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專題 / 《李登輝的一千天:1988-1992》精華書摘
放.專題 《李登輝的一千天:1988-1992》精華書摘

第一篇/1988 代理主席,還是集體領導?

文 / 周玉蔻
2024.02.10
第一篇/1988 代理主席,還是集體領導?
第一篇/1988 代理主席,還是集體領導?
文 / 周玉蔻
2024.02.10

經國先生晚年,宋楚瑜幾乎無一日不在身邊,也最了解經國先生的想法。他相信黨政同一領導人的安排,符合經國先生生前推動台灣政治演進的構想。而且,經國先生最憎惡蔣家家人介入干預政治...

 

李登輝接掌總統,努力尋求盡快建立統領全民的聲望之際,居住在台北近郊士林官邸的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蔣夫人宋美齡女士,陸續接見黨內親近人士,議論是否應立刻由李登輝總統接任黨主席。

 


蔣經國生前既是中華民國的總統,也是執政的國民黨黨主席。國民黨前兩任領導人,總理國父孫中山與總裁蔣中正逝世後,為表示對兩人的尊崇追念,黨內後輩決議保留兩項職位,以彰顯孫總理和蔣總裁在歷史上的地位。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蔣總裁在總統任內去世,依《憲法》由副總統嚴家淦續任。國民黨領導人的職位,則由實際主掌政權的行政院長蔣經國接任。

 

總理與總裁的位銜既不予補位,黨魁名稱也要改變,以主席相稱。這是中華民國遷台以來,執政黨與國家領導人,首次出現由兩人分任的局面。

 

蔣經國在一九七八年嚴家淦任期屆滿後接任總統。中華民國元首與執政黨主席再回歸由同一人出任。蔣經國之後,總統職位由副總統接續,是憲法體制的必然。李登輝繼位後,國內外反應良好。尤其在政權平穩傳遞的基石下,台灣內部社會與經濟發展,未因強人元首去世而造成衝擊,更顯示繼續帶動民主步伐,是保障台灣安全與繁榮的唯一途徑。

 

蔣經國所遺下國民黨主席地位的處理方式,一月十三日蔣經國辭世當天,黨內核心即有深刻考量。關於主席位銜是否沿襲總理、總裁的舊例,在黨章中保留以示紀念,了解蔣經國生前一意追求平民作風,不戀一己權勢理想的黨內高層一致認為,為符合經國先生經世治國、大公無私的胸懷,主席職位依一般施行政黨政治民主國家慣例,擇人補位較佳,否則必然違背經國先生遺願。

 

主席人選,黨政領導一元化是黨內核心的共識。力求實踐這個主張的主要人物,是中央黨部祕書長李煥。

 

來自官邸的親函與電話

 

李煥明白黨主席繼任者底定的重要性。依照李煥的回憶,八八年一月十五日,經國先生去世後的第三天,他找來黨內的三位副祕書長,宋楚瑜、高銘輝與馬英九,共同討論黨主席的問題。

 

李煥向三位副祕書長表示,經國先生辭世,政局安定第一,總統已由李副總統依《憲法》繼任,黨主席接位也有必要立刻完成;否則社會上游疑氣氛瀰漫,將十分危險。他也認為,黨政同一領導人的一元領導有必要維持。換句話說,黨主席應設法推舉李登輝總統出任。

 

副祕書長們同意祕書長說的有理。一番商議後,李煥決定由他和三位副手,分別造訪大老,和黨內權力核心的中常會常委們,探詢他們對李總統任黨主席的看法。

 

中常委中,絕大多數都認同李總統兼任黨主席,是正確明智的決定。尤其特別的,是中常會內全體外省籍常委,都表明支持李登輝的意思。

 

李煥再與黨內高級幹部商談,初步決定,一月二十日的中常會上,通過李總統續任國民黨代理黨主席,待八八年七月七日的十三全代表大會,再循黨章規定完成真除代理,正式就任主席。

 

李煥並建議,敦請行政最高首長,也是黨內元老中常委的行政院長俞國華,領銜在常會中提案。

 

俞院長義不容辭,允諾擔當這一歷史性提案人。

 

諸事順宜,依計劃平坦進行。李煥並向李總統說明了這些安排。黨政界都很慶幸大統移轉的順暢。

 

一月十九日,中常會前夕,突然出現新狀況。李祕書長在辦公室裡,意外接到蔣夫人宋美齡的親筆信函。李煥回憶,當時他就知道,這是棘手的難題。

 

李煥立即約請俞國華院長一起赴總統府祕書長辦公室,兩人加上當時的總統府幕僚長沈昌煥,共同商討蔣夫人的信件。

 

蔣夫人在信函裡表示,關於黨主席接任人選的安排,有元老級中評委建議,應考慮集體領導模式。

 

