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也快死了,很多人仍希望兩者能回來,但我不認為他們能回來。」對於張忠謀在全球化貿易上的看法,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今日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時認為,「全球化當然沒死!」但張忠謀先生喜歡的全球化可能需要做改變,因為地緣政治始終存在,未來企業需因此計算更多總成本。
台積電本月6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典禮,這是二十多年來台積電首次在美國建立的第一座先進晶片廠,創辦人張忠謀致詞時表示,「半導體業見證世界變化,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轉變,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也快死了,很多人仍希望兩者能回來,但我不認為他們能回來。」對於張忠謀在全球化貿易上的看法,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今日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時認為,「全球化當然沒死!」但張忠謀先生喜歡的全球化可能需要做改變,因為地緣政治始終存在,未來企業需因此計算更多總成本。
對於張忠謀認為「全球化已死」的看法,李淳認為全球化當然沒死,是張忠謀先生喜歡的全球化可能需要做改變,因為全球化本身還在運作,例如台積電所生產的晶片就可以行銷全世界都不用付關稅,這就是因為世界貿易組織的全球化機制所致,台灣生產的大部分電腦設備也繼續出口全世界都不用付關稅,通關到各地都很便捷,所以其實90%以上的貿易都還在全球化概念下。不過李淳也強調,雖全球化絕對沒死,但還是要做轉型!
在轉型的主因上,李淳分析地緣政治始終存在,所以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計算成本不能只看經濟要素,例如不能只看你材料買多少錢、哪裡人工便宜後,就決定去那邊生產,未來你還要把大國之間想要調整彼此關係、想要分散風險、想要去集中化生產、高科技競爭等因素考慮進去,才能算出最後總成本。李淳以中國舉例,過去如果只看經濟,中國總成本是最低的,但他本身治理問題卻很多,例如之前他清零出問題,現在則突然解封,這些問題可能比清零更大,「這些成本都要計算進去」,李淳表示,企業家未來計算題目要越來越多,才能算出真正的總成本,可能這才是未來企業都要做的功課。
至於在面對美中競爭衝突上,台灣科技業是否有做好準備?李淳認為大部分企業有接受到這樣的發展,過去很多企業也都會邀請學者專家去談這事情,所以可以感覺到他們已經知道並接受,並不會想要去逆轉,而是要去順勢而為。他表示台灣特色就是高科技專業代工,意味著大部分地緣政治衝突下的佈局調整會需要由這些代工業者的客戶,跟我國代工業者討論。美國很多大公司內部都有一些分析地緣政治背景的人,他們分析結果後,會跟我國代工業者去調整,他們利益是結合在一起的,「從這角度上來看,對台灣也是很大幫助,他們會一起合作做調整。」
(圖片來源:新聞放鞭炮、三立新聞、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