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財政部長蘇建榮針對近期社會熱議的「稅收超徵」、「普發現金」議題表示:「還稅於民是假議題」,他認為重點是「民」的定義。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今日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時認為蘇建榮說的並沒有錯,「還稅於民可以還給現代人,也可以還給未來子孫,從他角度來看,他認為債留子孫問題要處理的順序應該比發現金來得更重要。」
金融研訓院9日下午舉行「共享經濟成果!還稅於民是好解方嗎?」研討會,前財政部長蘇建榮針對近期社會熱議的「稅收超徵」、「普發現金」議題表示:「還稅於民是假議題」,他認為重點是「民」的定義,因為民是這代人,也是下一代的人,他認為已經跟下一代借很多錢,有多餘的錢應該要拿來還。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今日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時認為蘇建榮說的並沒有錯,「還稅於民可以還給現代人,也可以還給未來子孫,從他角度來看,他認為債留子孫問題要處理的順序應該比發現金來得更重要。」李淳認為,要用何種方法還,其實是一個政治判斷。
對於蘇建榮的說法,李淳認為他說的是一個財政政策理論原則,強調有錢應該要先還債,「還稅於民」的「民」不只是這代人而已,下代子孫也是民,還稅於民可以還給現代人,也可以還給未來子孫。李淳認為,從蘇建榮角度來看,債留子孫問題要處理的順序,應該比發現金來得更重要,他認為應該先還債減少子孫負擔,這也是還稅於民的概念。且從租稅政策的角度來看,蘇建榮教授的學派,非常在意債留子孫,也就是整個租稅結構的合理性還有可持續性。「所以從這角度來看,如果仔細看內容,他其實在談的是這個民到底是現在的人?還是未來的人?所以發現金是一種還法,還債也是一種還法,一個是還給現在的人,一個是還給未來的子孫。」
不過,李淳也表示,如果蘇教授還是財政部長且還在內閣內,那假設院長決定要往這方向,這就是一個政治決定。「發現金給現在的國民是一種還法,還債等於間接還給未來子孫也是一種還法。」但到底要走A玩法還是B玩法?李淳認為這是一個政治決定,政治決定也就要負政治責任,「他是一個政治議題,這麼多選項裡面,還稅於民有很多還法,院長選擇這個就是一個政治判斷。」
對於昨日蘇建榮的發言,李淳也分析他昨天論點主要是在反駁近期外界的指控,因為政府沒有錯 ,預算編列跟實際課稅有實際落差至少一年,前一年編預算的時候是依據更前一年的經驗,他沒辦法預見下一年經濟景氣那麼好,證交稅也是超徵很多,因為也沒想到股市會很火紅。「因為台灣是那時候疫情中少數經濟還撐著的國家,所以所有熱錢都跑來台灣,我相信這絕對是前一年財政部沒有辦法預見的。」李淳也提到,大部分年份推估出來的經濟結果,不會落差太大,因為基本經濟運作有歷史經驗跟基本韻律,因此推估明年大概都很接近。「但過去三年非常扭曲,像中國2022年預計GDP是2%至3%,我相信沒有任何人能遇見這樣相對悲慘的結果,簡單來說過去三年是非常扭曲的狀況,所有預測數字都變成沒有依據,歷史經驗也無法作為參考點。」但李淳仍強調,台灣的預測失準是好的方向,「因為台灣是低估了自己的經濟狀況。」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新聞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