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領導 / 經營與管理
放.領導
經營與管理

公館芋頭達人!百大青農郭秩均的「芋」來「芋」見你

2023.12.29
12:06pm
/ 放言編輯部 李惟境

苗栗公館因為氣候與地質,孕育出「質鬆軟、味濃郁」的高品質芋頭,應該要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從荒涼的柏油大路彎進一條小徑,一側的圍籬攀滿藤蔓,幾朵紫色的花蕾交錯其中,牽牛花緊閉著花苞;緩步走入秋季的九月,在苗栗的鄉間,太陽依舊把田地曬得暑氣騰騰。綠油油的盾牌形狀大葉面,上頭頂著打落在傘面的水珠,把粗莖壓得彎彎的,一片綠意環繞著鵝黃奶油色小屋,「MAKOU」的字樣印在正門的右側,長著腮紅的Q版芋頭娃娃撐著芋頭葉,和來此一遊的旅客招著手,告訴大家:苗栗公館的馬郭芋頭園在這裡!

 

 



工程師轉職,返鄉種芋頭的「苗青」

 

亮眼湛藍天空色排汗衫,更顯黝黑的皮膚在暗暗發光,寬大的背影、大大「苗青」二字,笑起來帶著靦腆羞澀,言談間卻自然流露著詼諧幽默;郭秩均出身資訊工程系,大學即離鄉前往臺北讀書,畢業後也選擇留在大城市從事網頁工程師相關的電子商務工作,在異鄉打拼幾年後,讓他重新思考了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最終選擇回家投入農業,在家鄉芋頭園的基礎上,開創新的可能性,也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苗栗公館。

 

父母是專業芋頭農,郭秩均談起務農這件事,是貫串他整個成長軌跡的家常便飯,所以自小決心離開苗栗、絕不務農;在外頭闖蕩數年,喧囂的都市以及高壓的工程師工作讓他回望家鄉,看見爸媽辛勤耕作卻沒有行銷的配合,可惜自家優良的農產被低估價值的心情,燃起了回家接手芋頭園的念頭,並創立「馬郭芋頭園」的品牌。

 

突破青農的資金困局,農業金庫一把罩!

 

轉職初期遇到最大的瓶頸是資金匱乏,從農的前置作業必須投入一定的成本,小到種子、肥料,大到人力、農地,每一項支出都是必要花費,零零總總加起來對於一個不足三十歲的轉職青年並不是一筆小數目。問及郭秩均在十多年來的專職從農經歷,所面臨最棘手的問題與困難都脫離不了「資金」。起步階段接獲農會宣導青年從農的相關優惠資訊,和農業金庫的輔導員建立起溝通橋樑,透過專員的解說得知政府提供給青農的低利率專案貸款,尤其在獲得農業部遴選為百大青農後,更可以獲得為期五年時長的貸款零利率優待,大大解決了青農在資金週轉上的難題。

 

有了資金的輔助,便有了開疆闢土的資本,郭秩均以大學資工的專業背景,加上電子商務的工作經驗,首要任務即建立起自家芋頭品牌,並將產品上架到電商網站,減少中間費用並提升自有品牌知名度。品牌草創之初,他積極想要將「公館芋頭」的名聲擴散出去,讓大家知道臺灣芋頭不是只有臺中大甲、高雄甲仙,於是想出免費試吃的銷售手段;「免錢的最好吃」大家對於試吃並不陌生,但郭秩均採取更極致的方向,填表單資料就出貨10斤(6公斤)試吃芋頭。這方法有三個好處,一是消費者看到數量先驚訝得留下第一印象,二是反覆試吃讓人有深刻的記憶點,三是普通人會將吃不完的部分分送給親朋好友。然而綜合上述優點,訂單數卻沒有增長半點,一年的虧損讓他驚覺失策,趕緊轉換經營模式。

 

 

芋頭園的多角化經營,「食農教育」結合趣味體驗與生態知識

 

郭秩均將「馬郭芋頭園」的經營轉向農業旅遊市場,各種DIY芋頭點心活動與採芋頭體驗,結合「食農教育」,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帶大家認識芋頭、認識苗栗。以休閒娛樂的角度帶大家認識地方文化和生態,再配合各項體驗活動增加其趣味性,發展出適合所有年齡層旅客的在地農遊;旅行社樂於帶團客來此觀光,教職體系的校外教學活動首選也是馬郭芋頭園,使得公館芋頭的知名度在這過程中點滴累積。

 

 

轉型的成功也讓郭秩均的芋頭銷售市場獲得更多信任,自產自銷且以固定價格售賣,不隨市場的供需波動,穩定芋頭的經濟價值,讓農民可以穩定獲利,也讓消費者明白他們對農產品質的信心保證。現今大部分的產量都是直接與業者簽約合作,固定售價提供給餐廳、飲料店、烘焙坊等,建立起長期合作關係的商家。

 

 

建立品牌的初衷,農業行銷的核心價值

 

將芋頭農務重點延伸,多角化的經營,期望能將苗栗公館芋頭的名聲打響,郭秩均表示,他建立品牌的目標並不是要打敗大甲芋頭,只是希望家鄉的芋頭能被大眾看見,而不是被其他人的行銷光環所隱蔽;臺灣芋頭產量第一在屏東高樹,第二則在苗栗公館,而公館的氣候與地質條件,孕育出「質鬆軟、味濃郁」的高品質芋頭,應該要推廣出去,讓更多喜愛芋頭的人知道。

 

獲選第三屆的百大青年農民,建立起自己的「馬郭芋頭園」品牌,同時郭秩均也積極參與青農公眾事務,組織苗栗青農品牌「大青皇巢」,讓苗栗地方農業得以串聯、相互輔佐,也照顧到家鄉這片養育他的豐饒土地。「確立方向,努力深耕」是身為傑出青農的郭秩均留給想要從事農業工作者的話,也是他身體力行軌跡;務農不是一個輕鬆的抉擇,在決心返鄉接手芋頭園的那刻,他就將其視為志業,不只將作物種好、顧好,還要將產業經營起來、推廣出去,並號召更多擁有同樣熱情與目標的夥伴,為臺灣地方農業盡一份心力。

 

 

 

圖片來源:放言編輯部李惟境拍攝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