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黃龍直搗
放.高論
黃龍直搗

【黃龍直搗】我看馬習二會:不信任、要核實!

2024.04.02
10:48am
/ 黃清龍

馬兩次訪中以及與習近平的見面,背後具有的濃厚政治意味⋯⋯

 

前總統馬英九昨天率團前往中國訪問,馬辦定位此行為「和平之旅」,說要為兩岸「避戰謀和」。重頭戲在預定八日舉行的「馬習二會」。



馬英九成統戰工具!

 

有人拿馬此行與2005年的連胡會相提並論,盼馬接手連戰當兩岸橋樑。但馬英九現在既無公職也無黨職,且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至今未就此事表態支持,也沒聽說他是代表準總統賴清德去傳話,這就使得他此行更多的是代表個人而非國民黨,遑論代表2400萬台灣人民。

 

當然,馬英九不是一般人,他畢竟當過中華民國總統,雖已卸任,享受的前總統禮遇還在。因此,站在國家立場,無論如何都應要求對岸給予應有的禮遇。就有評論提醒他,此行須注意不被對岸穿小鞋,例如被安排在人民大會堂「台灣廳」,聽習近平(在兩岸一中下)「訓話」。

 

更要者,馬英九這次見了習近平,千萬別忘了闡述九二共識的完整意涵,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中各表)。九年前的新加坡馬習會上,馬英九沒有做到,這次不能再「疏忽」了,否則恐難逃「統戰工具」的譏評。

 

此外,許多人認為,台灣總統選舉結束後,習應該是想對台灣有些善意的表態,所以才要藉馬英九這個平台對台灣發言,馬此行若能傳達台灣社會渴望和平的心聲,轉變中共對台步步進逼做法,讓陸生、陸客都能來台,當然也有正面意義。

 

說了這許多的溫馨提醒與善意期待,當然也不能不看到,馬兩次訪中以及與習近平的見面,背後具有的濃厚政治意味。

 

去年馬英九訪中,與蔡英文訪美時間重疊,被賴清德指為馬英九回到一中與蔡英文走出一中的路線之爭。而2015年11月第一次的「馬習會」,是在蔡英文即將當選總統的前夕;這次的「馬習二會」,則是在賴清德即將就任總統的前夕。兩次的安排與時機,都是在民進黨人要在台灣主政之際,這背後如果沒有中共下指導棋,恐怕無人能信。

 

因此,馬此行如真要為兩岸「避戰謀和」,關鍵其實不在馬,而在習的一念之間。這就突出了一個很基本的問題:習近平的話能信嗎?

 

從馬英九個人來說,毋寧是選擇相信的。選前他接受德國之音訪問時就已說過:「我們只能相信習近平」。當時曾引起軒然大波,但也讓馬得到二會習的「獎賞」,這次更沒有理由不相信習。

 

然而要不要相信習,卻不是馬一人說了算。至少包括美國總統拜登在內,對於習的公開承諾都還是半信半疑。

 

去年十一月拜登與習近平在舊金山會面,事後記者會上被問到是否信任習近平時,拜登回答:「信任嗎?信任但要核實(Trust but verify),一如諺語所說。」這句話原是俄羅斯諺語,曾被雷根與戈巴契夫就核控議題談判時反覆引用,後來也被用於美國對伊朗的核談判。

 

拜登會這麼說,其實牽涉到習近平的兩面性。在習執政下的中國,有兩個目標,一是長期目標,即中國最終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權。另一個短期目標,就是化解中國眼前的經濟危機。準確地講,師承毛澤東主義的習近平,就是在玩軟硬兩手的策略。

 

例如他為了拉投資救經濟,不惜放下身段,去年11月與拜登會談後向美國企業招商,最近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約20名美國商界領袖見面。習這次一反常態,滿面笑容,與去年「兩會」上指責美國帶頭對中國進行「全方位的遏制、圍堵和打壓」,那時的聲色俱厲,完全是兩個人。

 

這就是許多人不放心馬英九此行的原因。習對西方搞兩面手法,對台灣更是玩得淋漓盡致,一方面透過與諾魯建交、M503航路事件,以及金廈陸船翻覆事件等,大搞「灰色地帶」戰術對台施壓,同時又提出以福建作為兩岸融合發展試驗區,現在邀請馬英九訪中,不管屆時習近平承諾甚麼,台灣豈能輕信?

 

「馬習」說話要打折⋯

 

習近平的承諾,就跟習近平的恫嚇一樣,都只能將信將疑。就好像台海到底會不會發生戰爭,日本學者松田康博的看法是「信則無,不信則有」。他告訴美國之音,如果你認為台海可能會發生戰爭所以你會備戰,那備戰的結果就可以嚇阻戰爭;如果你以為根本就不會有戰爭,中國人只搞經濟,根本就不需要備戰的話,反而會引起戰爭。

 

松田康博的結論是,如果臺灣、美國、日本以及其他相關國家提高中國使用武力的代價,中國動武的這個機率就會降低。但這卻是馬英九所反對的,選前他接受德國之音的訪問,其實還有一個重要論點被忽略,他認為台灣弱、中國強,根本不可能抵抗中共入侵,因此應當捨棄軍事上的抵抗轉而尋求政治上的妥協,才能獲取和平。

 

包括松田康博在內,許多美、日專家都判斷,中國武統台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武統所付出的代價跟所面臨的風險實在太高,因此兼具正規及非正規作戰方式的混合戰,才是習近平正在施展的手段。松田康博稱之為「強制性的和平統一」策略,具體說就是北京用武力嚇阻美國,然後逼臺灣放棄抵抗並投降。如果台灣領導人意志薄弱,習近平的意圖就很可能得逞。

 

中國學者上海台灣研究所長倪永杰近日評析指,台灣總統選舉結束後,兩岸關係邁入三階段,第一階段為1月13日後至5月20日前,是「暴風驟雨」期,大陸必然對即將上任的賴清德進行「危機管控」與「規制處理」。

 

第二階段落於5月20日後至11月4日,美國將於11月5日舉行總統大選,在美國總統選舉日前,台海是「風雨中寧靜」;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可能出現一段「等、停、看」時期。第三階段為2025年,「台海海嘯可能真的就是來臨」。倘若美國新任總統為川普,加上台灣縣市地方選舉又將來到,台海政治將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按照倪永杰的分析, 5月20日前是對台施壓的「暴風驟雨」期,目的是對賴清德進行極限施壓下的「危機管控」,而馬英九訪中與習進行二會,正是當中最重要的一步棋。

 

馬英九樂意成為別人的棋子,這是民主台灣賦予他的自由權利,旁人難以置喙。但可預見地未來十天,兩岸紅藍媒將出現標配式鋪天蓋地的報導,宣揚此行如何地有助於台海和平,但腦筋清醒的台灣人不會這麼容易上當。借用拜登總統的名言,我們對馬習二會的內容,不管是馬的說詞,還是習的講話,基本態度就是「不信任、要核實」(Distrust but verify)。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截圖、民視新聞截圖;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最新新聞
黃清龍
獨立媒體人、台北市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曾任聯合報國會記者、首都早報政治祖主任、自立晚報政經組主任、自立早報採訪主任、中時晚報總主筆、總編輯、中國時報採訪主任、總編輯、副社長、發行人、旺報社長兼總編輯。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