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放文創
放.文創

《寶島第一名》王義郎追求卓越的奮鬥故事之四:追求第一的精神,從細節開始

2024.05.27
13:51pm
/ 放言編輯部 劉修齊

生於日治時代末期,貧窮的台灣農家子弟王義郎,從車行工友到銀行行員、跳槽亞洲信託當到經理後轉戰永興航空擔任總經理,創下七年任內沒有空安意外事件的紀錄。
之後,證券業的行銷口碑傲視同行,他又在眾人驚訝聲中,投入自己熱愛的食品行業,從46歲創立《香菇王》到64歲打造《第一名店》,王義郎多元斜槓的職涯行旅,克服貧困的到成為成功的企業家,並參與多種慈善活動,他的波濤精彩的?鬥故事,足為年輕人的表率;他85歲了還在職場上活力滿滿、追求前進,更是年長者熱愛生命的指標。
本專題系列,每周推出一篇專文,介紹王義郎第一名的人生。

 

 



王義郎在彰化鄉間的童年雖然貧困,但父母始終以最大的努力澆灌他,透過生存激發出的生活智慧,他以堅忍不拔的決心與永不放棄的毅力在職場中逆流而上。他不畏懼困難與挑戰,終能在各經驗的串聯中斜槓,成就自己生命中的「第一」。

 

第一名店位於小巨蛋入口處,高掛著的招牌,藍底圓圈包裹白色F的圖標,曾是老一輩人記憶中再熟悉不過的的永興航空標記性Logo。航空領域與食品領域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如何透過商標理念的串連,讓抽象的「第一」概念具象化,同時也讓「first、fresh、food」更加接地氣。

 

 

與森喜作交友,成就香菇王國誕生

 

王義郎從「香菇」開始與食品業結緣,每當拿起店內各式各樣的香菇產品,他總能信手捻來娓娓道出產品特色與尋覓過程。每個產品的邂逅,最終都成了他「追求第一」的註腳,幫助他建立屬於他的食品王國。

 

拿起桌上的天白冬菇,王義郎語帶驕傲地說:「這是日本第一品牌的冬菇,這跟我們現在的太空包香菇不一樣,因為日本的香菇真的都是用椴木栽培的。」天白冬菇栽種緣起於日本森喜作博士的研發,當他到大分縣進行產業調查時,便發誓要將香菇由野生種移轉至室內栽培,他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才終於讓夢想成真,在1936年創辦了森產業。

 

談起老朋友森喜作博士,王義郎就難以闔上話匣子。他面露欣喜分享:「森喜作是日本京都帝大博士,也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之父、日本菌食界先驅。在栽培香菇過程中,日本天皇還去參觀過他的香菇園,甚至特地將他的優良事蹟列入小學教科書中。後來,尼克森總統也請他到美國去,頒獎給他,因為有他的栽培,全世界的人才有香菇可以吃。」1936年也是日本二戰開展的時間,一直到1945年二戰後,日本民窮財盡、民不聊生。當時大量香菇外銷,都歸功於他在1942年將香菇栽培成功。

 

最初,王義郎能與香菇牽線、建立香菇王國是受了哥哥的影響。他說:「我哥哥先引進香菇精到臺灣,那時候我因為身體不好的緣故,也接觸到香菇精。雖然彰化銀行不能兼差,但哥哥在賣,我偶爾也會利用假日時間去看看。我非常喜歡交朋友,在哥哥那邊認識了森喜作博士,後來他每一次從日本來臺灣都會找我,臺灣的松茸種植就是他來指導的。我哥哥到美國西雅圖以後,也順便在美國種起香菇,因為那邊木頭很多,很適合種植香菇,我們兄弟倆跟香菇的緣分很深。」民國76年,王義郎一個月能夠賣3000套香菇精,說起香菇的好處,他侃侃而談:「為什麼大家都說香菇好?我舉個例子,大家可以想一下為什麼走私都是走私香菇?因為香菇有大量的維他命B群,是素食者的鮑魚,營養相當豐富。」

 

在販售香菇過程中,王義郎也與臺灣知名的料理界教母傅培梅學到了滷香菇的秘笈,他不藏私地說:「第一,將香菇放入冷開水中,水面淹過香菇後,浸泡12個小時;第二,浸泡後的開水不要倒掉,因為香菇水有孢子在裡面;第三,香菇跟著醬油、味醂、花雕酒/紹興酒一起滷(快鍋一小時、普通鍋兩小時)。」

 

決心要做,就要做第一名

 

談起事業的成功,王義郎強調:「人要有決心,我這一生就是靠決心。」無論是安倍晉三音樂會還是乳癌基金會,他都親力親為,所以無論他受邀到哪演講「從無到有」的小故事,會場總是座無虛席。他分享:「其實從無到有最難。一個人要憑空賺十萬塊很難,但如果一個人有一萬塊,她要累積到十萬、一百萬,就比較容易。但從一到十要怎麼做?是有很多方法的。」

 

 

