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文教
放.新聞
文教

堅守居住信念,中央地方攜手完成社宅目標!2023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新型態的社宅生活

2023.09.25
09:38am
/ 放言編輯部 李曉景

守護居住正義,國家住都中心創立五週年,《我們+》帶領大家回顧一路走來的點滴與成績。

住宅邊草綠的空地上,孩子們在互相追逐嬉戲,坐在一旁長椅上的家長們閒聊著最近家裡、工作生活上的變化;其中一位媽媽轉頭向後望去,後方透明玻璃教室內,老師正在教導婆婆、阿姨們如何掌握織品的訣竅,看著熱衷交流手中作品的長輩們,媽媽的臉上揚起了幸福的微笑。



這是理想的生活居住藍圖,期望可以在社宅有同樣的景色,然而因臺灣社宅相較其他國家起步較晚,目前許多尚在興建或規劃中,起步雖晚,步伐卻不慢。

 

國家住都中心的誕生與加速推動興建社會住宅

 

面對現在社會中最重要的居住正義問題,政府早在2017年提出《住宅法》時,就定下「八年20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其中,12萬戶屬直接興建,8萬戶則交由包租代管來填補。隔年,為加速推動社宅,在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的催生下,「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以行政法人的組織成立,為了整合公有土地、結合民間力量共同推動社會住宅的興建與包租代管,國家住都中心這五年不遺餘力,終於達成了當初所訂定的目標數字。

 

要短時間興建大量社宅確實不容易,因此臺灣社會住宅主要來源就是「直接興建」和「包租代管」,結合這兩種供給方案,快速增加政府住宅政策供給資源;同時透過包租代管民間的住宅,發揮租屋市場的均衡機制,以達成快速實現「住者適其屋」的理想。然而興建社宅目標數不變下,需與時間賽跑,首要解決兩大課題,一、蓋社宅要有土地,如何取得合適的土地?二、興建社宅需要大量資金,尤其在油價物料雙漲的情況下,為維護社宅的品質,如何整地、籌備資金便成為極大的挑戰。

 

國家住都中心在國土管理署大力協調公有資源下,以行政法人機構的身分取得土地後,尚需與相關部會、縣市政府,乃至地方鄰里長拜會溝通;後續的規劃設計、工程招標、廠商遴選、決標等作業,更是一連串的積極橫向、縱向整合,積極展現更好的運作效率。而興辦全國社宅的財務規劃,則是安排了橫跨50年的社宅財務計畫,以融資方式為興建社宅籌措資金,經過金管會與國內各家銀行的支持,由台銀等9家公營行庫聯貸4,119億元,用以興建遍布全國的社宅,堪稱史上最大融資規模。

 

全國社宅直接興建8萬戶 包租代管媒合8萬戶

 

截至8月底,已決標待開工的社宅有21,851戶;興建中的有35,422戶;新完工的則有21,528戶,加上既有的6,253戶,總計有85, 054戶,且仍有39,382戶目前正在規劃中。而在包租代管方面,自106年底推動至今,累計媒合數也已達80,079戶,且仍在履約當中的仍有58,954 戶;在短短六年之內,臺灣後來居上,比世界各國晚出發,但能躍步趕上各國這班名為社會住宅的列車。(資料來源: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

 

 

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臺灣雖作為社會住宅政策的後進國家,但在都市化程度較高、住宅存量也充足的背景下啟動社會住宅,短期內即衝刺出成果,相信未來幾年,臺灣也能成為各國羨慕及學習的對象。

 

住宅政策同時帶動產業發展,引導房地產業重回專業服務,藉以促進經濟增長。林右昌也說:「包租代管計畫著重於保障住戶的權益,需要各地方政府、租賃公會等一起推動,透過專業的租賃平台解決過去房東、房客的問題;同時,引領租賃產業的興起,不僅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也建立住宅產業的新制度,這是住宅政策從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的表現」。

 

租賃專法的推出也正式納管「包租代管」,確定「租賃住宅服務業」為特許行業,至今全國已有1,300多家租賃住宅服務業者,並鼓勵業者以服務規格脫穎而出,改善租屋品質。透過專業服務與法規管理,結構性解決問題,輔助租賃市場長期的健康發展。

 

國家住都中心成立五週年!首個社宅展覽《我們+》松菸盛大開幕

 

今(2023)年8月,是國家住都中心創立的五週年,從草創剛接手世大運社宅;到如今已經手公辦都更、危老重建超過20起的成熟團隊,國家住都中心持續不斷地執行「讓社宅成為家」的價值與理念,貫徹居住正義到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除了出版《住都春秋》半年刊,紀錄團隊人員這五年的努力耕耘外,《我們+》則是由國家住都中心團隊舉辦,「全臺首個以社宅為題」的展覽。

 

《我們+》,將於9月23日至10月1日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展出。「+」是指臺灣社會集體能力的建構與希望的累積,希望民眾能夠透過此展覽,感受到「社宅不只是社宅」,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新選擇。

 

 

 

 

圖片來源:國家住都中心

 

 

【《我們+》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展覽地點: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 一號倉庫+北向製菸廠 

■開放時間:112年9月23日至10月1日、周一至周四:10:00-18:00,周五至周日:10:00-20:30

■網站連結:展覽資訊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