這位與蔣中正總裁同輩的大老陳立夫,是國民黨第一代人物,與宋美齡家族齊名;九○年政爭時,是「八大老」之一。他建議蔣夫人,當年總理孫中山先生辭世,黨中央曾實行中常委輪流擔綱的集體領導。蔣經國主席故去,黨內尚無明顯強力領袖接班,可以考慮遵循中常委集體領導的先例。

 

李煥將老夫人的信件出示給俞、沈兩人閱讀。三個人都沉默著,不知如何回覆夫人。

 

俞院長和沈祕書長,與蔣夫人的公私關係均極密切,加以夫人是黨的中評會主席,對國民黨又甚有貢獻。她的話,不能等閒視之。

 

三人愁煩一番,還是拿不定主意。李煥最後開口說,依當時國情,仍以維持李登輝總統繼任主席為宜。他明白,這樣做必然冒犯蔣夫人。李煥破斧沉舟的說,他決定,按計劃在中常會裡完成李總統任代理主席的提案。當天下午,他會修書一封向新任李主席請辭,並致函蔣夫人請罪。

 

俞國華與沈昌煥對李煥的擔當和犧牲,深覺感動。俞院長也表明,要依計劃在常會上領銜提案。

 

李煥形容當時如釋重負。他離開總統府後,轉往李總統官邸,向李總統說明這一切原委。接著,李煥返回中央黨部,要機要人員準備一封祕書長因健康不佳請辭的簽呈。

 

由於蔣夫人的信函來的突然,李煥為解決此一問題,還決定取消原定二十日舉行的中常會,以時間換取空間。

 

維持原案的計劃底定後,正式敲定二十七日的常會上通過代理主席案。李登輝的幕僚人員並建議李總統這天迴避出席常會;李煥也認為這是良策。

 

這段時間,社會上對黨主席的安排耳語頻傳,有指黨內有人意圖奪得此一地位者如何如何;也有小道消息提到了蔣夫人;政壇人心浮動。立法院裡,關切這個問題的立委不在少數。年輕形象好的黨籍立委趙少康、李勝峰,更以支持李總統出任黨主席的具體行動,為李登輝造勢不少。一般民眾也認同李總統做黨主席是理所當然。

 

詎料,好事多磨;二十六日晚上,新的枝節又起。經國先生的三子孝勇一通電話打給了俞國華。孝勇要俞國華第二天不可以在中常會上提出代理主席案。孝勇並且強調,他是奉老夫人之命做這樣的指示。

 

俞國華慌了手腳。年輕時就做蔣中正祕書的俞國華,一生為蔣家領導人服務,與蔣夫人的關係,不同於李煥等黨職人員。他連夜與李煥聯繫,告知最新的燙手發展。

 

李煥明瞭俞國華的困難。但是,一切均已安排就緒,不能再一次拖延。匆忙中也想不出什麼良策。最後與俞院長約好二十七日早上,到了中央黨部後,再做最後商量。

 

當晚,李煥與幾位中常委及黨內高級幹部通電話,得到一致認為應照計劃通過由李總統代理主席的共同看法。

 

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七日上午,中國國民黨核心,尚未度過黨內強人蔣經國去世的震盪,黨主席之爭就已箭在弦上;處理不妥,台灣整體的安危都要產生問題。俞國華深深了解這個道理;然而,蔣夫人開了口,把她的話當耳邊風,似也有違做部屬的倫理。

 

宋楚瑜激動發言

 

在焦慮、為難的煎熬下,俞國華一夜不能好睡。二十七日一大早上來到中央黨部,雙眉深鎖,面上表情很不輕鬆。

 

李煥的心頭也十分沉重。他請來當天做常會主席的中常委,中國時報系董事長余紀忠,與俞院長一起討論因應之計。

 

余紀忠同意,代理主席案有必要在當天通過。俞國華猶疑著。這時,另一位也來自新聞界的中常委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惕吾,推門進入他們聚會的小房間,語調急切的說,案子不能再拖延。

 

顯然,這個夫人說不讓俞院長提案的消息,已令中常委們感到憂慮,擔心黨中央會屈服於士林官邸的壓力。消息中,最讓常委們焦慮的,是孝勇打電話阻止俞國華提案,背後的主導人,據說是蔣夫人大姐宋藹齡與孔祥熙之後孔令侃。蔣夫人對孔家這位親人言聽計從。這些國民黨內資深元老了解老夫人深明大義,但擔心孔令侃暗中主使阻止李登輝任主席的計劃,是意圖自擁主席,有掌控國民黨的用心。

 

中常委中,大部分都知道一九七五年四月蔣中正總裁去世後,孔令侃曾有擁立蔣夫人接任黨領導人做總裁之意。當時是中央黨部祕書長張寶樹想出保留總裁職位,以高超的戰術,替蔣經國保住了黨領導者的地位,順利於七五年四月二十八日由國民黨召開第十屆中央委員會臨時全會,確定「保留黨章所載總裁一章」,並於中央委員會設主席一人,公推蔣經國出任。如今,孔家又有覬覦、操縱主席人選的意圖,得知內情的中常委擔心要發生政治風暴。他們明白社會上追求民主改革之心熱切,蔣家或孔家的介入,都不能獲民眾認同。不過,這一切,關係人孔令侃與蔣孝勇從來沒有評論或證實。