王義郎籌備安倍音樂會時,對底下員工說要募資一千多萬,當時距離活動日期只剩下一個月左右。當時的副總統賴清德問他怎麼來得及辦的時候,王義郎董事長非常堅定地回答:「如果八月份不做,等到九月份,安倍的消息已經冷掉了,那時就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所以要趁時間做、要有決心、要付諸實現、要追根究柢。」最終,活動在他的堅持與積極推動下圓滿結束。

 

他還分享,他在亞洲信託建立了慶宜之友俱樂部。除了每個月幫當月生日的同仁慶生外,還建立了公益機制,幫助弱勢團體,這在當時企業十分稀有。令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的社會頭條是萬華的一個警察被槍殺,王義郎打聽到死者有個哥哥是臺東關山國小的校長後,二話不說買了飛機票,讓死者的哥哥從臺東飛上來參加他為已逝警察舉辦的頒獎典禮,重新為社會大眾豎立正義感。另外,他也會定期捐贈給腦性麻痺患者,協助他們減輕醫療開支,回歸正常的家庭生活。

 

找對方法走對路,細節造就成功

 

王義郎最喜歡談也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特殊的選才方式。在亞洲信託時,他以獨到的選才方法,幫助鄭周敏招攬人才,他特別提到:「我覺得要用人唯才,如果你希望能夠追求卓越,那就要有一個充滿優秀人才的團隊,團隊中要有各種不同方面的好手。人很重要,所以我對人的要求也很嚴格。」在用人上,王義郎本身不抽煙、不打牌、不跑酒家。無任何不良嗜好的他,嚴格規定公司員工,絕對不能出去應酬、喝酒,破壞企業形象。

 

另外,鄭周敏也接受王義郎的建議,在招募員工時一定要多找女性,即便這在當時的企業並不是那麼普遍。他認為,女生如果穿著得體、漂亮就比較容易親近人,進而開發陌生客戶,他大方分享自己的招人小瞥步:「我們那時候有四個車隊,一個車隊有四個美女。我們去敲人家的門,人家幾乎都會讓我們進去,如果是男生,通常就不太可能成功。當時我們公司的女孩子就這樣去請別人把錢存到亞洲信託銀行。幾次拜訪,就能熟絡到被請進人家客廳,這時候誰家經濟情況好、誰不好,不就一目瞭然了嗎?日後就只需要專攻有錢的,讓他們多存錢到我們銀行就有業績了嘛!」除此之外,常常赴日觀察的王義郎嚴格限制公司員工的儀容整潔,如女員工的指甲要乾淨整潔、不能過長、地勤人員穿絲襪不能有破洞,且所有同仁都要接受禮節訓練,如此把控細節,才能夠維持良好的企業形象。

 

 

除了女性同仁,王義郎對男性員工也有不一樣的要求。他在永興航空面試飛行員時,規定飛行員一定要攜帶太太一同面試,因為他觀察到家庭美滿的飛行員,不容易出事故。他微笑說:「這些都是課本上不會寫的呀!要多想,用想的就會想到方法!我那時候就在想,為什麼飛機會摔下來,通常都是人為因素,家庭不和、精神不正常,所以我就格外注重這些因素。那時候我聽到飛行員太太是老師的就優先錄取,如果天天都在打麻將、情緒波動很大的,那就要避免。」他接著分享:「以前我公司曾有個飛行員天生口吃,我建議主管不要讓這個飛行員擔任正駕駛,但我特別提醒他不能夠用講的,因為他會很傷心。那個飛行員在我公司飛了兩年,非常不甘心,認為我們不認可他、不給他擔任正駕駛。後來他跑去台航,同樣型號的飛機帶著九個客戶從台東飛到蘭嶼。到了蘭嶼上空,引擎出了毛病,他因為口吃加上緊張,講不出話。旁邊我們搭另一架飛機剛好看到他的飛機高度一直下降,大家都在穿救生衣,後來飛機就掉下去了,非常可惜。」

 

在王義郎建立公司制度的過程中,也曾被員工質疑,他曾以日本飯店等級的整潔程度要求公司廁所清潔員,並多花兩萬塊錢挖角飯店清潔員。有一次掃廁所的清潔員告訴他,廁所裡的衛生紙都被偷了,王義郎反而很開心對她說:「沒關係,再補就好了。」這讓清潔員大為不解,王義郎才解釋:「你看我們廁所比別人乾淨,大家就喜歡來。而且我們四周都是證券行,散戶這麼多,如果我們的廁所能吸引他們攜帶親朋好友一起來,那有什麼關係?一張股票的手續費可比面紙值錢啊!」他的一番話讓清潔員明白了公司治理者的高度,同時也從細節處以小化大,為公司帶來更多利潤。

 

最後,找人的兩種方法無非就是待遇好與興趣吻合,王義郎說:「待遇比較容易達到,而興趣則需要在面試時以各種不同的問題觀察。如果興趣跟職業吻合,那就事半功倍;如果興趣跟職業不吻合,那就事倍功半。所以,找人時觀察對方興趣所在也是一大重點。」從金融業到航空業再到食品業,王義郎作為敏銳的「細節控」,以自身的經驗與巧思,成功打造屬於自己的「第一」。

 

(系列之四,未完待續)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