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光磊指出,即便未來最糟狀況變成「美積電」,台灣的關鍵技術仍在,製造能力、成本、良率都比美國強,唯一影響的只有市場佔有率...
美國總統川普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共同宣布,台積電將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金。對此,天風國際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昨(4)日分析,認為這是一場雙贏的談判,更稱台積電是全球非美國企業中,與美國川普政府談判最成功的企業;前台積電研發處長楊光磊則說,關鍵技術一定會留在台灣,唯一影響只有市場佔有率。
郭明錤昨日以「台積電新一輪投資美國之深入分析;台積電可說是目前全球非美國企業中,與美國川普政府談判最成功的企業」為題發文分析,台積電在2025年3月4日宣布的新一輪對美國投資計劃中,與原本規劃差異之處在於投資金額額外增加1000億美元、減少1座先進製程晶圓廠、增加1座先進封裝廠、與增加一座研發中心。
「這是一場雙贏的談判,美國政府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台積電則在美國政府的需求與商業利益中,為股東創造最大利益」,郭明錤認為,對台積電來說,1000億美元投資金額看似龐大,但並無規範細節,故台積電未來可根據情況彈性調整這筆支出,因此不用太擔心對台積電的獲利影響。台積電最大的挑戰始終來自於市場需求,以及能否在先進製程上超越自己。
郭明錤再說,美國政府方面,要求多增加一座先進封裝廠,用意是增加AI晶片完全在美國製造的比重,更加凸顯AI對國家安全與商業發展的重要性。增加RD中心,則是要提升美國半導體的研發能力。
郭明錤表示,川普政府對美國人民展示了在半導體本土化上,優於前任政府的執行效率,並提升對中國的談判力。台積電則因此新一輪投資,極大限度降低地緣政治、關稅與反托拉斯的風險,為股東創造最大利益。
郭明錤深入分系,第一、美國跟台灣有更緊密的合作關係,根據台積電的規劃,即便美國先進製程晶圓廠都完工,僅佔該公司全球產能約5-7%,因此美國客戶在未來數年內還是需要高度依賴台積電在台灣的產能。此外,未來數年內台積電的美國廠能否順利運營,仍須高度依賴台灣的技術團隊遠端協助。
第二、在毛利率影響與新受惠者部分,美國廠平均毛利率約30-35%,全面商轉後,預期讓台積電整體毛利率下降1.5-2%。為降低對毛利率的負面影響,台積電將進一步要求供應鏈降價,這對既有供應鏈是很大的壓力,但也創造更多新供應商機會,這是接下來的投資機會。
第三、郭明錤表示,不用過度擔憂投資金額,很多投資人會很在意1000億美元的投資金額對台積電的獲利影響,「我認為這過度擔心了」,除了上述提到可視情況彈性調整支出外,台積電會把海外投資控制盡可能在某個比例,因此他的理解是,很有可能台積電接下來會減少對德國與日本的投資。此外,因為台積電在美國增加一座先進封裝廠,因此可能就不會再跟群創買工廠。
第四是研發中心優勢,郭明錤說,台積電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有兩大好處,除哩積極搶奪Intel、IBM與相關上游的優秀人才、更與美國材料商更緊密合作研發。
第五、郭明錤說,這對台積電是短空長多,他能理解市場對台積電新一輪對美投資的顧慮,但他認為很多部分是多慮了。台積電最大的挑戰,如他上述所說,還是在於市場需求,以及能否在先進製程上保持領先。
另外,曾在台積電工作20餘年的前台積電研發處長、台大領導學程兼任教授楊光磊昨日出席「2025TTX區域安全兵推」時受訪也說,關鍵技術一定會在台灣發展並量產,不會因為到美國設廠就有變化,美國廠主要滿足美國的客戶和一部分市場。
楊光磊指出,即便未來最糟狀況變成「美積電」,台灣的關鍵技術仍在,製造能力、成本、良率都比美國強,唯一影響的只有市場佔有率,但楊光磊也建議,台灣應該發展一些其他更新的產業,不要講一個產業幾百年只剩老人在做。
至於對台灣而言「矽盾」力度是否減弱?楊光磊直言,若以川普的回應而言,「矽盾」似乎是在變弱,若以前全部晶片產能都在台灣,當然有「矽盾」作用,台灣人應該想清楚,只靠美國是不夠了。
(圖片來源:網路、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