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騰焰飛芒
放.高論
騰焰飛芒

【騰焰飛芒】凸槌又斷訊的馬習二會

2024.04.11
16:31pm
/ 孫瑋芒

馬習會的作用是給習近平搭建舞台進行認知戰⋯⋯

 


馬英九在馬習二會以口誤方式說出「中華民國」,親中媒體為之狂歡,以醒目標題強調;蛋頭學者為之廻護,說「看似口誤,實可推測是故意的」。



馬英九當時說:「中華民國──中華民族過去經歷了百年屈辱,在兩岸中國人的努力之下,一步一步邁向共同振興中華之路。」

 

中國官方歷史敍事中的、馬英九所迎合的「百年屈辱」,是以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為開端,那時中華民國尚未誕生,說「中華民國經歷百年屈辱」,完全不通。所以馬英九立刻更正,馬辦事後發出的新聞稿,也作「中華民族」。

 

回顧馬英九念稿「凸槌」時刻

 

馬英九念稿照樣凸槌,2024大選期間早有多次紀錄。

 

去年12月27日,馬英九在嘉義市的國民黨造勢活動看稿念出「青年上戰場,票投國民黨」,一旁的嘉義市長黃敏惠趕緊提醒,他才更正:「對不起,票投民進黨,青年要上戰場」。

 

1月7日,馬英九在高雄的國民黨造勢活動說,1月13號要投3張選票給國民黨:「這樣才能下架國民黨,撥亂反正,大家說好不好?」舞台旁邊的人連忙咬耳朵提醒,馬英九趕緊改正說「下架民進黨」。

 

1月11日,馬英九在台北出席國民黨四海同心、海外團結造勢大會致詞時,再度口誤,稱「我也看到民進黨蔡清德啊,他處理……」,現場觀眾聽到他把賴清德講成「蔡清德」,以哄堂大笑打斷他,馬英九隨即自我解嘲:「抱歉抱歉,小弟也有一把年紀了」。

 

照馬英九自己的解釋,他當著習近平面說出「中華民國」,他在互稱「先生」的馬習會一度喊「習總書記」,都是他「一把年紀」造成的重大場合凸槌。藍營把馬英九的凸槌說得像神來之筆,真是指鹿為馬。

 

馬英九演出的是喜劇,將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

 

親中媒體又盛讚「馬習二會 馬提一中各表」。馬英九原話是「兩岸在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是「各表一中」,離「一中各表」(一個中國,兩個政治實體)還有一段距離,當時中方工作人員沒有掐斷台媒畫面。

 

10日傍晚,獲准進人民大會堂的台媒所播出「稍早畫面」,都是馬英九念到「大陸國台辦近年幾次的記者會,也再次還原『九二共識』的原汁原味」時,中方工作人員做出驅離手勢,台媒鏡頭轉離馬英九、訊號被切斷,研判是中方為防馬英九脫稿說出「一中各表」。

 

就算馬英九在鏡頭前說出「一中各表」四字,頂多是使中國當局惱怒、親中媒體嗨翻,改變不了中共處心積慮併吞台灣的格局。

 

中國央媒新華社4月10日以〈習近平會見馬英九一行〉為題發出1800餘字通稿,人民網、央視網均以此報導馬習會,通篇以習近平談話內容為主,僅在倒數第二段以95字報導馬英九發言內容:「馬英九表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深化交流合作,共同傳承中華文化,提升兩岸同胞福祉,攜手前行,致力振興中華。」新華社電文只有「九二共識」,沒有「各表一中」或「一中各表」。

 

中國當局連馬英九經由影音(無可置疑的紀錄)把「一中各表」「出口轉內銷」也不許。在中國官方敍事中,「一中」就是「兩岸同屬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鐵板一塊。

 

馬英九在馬習二會發言提到「最近兩岸情勢緊張,引發台灣不少民眾緊張」,「但是我始終記得,魯迅先生說過,『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是魯迅《題三義塔》名句。前中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國民黨革命元勳廖仲愷之子)1982年發表致蔣經國公開信,力促國民黨「毅然和談,達成國家統一」,引用了這句詩,使它成為促統人士、促統宣傳愛用名句。馬英九引用這句詩,有呼應中國當局促統意味。

 

中共機艦擾台不因馬習會稍歇,馬英九的呼籲是狗吠火車。4月10日清晨6時到4月11日清晨6時,國防部偵獲共機14架次、共艦6艘次在台海周邊活動,其中6架次共機逾越台海中線活動。

 

馬習會的作用是給習近平搭建舞台進行認知戰。馬英九訪中期間宣傳反日,4月8日參訪北京的抗戰紀念館、蘆溝橋,強調「兩岸人民都曾被日本軍閥欺凌迫害,傷亡慘重」。4月9日登八達嶺長城時,高唱抗戰名曲《長城謠》,數度哽咽。習近平則在馬習會以暗示的方式宣傳反美日:「兩岸同胞要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此話和稍後舉行的美日峰會針鋒相對。

 

魯迅《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有名言:「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馬英九訪中之旅哽咽不斷,被譏為「哭泣之旅」,加上馬習會的凸槌、斷訊,他演出的是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最新新聞
孫瑋芒
自由作家、攝影人,出版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散文集。曾擔任美國《讀者文摘》特約作家、報社編務主管。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