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脫穎而出
放.高論
脫穎而出

【脫穎而出】製造恐慌?「撤僑」、「撤資」 中國最新的統戰手法!

2023.04.25
16:17pm
/ 呂佳穎

中國是害怕台灣人覺醒的,不然他們就不會一直精進統戰的手法…

 

2024年1月,我們有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離這兩項重要的選舉,大約還有8個月的時間。

 



選戰期間的台灣

 

這8個月,台灣會發生什麼事?

 

1. 封閉群組裏,似是而非的訊息,會排山倒海般的襲來……
2. 幫你出機票錢,和落地招待的中國「傳統」統戰手法,繼續發生;如果你的訊息很有用,那就另外現金交付……
3. 對農漁產品,先下訂單,等農漁民嚐到甜頭後,再以各種理由說不要了,典型的養套殺,最近盛產的是什麼呢? 鳳梨吧!
4. 中國統戰最近更是進階到,對台灣社會的過去、現在,都做了十足的功課,選定「標的」後,成為所謂的「在地協力者」,盡其所能的「分化」台灣社會,力行以台制台的味道。

 

像是中國最近選了有紅領巾的敦化國小,大唱「我們都是一家人」統戰歌曲;紅領巾是中國少年先鋒隊的標誌,代表著黨意,入腦、入心。問題來了台灣的小學何其多,要去哪找剛好制服上有紅領巾的學校呢?這沒做功課是不行的 ! 更誇張的是敦化國小的制服早在日治時期,就有紅領巾呢!

 

上述的事,天天都在台灣社會發生,而且以各種排列順序或是組合不斷發生,甚至是接力上演,好讓你天天上演自己人罵自己人,整體社會亂成一團,中國就可以不用一兵一卒,就讓台灣不戰而降 ,因為會有很多吳三桂!

 

中國的統戰手法,其實很多國家都看得很清楚,典型的旁觀者清。


日本朝日新聞刊載「為強制和平統一台灣布局,建立依存巨大市場」的專題,連續四天,一天揭露一手法,曝光習近平政權如何用中國的廣大市場,達成「不戰奪台」的目標。

 

第一天登場的專題,是鳳梨的養套殺、第二天是台商在2020總統大選涉嫌買票的報導、第三天是年年舉辦有台灣奧斯卡稱號的金馬獎,被冠上政治色彩,要來參展的中國、香港影視人員,務須三思,以免殃及池魚、第四天的報導,明白指出中國若以台灣統一為目的的動武,將伴隨巨大代價,除須面臨美國介入的危險外,更需惦量自己進入低成長期的中國經濟,是否撐得住發動戰爭所起的諸多經濟封鎖效應。

 

每次看到外媒這樣的報導,總是很多感觸,因為台灣人就像溫水煮青蛙裡的青蛙一樣,面對這一切,不是沒太多感覺,就是覺得危言聳聽。

 

朝日新聞第二天的專題報導,長沙台協會長林懷等7人涉嫌獲得中國資金,幫當時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拉抬選情。林槐等人補助台商每人人民幣1500元的機票錢,返鄉投票。


整起事件,林懷一審判3年10月,二審因認罪,改判3年2個月。

 

認罪,是怎麼認呢?


朝日新聞揭露,林懷的律師黃國益在二審最後陳述時,請求法官酌情考量在中國經商台灣人的立場。律師說「中國正不計手段試圖影響台灣選舉」、「在中國做生意的台灣人不得不順應獨裁政權的要求」。

 

這番話不能只成為法庭上的呈堂證供,而是所有覺得中國對台灣充滿善意,什麼我們都是一家人,所以什麼都能談的人,都該因此清醒。

 

中國與台灣選舉


中國為什麼要影響台灣的選舉,不就是為了要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嗎?不能那麼自由,不能那麼想罵蔡英文,就罵蔡文,想一下,中國人是可以隨便罵習近平嗎 ? 這樣隨心所欲的生活,你想改變嗎?

 

中國是害怕台灣人覺醒的,不然他們就不會一直精進統戰的手法……


從早年的武嚇,到近年的文攻和武嚇交相運用。文攻的花樣,除了工於心計,玩各種花樣外,還會煽動周邊國家,甚至是在中國有分公司或市場的跨國企業,玩孤立和製造恐慌的把戲。

 

有些國家因為台海局勢,而制定的撤僑應變計畫,像是印尼;有些跨國公司,在中國和台灣都設有分公司的,據說都被中國要求,要演練預防台灣發生緊急狀態時,必須提前撤出的機制。

 

上述事件一經媒體曝光,台灣人就算再淡定,就還是會有心理壓力。別的國家的撤僑計畫,今天這個,明天那個,久了台灣不就被孤立了嗎 ? 跨國公司,先做好撤出台灣的機制,消息經由員工傳到員工家屬,家屬再傳到親朋好友那,一傳十,十傳百,恐慌不是病,一旦蔓延,卻是絕症,沒死都半條命。

 

現在有多少跨國公司,因為中國市場,而被中國要求,因為台灣進入緊急狀況,所以已經做好撤出計畫呢?雖然說要未雨綢繆,台海的地緣政治也緊繃沒錯,但是這個撤出計畫,是跨國公司自己要做的, 還是被要求的呢?

 

當中國的統戰,已經不是只有假訊息、金錢,而是利用人性怕恐慌的弱點,用周邊的事逼迫你(撤僑、撤資),再漸漸收緊,讓你日夜活在恐懼中,那麼台灣離不戰而降的日子,還能不遠嗎?只是這有解嗎 ? 認清中國的手法,不被撩撥、挑動,堅定自己捍衛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決心,恐怕是不二法門!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最新新聞
呂佳穎
超過20年的電視新聞記者訓練,換用筆說情論理!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