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台灣感染醫學之父謝維銓辭世… 門生張上淳憶當年:「我是台大第2位感染科醫師,與老師相差近30歲」

2021.03.22
13:31pm
/ 放言編輯部 歐芯萌

憶及當年,張上淳剛進入醫院時沒有辦公室,「老師會特別騰出一個位子,讓我跟他共享辦公空間,也會分享很多重要經驗」。

 

「台灣感染醫學之父」謝維銓昨(21)日上午11時許逝世,享耆壽95歲。他的門生之一,正是防疫五月天的成員、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憶及當年,張上淳透露,他是台大第2位感染科醫師,與老師相差近30歲;在這之前,偌大的醫院「只有年過60歲的謝老師獨撐感染科」。

 



名師出高徒:防疫五月天張上淳,是台大第2位感染科醫師

 

張上淳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1986年時,他剛當完兵,因緣際會下從內科踏入感染科領域。醫院各類門診通常至少隔3、4年就會有新醫師加入團隊,且年紀相仿,「但我是台大第2位感染科醫師,與老師相差近30歲,在這之前,偌大的台大醫學院、醫院只有年過60歲的老師獨撐感染科」。

 

憶及當年,張上淳剛進入醫院時沒有辦公室,「老師會特別騰出一個位子,讓我跟他共享辦公空間,也會分享很多重要經驗」。比如有一陣子登革熱在台銷聲匿跡,但1987年、1988年後,又因境外移入個案再次傳入台灣,爆發本土嚴重感染個案;當時許多年輕感染科醫師未有登革熱相關看診經驗,但謝維銓會提供症狀圖片等,對後輩熱心分享自身經驗。

 

張上淳指出,謝維銓是台灣發起院內感染管控的第一人,於1980年在台大首建「全台第一個院內感染管制小組」,後來還擔任衛生署院內感染控制諮詢小組(如今已擴編為委員會),積極調查與預防傳染病,為台灣感染醫學發展積極付出。

 

謝維銓台灣感染醫學之父醫界苦行僧

 

謝維銓是「第7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得主,也是台灣醫界的「苦行僧」。外傳他努力耕耘,不問收穫,醫學院剛畢業時碰上霍亂、痢疾、傷寒、白喉、狂犬病的流行,傳染病儼然成為我國重要死因,在當時傳染病相關知識不足的背景下,被指導教授派去當時的台北市稻江傳染病院任主治醫師,從此投入傳染病防治行列。

 

謝維銓獲獎時曾提到,台灣光復前後,霍亂、痢疾、瘧疾、白喉、傷寒及狂犬病等各種傳染病在台肆虐,後隨各種疫苗相繼引進、國民生活水準提升,各種法定傳染病逐漸減少,但1962年發生全台霍亂大流行,70年代屏東琉球鄉、高雄三民區爆發登革熱流行,以及桃園、新竹一帶發生傷寒、痢疾的突發事件等,都令他記憶猶新。

 

為交流感染醫學知識,謝維銓1978年時與另2位感染科權威醫師鄭德齡、朱夢麟共同發起,每月輪流主辦「北區感染症聯合討論會」。因謝維銓等人的努力,1979年台大醫院感染管制小組正式成立,對於全國感染管制相關政策及作業程序訂定及推廣影響深遠;

 

擔任家醫科主任的六年期間,謝維銓同時也是內科教授,公事繁重,曾有2年期間同時身兼第一任家庭醫學會理事長(1986年3月-1990年2月)、第一任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1987年9月-1990年8月)及第十二任微生物學會理事長(1989年12月-1991年11月)三職於一身,是醫界罕見的「三冠王」榮譽。

 

退休後,他透過財團法人謝維銓教授感染醫學文教基金會,默默耕耘感染症醫學教育,持續支持贊助醫學黴菌相關學術活動,結合各領域的專家及多個學會的支持,曾連續舉辦4年全國性跨領域醫學黴菌培訓網研討會(Medical MycologyTraining Network Meeting, MMTN),廣受好評。

 

 

圖片來源:翻攝自財團法人謝維銓教授感染醫學文教基金會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