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專題 「礦工之子」賴清德勝出總統大選領民進黨延續下個四年!2024新局動盪成挑戰

《2024新局之4》立院龍頭戰游錫堃當選仍有機會?綠營人士嘆「受制於人」難有信心:但游人緣好有希望、白投韓會沒主體性

文 / 放言編輯部 吳亦軒
2024.01.30
《2024新局之4》立院龍頭戰游錫堃當選仍有機會?綠營人士嘆「受制於人」難有信心:但游人緣好有希望、白投韓會沒主體性
《2024新局之4》立院龍頭戰游錫堃當選仍有機會?綠營人士嘆「受制於人」難有信心:但游人緣好有希望、白投韓會沒主體性
文 / 放言編輯部 吳亦軒
2024.01.30

對游錫堃當選院長是否有信心?一名綠營人士坦言「你是受制於人啊,你講什麼信心?」,最後一定是寄希望於民眾黨,受制於人時緊張不來,要看情勢的演變,民眾黨應該心意已決,底牌是什麼沒人知道...

 

新國會即將於2月1日舉行正副院長投票,根據媒體報導,掌握關鍵八席的民眾黨已經決定院長投票策略。據《放言》記者了解,有民進黨內人士認為游錫堃當選仍有機會,因為民眾黨投給韓國瑜會有政治後座力,安全牌就是投游;不過,也有綠營人士不諱言表示「你是受制於人,講什麼信心?」最後還是要寄望於民眾黨,但游人緣好、連國民黨都很難罵他,還是會有希望,且白營投韓不太有可能,因為會沒有主體性。

 


國民黨「韓江配」和民進黨「游昌配」昨日上、下午分別拜會民眾黨立院黨團,相較於上午場韓國瑜和黃國昌當眾擁抱,在閉門會議中允諾「絕對不會把民眾黨當空氣,而是當作氧氣」;而雖游錫堃驚天一筆、在拜會前拋出「個人」身份贊同民眾黨包含單一召委制的國會改革,甚至引起黨內雜音,但游也強調「個人意見不代表黨團」,游昌配和民眾黨互動也比較客套、制式,氣氛大為不同。

 

而柯文哲今天上午到黨團與立委開會,過程中還「清場」僅留下柯和委員們,民眾黨立院黨團副主任兼發言人楊寶楨說,預計明天早上九點半在黨團舉辦記者會,由柯文哲帶領八位立委公布投票意向。

 

根據《ETtoday》報導,民眾黨會中已經決定院長投票策略,但副院長支持人選和院長選舉結果連動,因此上午院長投票出爐後,不排除會在下午副院長投票之前、藍綠白三黨團再進行協商。

 

據了解,外界傳出民眾黨就是要「放水韓國瑜」,更有媒體報導、民進黨對國會龍頭戰沒有強力運作的打算,已經做好由國民黨拿下立法院長的心理準備,重心放在未來議事運作。但也有一名黨內人士持樂觀態度,認為「游院長是有機會的」,因爲韓國瑜當選會有強大後座力,民眾黨就會變成箭靶,要想好韓當選的說詞是什麼,「如果他們想不出來,最好的方式就是投游錫堃。」

 

該人士說,民眾黨投游錫堃是安全牌,反之白營副院長就不能投給蔡其昌,不然就會變成小綠,但院長比較重要,副院長投誰、一天的新聞就結束了;但韓國瑜當院長後若說要兩岸交流、去國台辦,從此天下大亂,且每做一件事情民眾黨就會被檢討,藍營負80%責任、白營負20%責任。

 

不過,也有名黨內人士分析,民眾黨現在的邏輯就是,白營的八席大於民進黨的51席和國民黨的52席,因為動作能比藍綠兩黨靈活;他並持相反意見,認為民眾黨投自己保送韓國瑜沒有變成小藍的問題,「是各黨要這樣講的」,因為是民進黨選輸國民黨,不能就這樣罵民眾黨小藍,講民眾黨要承擔韓國瑜當選的後遺症,更只是政治語言而已。

 

至於對游錫堃當選院長是否有信心、有機會?該人士笑說,民眾黨投綠營當然就會贏啊,每一黨都有希望,但「你是受制於人啊,你講什麼信心?」各黨都會講自己很有信心,但最後一定是寄希望於民眾黨。

 

該人士再說,受制於人時緊張不來,要看情勢的演變,民眾黨應該心意已決,底牌是什麼沒人知道;但他也說,游錫堃過去在議事上對各黨團都非常尊重,相信連國民黨、其他政黨要罵游錫堃都無話可說,因為這四年只要外賓要來,邱臣遠、謝衣鳳等人都會親自打電話邀請游,是誠意十足的老大哥,「游錫堃怎麼會沒有希望,他人緣那麼好,跟民眾黨也很好。」

 

他個人也認為,民眾黨投韓國瑜不太可能,因為不知道誘因是什麼,跟藍營結合的話會沒有主體性。

 

而柯文哲說接到很多民進黨的電話,該人士直言「看不出黨內有誰跟他們(白營)好的」,私底下應該沒有運作;他也指出,柯文哲應該沒有覺得藍綠兩黨是真心要來溝通的,每個都是「虛情假意」騙八票而來,昨天的拜會只是行禮如儀,不會因為一個擁抱就有誠意。

 

他最後也說,現在沒有人誰可以號令天下、拍板一切,時代已經不一樣,一場選舉下來才幾天、政治環境就完全不同。

 

另外,還有一名黨內人士表示,現在還在競選拉票階段,但黨內沒有什麼運作不運作,能爭取就爭取,強調「不會失去自己的原則」;不過,柯建銘近日跟民眾黨經常爆出火花,甚至說白營「私設刑堂」,這種狀況下要如何拉票?該人士說,柯沒有把話講得很死,只是在講他的看法和原則。

 

 

圖片來源:放言記者拍攝、民視新聞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