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出席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 蔡英文提「轉型正義」:繼續撤銷被控莫須有罪名者判決,為白恐受難者及家屬帶來解脫、撫慰

2023.04.19
18:09pm
/ 放言編輯部 張松筠

台灣民主基金會與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德國在台協會共同舉辦「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總統蔡英文於紀念會中致詞提到台灣正積極推動轉型正義,未來會繼續撤銷那些被控莫須有罪名者的有罪判決,希望能為白色恐怖受難者及其家屬帶來一些解脫和撫慰。

 

台灣民主基金會與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德國在台協會共同舉辦「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紀念會活動今(19)日下午於台北賓館舉行。總統蔡英文、監察院長陳菊、外交部長吳釗燮、台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游錫堃、以色列駐台代表柯思畢(Omer Caspi)及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Jörg Polster)均出席與會。總統蔡英文於紀念會中致詞表示,「我們永不忘記過去,也必須記得那些在威權和獨裁政權下,因不同種族、性取向、政治意識形態或宗教信仰而繼續受苦的人們,要共同努力喚起大眾的關注,結束這種苦難。」她也提到台灣正積極推動轉型正義,未來會繼續撤銷那些被控莫須有罪名者的有罪判決,希望能為白色恐怖受難者及其家屬帶來一些解脫和撫慰。另外,蔡英文也提及進行中的烏俄戰爭,「他們(烏克蘭人)的勇氣不斷提醒我們,捍衛和維護我們共享的民主、自由、平等及和平的價值是何等重要。」

 



國際大屠殺紀念日紀念會在台灣已是第三次與台灣民主基金會、外交部共同舉辦,總統蔡英文在致詞中提到,唯有透過分享大屠殺受難者的記憶,才能反省人類歷史黑暗時刻所學到的教訓。蔡英文表示,「今天在這裡,我們也再次承諾絕不讓此悲劇重演,我們永不忘記過去,也必須記得那些在威權和獨裁政權下,只因不同種族、性取向、政治意識形態或宗教信仰而繼續受苦的人們,我們要共同努力喚起大眾的關注,並結束這種苦難。」 蔡英文提到,台灣也努力實現上述承諾,其中包括從2021年開始,教育部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與以色列猶太紀念館、以色列駐台辦事處合作共同舉辦工作坊,盼能提高大眾對大屠殺歷史的認識。 

 

此外,蔡英文表示,我國監察院也與以色列駐台辦事處合作舉辦「SHOAH-猶太大屠殺,人類罪惡之時」特展,透過展出大屠殺史料與文物,讓台灣民眾,特別是年輕人能夠了解這項暴行。而就在上週,台灣也透過以色列代表處捐贈10萬美元予以色利非政府組織「援助朋友組織」(Yad Ezer Lechaver),該組織將運用這筆捐款成立行動醫療機車,對大屠殺倖存者提供食物、藥品與居家照護。此外,蔡英文也表示,台灣正積極與國際夥伴合作,加強宗教自由、打擊歧視和促進性別平等,「透過這些雙邊、多邊及公民社會的倡議,我相信台灣將繼續發揮己身力量,堅定捍衛人權和民主。」 

 

蔡英文同時也提到台灣正積極推動轉型正義,例如行政院已設立「推動轉型正義會報」,近一步將轉型正義的理念落實到政府政策,「我們也會繼續撤銷那些被控莫須有罪名者的有罪判決,希望能為白色恐怖受難者及其家屬帶來一些解脫和撫慰。」此外,蔡英文也提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滿一週年,「當我們見證烏克蘭人民繼續勇敢捍衛他們的民主與自由時,他們的勇氣不斷提醒我們,捍衛和維護我們共享的民主、自由、平等及和平的價值是何等重要。」蔡英文強調,「當我們面臨威權主義與日俱增威脅時,為感念前輩們付出,我們必須努力保護他們致力奮鬥的志業,也要持續與民主夥伴及理念相近朋友們合作,才能為未來的世代留下更美好的世界。」最後,蔡英文表示,我們都曾歷傷痛的過去,但都走過來了,「我們將和民主夥伴及國際社會一起攜手努力,以實現更美好、更有包容性的未來。」

 

以色列駐台代表柯思畢則表示,特別感謝蔡英文總統每年都親自出席,他感到非常榮幸。柯思畢提到,今年夏天他與妻子將結束在台灣四年的任期並返回以色列,這四年中他深刻體會到世界上很少有地方能讓猶太人像在台灣一樣感到安全和接納,為此他深表感謝。他說,作為在大屠殺時期失去許多親人的家庭,來到台灣的第一天起,對大屠殺的紀念與教育一直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主題,並投入大量精力透過展覽、演講、針對學生與教育者的研討會,還有每年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在台灣將其推廣出去。

 

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則表示,1933年納粹政權首次開始將無辜的百姓拘留在集中營裡,而後數年這些集中營裡外充斥恐懼、殘暴與非人道的暴行接踵而至,這成為德國現代史上最無情且可恥的時期。他說,今日齊聚於此,雖無法改變他們的命運,但能稍微停下腳步並向他們的靈魂與家屬致敬,「對我們而言,銘記這段歷史與反省過去是至關重要,藉此讓我們了解該事件發生經過與原因,這也將形塑我們的行動,並幫助我們邁向充滿希望的未來。」許佑格強調,「我們要從過去中學習並避免重蹈覆徹,當我們不斷追求改變與改進的同時,不能忘記過去所發生的種種已深深影響我們的現在,讓我們攜手並進,從歷史中學習,並試著讓包容、同情與人性,引領我們的現在與未來。」他說,「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可以改變未來。」

 

 

(圖片來源:放言記者攝影)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