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文教
放.新聞
文教

受「台獨教父」彭明敏影響⋯盧世祥新書問世,談《台灣觀察錄》示警:謹記過去歷史

2023.07.21
18:19pm
/ 放言編輯部 王晨芝

談到新書出產過程,盧世祥表示,自己在新聞界雖然闖盪多年,也將自己的角色定位成財經記者,但對於台灣社會、歷史、人文方面所知非常有限⋯⋯

 

資深新聞工作者盧世祥的新書《台灣觀察錄》是繼兩年前得獎的《我們台灣人——台灣國民性探討》一書之後,探究台灣文化及經濟社會的又一力作,也是他寫給台灣的情書。對此,盧世祥今(21)接受《放言》電訪時談起此次創作動機,他坦言,自己雖然擔任記者多年,但其實對於台灣的人文特質並無透徹了解,經歷過多次研究後才得以用自身視角解讀台灣社會,同時他也提醒,據他觀察台灣社會一體兩面,多地方都值得努力,也要謹記台灣過去的歷史。

 



談到新書出產過程,盧世祥表示,自己在新聞界雖然闖盪多年,也將自己的角色定位成財經記者,但對於台灣社會、歷史、人文方面所知非常有限,幾乎接近「無知」的狀態,除了例行的新聞工作外,有關讀書、寫作方面也是花了一陣子的時間去了解。

 

他接著提到,2015年曾出版《多桑的世代》一書,描述受日本教育的台灣人,書中提到的6人也都是身邊親近或有接觸過的人物, 透過這本書大家可以清楚知道,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台灣人的心境。

 

三年後,《台灣的恩人群像錄》在2018年問世,他談到,19世紀國外傳教士來台,與此同時《台灣教會公報》也出爐,該公報大量探討台灣人文、自然之美,盧世祥說,透過先前的文獻資料讓自己能更清楚明白當時的台灣社會氛圍,2021年出版的《我們台灣人——台灣國民性探討》,在政治、經濟、宗教信仰上究竟台灣人的國民性為何。

 

盧世祥還透露,當時完成《我們台灣人——台灣國民性探討》時,太太看了以後向他表示,「你這本書充滿批判,這會被人家罵」,盧世祥則幽默回覆,「沒有關係,就被罵啊!」因此,太太向他提議書名加上「我們」二字可能會減少爭議,該書還獲頒「2022年巫永福文化評論獎」。

 

《台灣觀察錄》是繼2年前得獎的《我們台灣人——台灣國民性探討》一書之後,探究台灣文化及經濟社會的又一力作,也是盧世祥寫給台灣的情書。他表示,該書包含〈人物篇〉、〈歷史篇〉、〈文化語言篇〉、〈社會觀察篇〉、〈政治經濟篇〉這五大類也是他寫作的動機來源,盧世祥說,據他觀察台灣社會一體兩面,他稱之為「五失」很多地方都值得努力,台灣人也要謹記台灣過去的歷史。

 

為與國際接軌,現代人必須學英文、日文等語言,盧世祥提醒,想學習任何語言都可以,切記勿忘母語,因為失去語言如同失去「根」,文化也要自己去了解才能保存。盧世祥進一步解釋「五失」,包含:記憶、失根、失合、失去名份的國家、語言,盧世祥說,會寫《台灣觀察錄》也是人生的自我追尋,並嘗試探討「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盧世祥提到不論是在台灣、美國都受到已故台灣民主導師彭明敏很大的啟發,自己對彭明敏也十分敬佩。他也分析台灣目前新聞媒體工作環境,「新聞不能出賣,新聞被買賣的話,對民主是很大的傷害。」

 

 

圖片來源:民視新聞、讀者提供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