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國際
放.新聞
國際

布林肯訪中前夕 中國官媒再批美國炒作產能過剩

2024.04.24
12:04pm
/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4日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天起訪問中國,然而到訪前夕,中國官媒仍發表文章批評美國藉由炒作「產能過剩」等議題,製造談判的籌碼、綁架盟友,將這樣的論點變成對中國的貿易武器。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於24日至26日訪問中國。官媒央視旗下帳號「玉淵譚天」今天以「美國的這個談判籌碼能奏效嗎」為題發布評論,稱布林肯這次要接過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的話筒,接著談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


同時批評,美國仍藉由知情人士放風聲和媒體炒作「某一議題」的方式,給自己製造談判的籌碼。


日前葉倫訪問中國時,針對「產能過剩」表示,「中國的產能大大超過了中國國內的需求,也超過了全球市場的承受能力。產能過剩可能導致大量低價出口,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公司和工人造成傷害」。


文章指出,「中國產能過剩」的話題,事實上從2022年就已經開始。當時集中在半導體產業,而如今則轉移到中國的新能源產品上,其中以「新能源汽車」尤為突出。近期,美國媒體針對此一議題報導量最多的時間,正是葉倫訪中。


中國相較於美國有優勢的產業,在美國的敘事下,都成了「過剩產業」,每當中國新能源產業展現出競爭力,美國媒體就炒作中國「產能過剩」。也就是說,「美國對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的關注,是對中國經濟亮點和突破的追蹤和關注,這背後,是美國對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焦慮」。


文中批評,美國炒作產能過剩論非常重要的一個目的,是「企圖用話語陷阱綁架盟友,將所謂產能過剩論變成對中國的貿易武器」。


這篇文章稱,中國目前的供應鏈分布是長期全球市場分工、國際合作以及企業家精神的結果。此外,旨在吸引國內外對目標行業投資的政府政策創造了高度競爭的環境。因此,複製替代供應鏈是很難的。「或許正是因為清楚地認識到中國新能源產業真正的競爭力所在,認識到跟中國在工業生產能力上的客觀差距,美國才發自內心地感到焦慮」。(編輯:吳柏緯/廖文綺)1130424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