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擂台 / 放擂台
放.擂台

讀者投書|由陸青批習近平,看台灣民主自由可貴

2019.04.01
16:50pm
/ 王德

細看這些陸青在言論自由上所付出的代價,台灣人更應該珍惜民主自由之可貴,並強化兩岸實質交流,淡化陸青對台灣之仇視。

 

2018 年 9 月大陸一名自稱「貴州省省草王英俊(本名王棟)」的大一新生在網路上表示:「老子一輩子都不可能愛國,都大學生了還愛國,我看你就是蠢貨」,經網民舉報,該名學生依「辱國言論」遭其就讀的湖南城市學院退學,並對外發布通報指稱,王員多次在學生宿舍發表「辱國言論」, 且對同室同學愛國言論冷嘲熱諷,有損黨和國家聲譽,該案雖與中共惠臺無關,但凸顯大陸青年對中共言論箝制與政治思想工作的反動。

 



為言論自由而需賭上生命的中國青年

 

山東籍大陸學生李家寶來臺短期研修期間,於 3 月 11 日 在推特直播,聲稱反對習近平專制,稱習是最後一個皇帝。近日本案發展,大陸陸校暗示他盡快返陸,李家寶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只要回到中國大陸,將會被冠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而遭逮捕,期盼我政府能給予專案常居留申請。

 

事實上,近年來中共高舉民族主義大旗,充分利用兩岸青年的熱血,伺機挑撥雙方的政治認同底線,形成許多矛盾又弔詭案例,例如中共大肆給予臺青赴陸發展優惠措施,然而陸青卻分不到好處,甚至招致眼紅,私下抱怨大陸政府特別優遇臺青,導致陸企基於用人平衡原則,大多減少聘用臺青,中共只好轉向臺資企業,要求渠等配合對臺政策,多進用臺青,導致「惠臺」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在兩岸議題上,中共為打壓我國際空間,兩岸青年的愛國主義分別在網路上形成另一種對抗–「反中 VS 仇臺」,諷斥地是,中共每年涉臺單位特別強調要加強兩岸青年互動、溝通,最後才能達致心靈契合,然而中共做臺青工作,只重對陸認同,卻不尊重臺灣青年對臺政治的想法,因此形成表象的合作,難以實現真正的心靈契合、相通,兩岸青年對彼此的政治認知,仍存在極大差異。

 

小心呵護陸青思想的中國政府

 

在中共的兩岸青年工作所看到另一個矛盾之處,也與本次李家寶有關,那就是兩岸學生真的有平等雙向交流嗎?近年臺生赴陸與陸生來臺就學比例已有逐漸拉開、失衡的情形。中共刻意藉放寬臺生申請陸校門檻(國、英、數三科任一科達均標即可),甚至部分陸校私下採取免試招收臺生做法,企圖以單邊作為、殺雞取卵方式,擴大招攬臺生赴陸就學,增進其促融利基。至於陸生來臺方面,近三年學位生總數雖未有調整和增加,但在交換生方面,中共各省市地方臺辦均企圖勸退或暗示陸生來臺就學的風險,甚至陸媒還以臺灣情治單位吸收在臺陸生為題,製作專題報導,刻意製造寒蟬效應,降低陸生來臺意願。如果中共對於陸青的愛國思想具有自信,為何千般予以阻撓,甚至設下門檻不讓陸生來臺就學?中共此舉,無非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兩岸青年交流難道只有在中國大陸才是正常的,來到臺灣就變成不正常,哪裡有真正平等對待?

 

中共有辦法阻止將來更多的「李家寶們」嗎?

