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重建街貓狗照護制度 探討TNVR計畫的有效性

2024.04.16
12:41pm
/ 放言編輯部 林可妮

針對遊盪貓犬評估合適的實施辦法,有計劃的餵養,而不是全面禁餵,才能打造友善動物城市...

 

台灣一直在尋找有效的方法來控制流浪犬的數量,而TNVR計畫在過去被不少動保視為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其旨是在「特定條件下」通過捕捉、結紮、疫苗接種和放回的方式管理流浪狗群,從而達到有效控制數量的目的。適當的TNVR、負責任的餵食行為須以減少流浪犬、提升動物福利為目的,並參考國際有效之做法,建立犬隻福利與族群管理,促進環境與動物福祉。

 



 

解決遊蕩犬問題 源頭管理需多方合作

 

TNVR代表了捕捉(Trap)、結紮(Neuter)、疫苗接種(Vaccinate)和放回(Return)這四個步驟。透過專業人士使用捕捉籠誘捕流浪狗,再將它們送到獸醫院進行結紮手術,防止流浪狗繁殖,從而減少流浪狗的數量,同時接受必要的疫苗接種,以減少狗群中傳染病的傳播。最後,將已經結紮並接種過疫苗的流浪狗放回到它們被捕獲的地點,以維持該地區的狗群穩定。然而,要想TNVR達到最佳效果,需要政府、社區和動保團體的密切合作,以確保計畫的順利實施和持續執行。

 

北市禁止餵食 動保團體反彈

 

台北市政府今年初修正公園管理自治條例,其中一項是禁止在公園、綠地、廣場等地方餵食無主動物,包括流浪貓狗。這一舉受到了動保團體及愛心爸媽的不滿與擔憂。他們認為,這項禁令將使許多流浪貓狗陷入飢餓的境地,進而導致更多的動物福利問題,並對現有的街貓狗照護計畫造成嚴重影響。

 

許多動保人士於本(4)月12日在台北市議會陳情抗議。他們盼政府採取「餵食管理」,取代「禁止餵食」,重新審視此項規定,並建立更有效的管理制度。如果不搭配餵食管理,犬隻可能會因為飢餓、尋找食物來源,而擴大移動範圍,而可能造成翻垃圾、危害農作物及家禽等社區問題。

 

 

環境衛生引擔憂 應明定餵食規範

 

對於餵食街貓狗的動作,正反意見皆有,有人擔心殘餘飼料未清理將影響社區環境。當然,「餵食」需要被規範,並非隨地都適合餵食,任意餵食容易製造環境髒亂,甚至影響公共安全,反倒讓犬隻照護行為被貼上負面標籤。透過犬隻福利與族群管理,訂制適當「餵食」的條件,可經由動保機關講習核可,發給照護志工證,要求簽署責任協定,例如需落實定點定時、協助誘捕絕育、解決人犬衝突等義務。

 

流浪犬族群的存在與影響是長年被反覆討論的議題,近年雖有相關制度訂定,卻在落實及改善下的進度較為緩慢,部分條例在規劃上也仍有進步空間。遊蕩動物在各地區引發的問題不盡相同,如何規劃出因地制宜的管理計畫,透過動物福利最大化原則,降低族群數量以達到有效控制流浪狗數量為重點目標。

 

 

圖片來源:浪愛存在、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中央社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