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國際
放.新聞
國際

齒輪再次啟動!5月中「這三國」領導人將會面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背後原因」:日美韓團結使中國感到危機⋯

2024.05.17
17:20pm
/ 放言編輯部 王晨芝

雖然難以撬動「日美韓」、但中國可能試圖吸引韓國和日本的注意力⋯⋯

 

日中韓三國政府準備在今年5月26、27日於韓國首爾舉行會談,預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韓國總統尹錫悅出席首腦會談。對此,《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中、韓國導人即將在5月會晤的背後原因,時隔4年半,「日中韓」的齒輪再次啟動,在安全和經濟領域建立新的合作關係,日、美、韓團結一致的態度令中國深感危機,促使中國啟動了舉辦日中韓峰會的動作。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日本、中國、韓國領導人即將在5月會晤的背後原因

 

岸田文雄首相、中國的李強總理,以及韓國的尹錫悅總統將於5月下旬在首爾會面。時隔4年半,自2019年12月以來,日、中、韓三國領導人終於再次舉行「日中韓峰會」。

 

上一次峰會在中國成都舉行,參與者為當時的安倍晉三首相、李克強總理和文在寅總統。與當前不同的不僅僅是面孔。

 

當時,正處於核武器和導彈開發實驗階段的北韓,突然轉向與美韓對話路線,韓國政府也迅速收斂了對北強硬論調。與一貫強調施加壓力的日本在對北政策上產生明顯分歧,在川普政權主導下,呈現出「日本對韓中俄」的格局。

 

那時正值針對韓國法院關於徵用工判決的反制措施,日本政府對韓國實施出口管制,引發韓國全境範圍內「No Japan」運動(抵制日貨運動)的高潮。安倍前首相在會談中嚴肅的神情反映了當時的心境。中國作為主席國,可能認為這是展現領導力的良機。

 

2019年日、中、韓峰會期間,因徵用工判決和日本對韓出口管制措施,日韓關係陷入冰點。

 

當時,三國僅達成了有關朝鮮無核化合作的總體共識。反而是在當地舉行的日韓首腦會日中韓三國政府準備在5月26、27日於韓國首爾舉行首腦會談,正在就會談展開協調。共同社報道,預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韓國總統尹錫悅出席首腦會談。晤更引人關注,安倍先生連珠砲火般的質問,文總統的回應營造了一種「充滿緊張氣氛的對話」。

 

時隔4年半,「日中韓」的齒輪再次啟動,這是中國的主導。

 

中國對瞄準自己的日美韓安全政策感到不滿,一直對韓國提議早日召開三國峰會持模稜兩可態度。但2023年11月,突然同意在韓國釜山舉行三國外長會議,原因何在?

 

大約在上次峰會2年半後,韓國政權交替,在尹大統領領導下,日韓關係發生了戲劇性改善,眾所周知。但即使面臨國內外巨大壓力,尹政權堅持強調美韓同盟和日美韓合作路線,這一舉動刺激了中國。這與以前文政權時代,連使用「韓美日」這一詞彙都避諱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關鍵在於,日、中、韓外長會議3個月前,在美國Camp David舉行的日美韓首腦會談。在安全和經濟領域建立新的合作關係,日、美、韓團結一致的態度令中國深感危機,促使中國啟動了舉辦日中韓峰會的動作。

 

站在更廣泛的背景來看,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持續升級,親近俄羅斯的北韓也在不斷提升核導彈能力。對於日益邊緣化的中國來說,日、美、韓的安全保障以及支撐中國經濟放緩的「日中韓」框架變得尤為重要。

 

剛上任的韓國趙兌烈外長,與擅於與日本打交道的前任樸振外長相比,對日外交的投入可能不那麼強烈。在外長候選人時期「他曾表示韓中關係不亞於韓美同盟」。初次大敗的尹政權,預計將繼續重視日美韓合作,同時也會努力改善對華關係。

 

雖然難以撬動「日美韓」、但中國可能試圖吸引韓國和日本的注意力。13日在北京舉行的中韓外長會談上,中國共產黨政治局委員兼外長王毅,,向趙外長釘死了針對日美的安全合作。看來,在即將召開的日中韓峰會問題上,主席國韓國和中國之間仍在進行激烈的博弈。

 

 

圖片來源:岸田文雄臉書、尹錫悅臉書、三立新聞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