證實驗,推動技術商業化。2023年,東芝在英國劍橋設立了專屬據點,其首席數字責任官(CDO)岡田俊輔表示:「我們保持著全球頂尖水準的技術。」
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BCG)預測,到2040年,量子計算機將帶來約4500億至850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考慮到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國家安全的需求,美中之間結合官、民、學界的主導權競爭將在未來進一步加劇。
(圖片來源:免費圖庫、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