 

兩岸青年接受不同教育,在不同成長環境學習,雙方彼此思想差異分歧,本可理解,中共應當反省地是,青年做為中共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兩岸青年思想要心靈契合與意念相通,絕不是中共黨意下操弄的結果,而是雙方在自然情境下經過思考而形成的。中共對於陸民的思想控制甚深,擔心民心思變,可能亡黨亡國?但相較中華民國而言,臺灣歷經三次政黨輪替,臺灣青年支持政黨傾向瞬息萬變,沒有哪一個政黨可以完全控制或左右臺灣青年的想法,因此每次選舉前,臺灣各政黨都要特別端出青年政策紅利,吸引青年選票。相反地,中共喜歡操弄陸青的愛國主義,但卻不給陸青思想自由,如同李家寶所言,他十二歲起開始「翻牆」,接觸到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現學校教育都是謊言,相信整個中國大陸還會有更多的「李家寶們」渴望自由與思想開放的社會, 但中共會同意嗎?管思想、管意識型態是中共建黨與建國的根本與法寶之一,如果連本都要被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們還有誰可以在輿論上獨尊一格?大陸中央的媒體又有誰想看呢?大陸的思想政治讀物與課程又有誰願意研習呢?

 

台青對中共高壓懷柔政策不買單

 

近年中共惠臺向來強調臺青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另一方面中共又指臺青「天然獨」傾向日趨升高,即便中共擴大「惠青」領域面向(就學、就業、創業、同等待遇),但仍對臺青吸引力不足,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在大陸生活處處受限制(馬路上與公共區域實施「天網工程」的監控),網路上無法對外自由 聯繫與發表異議言論,政治問題上不能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還要對中共政權表態輸誠和效忠(領臺灣學生獎學金時要簽署 「一中承諾」書),如此僵化與充滿政治算計的地方,臺青當然不適應。誠然,中共做臺青工作看來面面俱到,實則虛有其表,內部檢視其工作成效充斥灌水之嫌,足見中共的臺青工作是徹底失敗的。

 

台灣應對中國宣揚正確的世界觀與人權法治觀念

 

對於陸青批判習近平的相關消息,雖然是一個少數個案,但對我啟示有三;第一,為我應擬定臺灣版的「兩岸青年交流政策」, 當前中共單邊對臺青年統戰力度不減,反倒是我政府對兩岸青年政策著力不深,欠缺謀略與戰略指導,難以吸引陸青對臺認同,我宜朝陸青對臺的吸引之處,如自由開放、換宿旅遊、民主學習、保留傳統中華文化之美與正統歷史文物等面向,成立基金招募陸青加入。二為我宜強化對在臺陸配向心,進一步放寬其在臺公民權與工作權,不要擔心其為中共統戰利用,我宜將其納入我民主洗禮的範疇,當成自己的同胞,加強善待陸配,透過他們講述正確的臺灣故事給中國大陸親友聽,使之與中共政權保持距離,以達對臺向心。三為利用臺灣網際網路與媒體自由開放的優勢,應結合全世界青年 NGO 組織,擴大影響在陸青年思想,解放陸青對中共政權的迷思,將正確的世界觀,人權與法治觀念傳輸到中國大陸內部,使大陸青年對外世界產生正面看待,對中共愛國主義可以平衡對待,而非一昧非理性盲從。

 

強化兩岸青年的實質交流並淡化陸青對台之仇視

 

最後,我們樂見陸青對其大陸政治持續保持正面監督與批判的能量,當然我們也希望陸青可以與臺青進行良性對話,在臺灣的許多角落,兩岸學生一起活動景象,呈現出的是(臺青)包容文化差異與(陸生)正面看待臺灣。一位陸生返陸後, 在其求學心得中講到,每每在臺灣搭捷運的時候,大家井然有序地排隊搭手扶梯,車上沒有人亂吃零食,還有年輕人會向老弱婦孺讓座,這樣的公民素養是大陸追不上的,臺灣的經濟實力雖不比中國大陸,但公民社會文化的品質卻遠遠高於中國大陸,最可貴的地方是,大家都願意關心臺灣自己的公眾事務,也正是如此才能形塑一個自由與開放的社會性格。

 

兩岸青年交流本應相互學習與自然交流為主,中共善於以文化教育統戰包裝政治目的,因此將兩岸青年交流正確的本質弄到僵化與刻板,臺灣應該在這部分加強著力,藉此對陸青收攏情感與對臺正確看待,以此淡化對臺的仇視,以及願意向民主自由更靠攏!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鄭羽彤

 

最新新聞
王德
圖書業,任職於書店。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