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致政坦言,畢竟WHA是一個政治議題,不完全是靠台灣在公衛或外交上的表現。
自2020年國際疫情爆發以來,台灣是否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貢獻國際防疫工作,一直是各國討論的焦點。美國眾議院昨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法案,支持台灣重獲觀察員身分。立法委員羅致政今(28)日接受《放言》電訪時表示,這是對台灣公衛體系的認可。在美國強力支持下,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年是否能獲邀參與WHA?羅則說,這最終仍攸關政治角力。不過,關於是否會親自出席WHA,陳時中今日透露,疫情期間,指揮官不宜離開。
第75屆WHA將於5月22日至5月28日召開,美國聯邦眾議院昨以425票贊成、0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法案,指示國務卿制定策略,協助台灣重新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最高權力機構WHA的觀察員身分,該法案接下來將送交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生效。
立委羅致政今日接受《放言》電訪時表示,美國立法部門一向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採取非常支持的態度,這樣的支持聲音跟力道也不斷加強,但台灣今年是否能獲邀出席,還是要看行政部門,「看美國還有這些歐美國家會如何採取具體行動來支持我們,這才是觀察的重點。」
羅致政也提到,美國通過法案支持台灣,會有一定的幫助,至少在國際輿論上,這樣的支持聲音會對台灣的訴求造成很大迴響,且過去台灣在過去兩年的防疫表現,相信世界各國都有看見,也都認可。
不過,羅致政坦言,畢竟WHA是一個政治議題,不完全是靠台灣在公衛或外交上的表現,最終還是攸關於政治的角力,「我想這是持續性的工作,我們每年都有在做必要的準備,也會做提出申請,但每一年情況不一樣,但我相信大家也知道這很多是卡在中國百般的阻撓方面。」
羅致政表示,由於烏俄戰爭等議題,如今世界大國的重心、關係複雜,這個議題可能會被過度政治化,因此,要務實地去看每一次的參與,「我相信終究還是會成功,但會是比較長遠的過程。」
針對是否參加WHA,陳時中今日在記者會上回應,疫情期間,指揮官不宜離開,他也向持續努力的各個單位表達感謝。至於如何參與WHA,陳時中則透露,現在有不同備案都還在考量與準備。
事實上,自2009年開始,台灣是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義、觀察員身分、部長名銜受邀參與WHA,但2016年,台灣直到最後一刻才收到邀請函,更於2017年開始,未再受邀參與WHA。
(顯圖取自羅致政臉書、WHO官網、指揮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