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職業病鑑定時程縮短47天,逾千名勞工進入復工準備

2023.09.04
12:01pm
/ 放言編輯部

職業災害是一種社會責任,僅靠勞資雙方自行努力還不夠,仍需勞資政三方機制與社會對話的落實推動,唯有整體社會共同關心,職業災害才能獲得真正的改善,這也成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建構職業安全與衛生體系最基礎的工程。為此,觸及更多的勞工、提供親近性服務、檢測工具的簡化、職業病鑑定及過勞認定時程縮短,以及增加高風險產業、機械設備的源頭管理,是該中心當前重要任務。

 

國際接軌觸及面增廣 日方職安資訊不漏接

 

職業衛生及職災勞工的維護是國際共識,為推動我國職業安全衛生工作能更加完善,與國際接軌為勢之所趨。據統計,迄今訪問中心官網約有2000人為外國訪客,共來自45個國家的訪客。為此,「職災守護APP」正進行多國語言版本規劃,參考在台新住民使用比例,初步將呈現英文版、泰文版、印尼文版、越文版等4種介面,預計於今(112)年第三季上線;英文版官網則將於明(113)年第一季上架。

 



同時積極串起與國際社會的熱線,中心已於6月1日申請成為日本中央勞動災害防止協會(中災防)會員,不僅可邀請日方代表授課及代訓,各國會員間也能針對安全及健康議題熱線聯繫,且定期獲取日方健康和安全的最新資訊,讓台灣不漏接國際職安資訊。未來也將持續與更多國家進行交流,中心執行長何俊傑繼於6月獲邀赴韓國首爾參加「2023亞太經濟合作會中小企業論壇」(APEC FORUM 2023)之外,上(8)月下旬將前往菲律賓馬尼拉參加第六屆亞洲職業衛生聯盟學術研討會(Asian Network Occupational Hygiene ,ANOH);本(9)月前往日本名古屋參加第82屆全國產業安全衛生大會。

 

此外,為加強中心知名度並觸及更多勞工,透過關鍵字投放,進入中心官網尋求協助超級簡單,也能避免民眾點擊至保險黃牛網站。據統計,中心官網自去(111)年10月底正式上線後,截至上月15日總訪客數共有約6.6萬人。其中,民眾透過Google搜尋關鍵字「職災」或「職業災害」,即可連結置頂的中心官網。截至上月15日的關鍵字點閱率15.25%,逾1.8萬人是點擊關鍵字廣告訪問中心官網。

 

職業病鑑定時程縮短47天 持續減少勞工等待時間

 

勞動部長兼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董事長許銘春日前在「職安3C擁抱你我園遊活動」高雄場致詞承諾,將持續縮短職業疾病鑑(認)定案調查評估時程,減少勞工等待時間。據該中心職業傷病服務處(傷病處)最新統計,職業疾病鑑定案件已縮短47天,專業調查效率提升25%;過勞案件認定時程亦縮短14天,專業評估效率提升16.2%。其中,繼5月首度公布後過勞案件新增9案,評估認定時程亦再縮短2天。

 

親近性服務解重建三大難處 逾千名勞工進入復工準備

 

從職災發生到重返職場復工,過程耗時,甚至時常引發勞資雙方的僵局。依據職災預防及重建中心管考職能復健機構的服務計畫了解,職災勞工於急性醫療結束後,常遇到問題包含對職災給付之請領流程不清楚、是否需進一步復健、重建感到茫然而影響恢復,以及難與雇主溝通等。

 

職災勞工重建服務處(重建處)被賦予任務正是希望解決這道難題,透過蒐集國內勞工需求與問題、整合政府及民間重建資源,並協助輔導職災認可職能復健機構進行實地訪視,讓勞工在職災發生後,能獲得專業人員早期評估及介入,並結合專業資源投入,包括職場的臨廠評估或職務再設計等,協助勞雇雙方達成復工的共識。截至7月底,已進入復工之準備階段的勞工已逾千人。

 

新版KIM將上線 降低肌肉骨骼傷病危害因子

 

依據勞工保險局職業病給付人次統計數據顯示,民國107年至110年肌肉骨骼傷害包括手臂頸肩疾病及職業性下背痛所占比例年均為6成。近三年(112年5月止前三年)之統計數據,肌肉骨骼傷害仍為COVID-19以外之職業病之首,約占7成,可見肌肉骨骼傷害依然是勞工健康最大危害。該中心職業衛生健康服務處(衛健處)積極研修相關評估工具包括新版Key Indicator Method (KIM)檢核表線上版將於11月上架,期能找出職場造成肌肉骨骼危害的潛在高風險因子,對症下藥,亦提高勞工自我保護能力,降低職災風險。

 

體感體驗增強預防知能 源頭管理提升機械設備安全

 

台灣各地工安意外不斷發生,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111年勞動檢查統計年報」資料統計,該年度全國重大職災死亡人數為320人。另根據職災類型與媒介物之關係資料顯示,與機械設備有關之職災占比約40%。工安意外的發生皆因缺乏有系統的計畫與管理,中心機械設備處(機械處)推動源頭管理及技術服務,從機械設備本質安全及預防工作著手,自根本做起以保障勞工安全。並建議事業單位擬定6項預防措施,防止工安再發生。包括1、風險評估;2、 安全程序;3、教育訓練;4、個人防護具;5、定期檢查維護;6、安全警告標誌。

 

「預防勝於治療」雖是老生常談,卻是健康的鐵律,更是職業安全的金科玉律!中心職災預防技術處繼去年在「促進全民職安文化」、「營造減災宣導與輔導」及「高風險事業職災預防推廣」三面向共舉辦53場次教育訓練課程或研討會後,今年更進一步加強與全民的「互動」,特別與勞動部勞安加衛體驗館虛擬實境體感活動結合,辦理2場次「職業災害預防訓練暨工安體感體驗」活動,並針對墜落、倒塌崩塌、切割夾捲、局限空間3大主題接受申請預防職災教育訓練課程,畢竟「預防」不能只是空言。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提供

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廣告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