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報導,日本和韓國的防衛產業增長率比前一年高出四成,反映兩國防衛產業的快速成長。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今(2日)公佈有關全球防衛產業動向的調查結果。《日經》報導,以2023年營收前100名的企業國別數據來看,日本和韓國的增長率比前一年高出四成,反映兩國防衛產業的快速成長。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日韓防衛企業營收增長四成 2023年與戰時俄羅斯並駕齊驅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於2日公佈了有關全球防衛產業動向的調查結果。根據2023年營收前100名企業的國別數據,日本和韓國的增長率比前一年高出四成,表現尤為突出,反映出兩國防衛產業的快速成長。
調查對防衛部門營收排名前100的企業按國別進行統計,並比較市佔率超過1%的11個國家。數據顯示,戰時的俄羅斯以40%的增長率居首,韓國以39%緊隨其後,日本則為35%。相比之下,美國、英國和中國的增長率均低於5%,而法國和義大利則出現營收減少。整體來看,100家企業的平均增長率為4.2%。
在這100家企業總營收中,美國企業佔比達到50%,其次是中國的16%,法國和俄羅斯均為4%。日本和韓國的佔比僅為1.6%至1.7%,但因快速增長而成為擁有一定規模防衛產業的國家之一。
日本企業表現亮眼
在日本企業中,排名最高的是三菱重工業,位列第39名,營收增長24%,排名較去年上升6位。川崎重工業、富士通、NEC及三菱電機共5家公司進入了前100名。其中,NEC和三菱電機是從100名以外的新進榜單企業。
防衛事業快速成長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大幅增加了防衛預算,自衛隊的防衛裝備訂單增多。由於中國及北韓的軍事力量增強,日本不得不重新檢視依賴盟國美國的防衛體制。SIPRI的報告指出:「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提出了最大規模的軍事強化計劃。」國內需求的增加使企業排名得以提升。
韓國防衛產業的飛速發展
在韓國企業中,韓華集團以第24名的成績表現最為突出,排名較去年的第42名大幅上升,營收增長率達到53%。該集團於2023年收購了一家大型造船企業,企業規模大幅擴張。除了原有的陸上武器及航空航太領域,還新增了艦艇製造,成為涵蓋陸、海、空的綜合性武器製造商。
韓華集團生產的自走砲「K9」(2023年3月,韓國昌原軍需工廠)=路透社
韓國的其他三家企業——韓國航空航太產業(KAI)、LIG Nex1以及現代樂鐵(Hyundai Rotem)也進入了榜單。KAI與現代樂鐵因營收增長超過40%而排名上升。
韓國政府同樣大幅增加防衛預算,但更大的推動力來自於出口業務。可以邊行進邊射擊的自走砲「K9」相繼被澳大利亞和歐洲國家採用。波蘭更是除了「K9」外,還採購了韓國製造的坦克和輕型攻擊機。
美歐的武器製造商主要專注於戰鬥機、飛彈及無人機等尖端武器。然而,隨著中國在亞洲的崛起、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中東局勢惡化,為國境防衛的陸上武器需求有所增加。
韓國在對抗北韓的防衛中,展現了其在坦克及火砲等陸上武器生產方面的優勢。韓國企業能滿足美歐企業未能覆蓋的需求,從而擴大出口並提高營收。
(圖片來源:SIPRI網站、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