 

聽到消息後就熱血沸騰的副祕書長宋楚瑜,心上最是七上八下。他認為,一九八八年的台灣,正處於政權大移轉的敏感時期,各項劃時代的開放政策才剛施行,未來發展不得而知。強人統領時代雖已正式結束,但一個堅強穩定的領導,仍是確保國家安定進步的主要支柱。既然副總統李登輝順利接班為國家的總統,由他接掌執政黨主席,結合黨政領導於一人,有利政權組合,更可予外界黨政一元大團結的印象,對國民黨與中華民國的國內外觀瞻均極有利。

 

經國先生晚年,宋楚瑜幾乎無一日不在身邊,也最了解經國先生的想法。他相信黨政同一領導人的安排,符合經國先生生前推動台灣政治演進的構想。而且,經國先生最憎惡蔣家家人介入干預政治;孔令侃加上蔣孝勇,不論所提建議如何合理,恐怕都是要讓經國先生大為發怒的事情。經國先生生前不只一次提及他對孔家人介入黨務的憤恨;經國先生的顧慮,果然浮現。何況,新聞界都已報導了李登輝代理主席案當天要正式通過,若臨時變卦,社會衝擊的嚴重後果不堪想像。宋楚瑜告訴自己,這天絕對要通過李總統的代理主席案。

 

那一陣子,為經國先生大殮奉厝等事宜的安排討論已精疲力盡的宋楚瑜,恨不得衝到李祕書長和俞院長跟前,懇求他們完成提出代理主席案的計劃。

 

李煥與俞國華溝通一番,俞國華為難之心未能稍減,但表示會做出正確決定。李煥最後請俞院長自行做主。他告訴俞院長,會中安排四項議案先行討論,討論完畢,就由俞院長提出最重要的代理主席案。

 

上午八點,會議準時召開。與會中常委,表面上受到老夫人人事建言的影響,會議如常進行。

 

宋楚瑜留神注意會議的進行,神經也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逝去而緊張。

 

終於捱到九點了。原定由俞國華提出建議李登輝代理主席的議案仍未見蹤影。宋楚瑜按捺不住,決定不顧一切了。他的血脈噴張,在後座上突然舉手,要求主席給他發言的機會。

 

列席人員在中常會上,依例是不主動開口講話的。以副祕書長身分列席會議的宋楚瑜突如其來的舉動,引來與會人士一陣驚訝;主席余紀忠也十分意外,他還是很客氣的請宋楚瑜講話。

 

宋楚瑜神情嚴肅;他講話一向慢條斯理、字斟句酌。這時,儘管掩飾不了心緒的不平靜,仍然力持鎮定。但在場人士聽得出他的語氣激動,而且充滿無奈。

 

宋楚瑜明指代理主席案不提出,外間聯想揣測必然不能止息,對在國喪中的國家與社會恐將造成莫大傷害。他還毫不顧忌的直言,「非常不滿意,並嚴重抗議」。

 

宋楚瑜說,這個由全體中常委連署的議案若不提出,「對黨、對國家所造成的傷害將一天大過一天;多拖一天,就愈對不起經國先生一天。」

 

愈講愈激憤,現場人士面面相覷,正試圖理清副祕書長一席話的用意,宋楚瑜一個轉身,走出了會場,留下全場與會者一片錯愕。

 

李煥祕書長停頓了數秒鐘後,立即恢復一貫鎮定。他展開招牌式的典型笑臉,起身宣布正要討論代理主席案。

 

主席台上的余紀忠,立即巧妙接腔,邀集同志發言支持此案。

 

接下來,擁護贊成之聲四起,討論氣氛熱烈。最後依照黨中央最先的規劃,中常會在這一天上午十點多,通過李登輝代理執政黨主席職務。

 

國內外輿論好評如潮;李登輝的聲望水漲船高。

 

中常會上宋楚瑜勇敢發言的插曲,在主要報紙的刻意不加報導,或淡化處理下,也不為外界廣泛得知。中華民國黨政主幹支持擁戴李登輝的情勢一片大好;台灣朝野無一不珍惜如此美滿和諧的局面。

 

俞宋交惡,李宋相惜

 

宋楚瑜中常會上那一次發言,有收穫但也付出了極高的代價。不少與會的中常委會後接受訪問時表示,依當時情勢分析,宋楚瑜的發言,確實是李登輝代理主席案付諸實現的推動力。若非如此,李總統能否登上黨主席可能還是疑問。

 

俞國華對宋楚瑜的舉止卻極不諒解。俞國華事後向友人說,他從來沒有考慮不完成李總統接任黨主席的領銜提案;那天會議上,原就是安排了先討論四項議案,俞國華的領銜案準備在討論案結束後再提出。宋楚瑜未悉原委,唐突貿然講那一席不得體的話,有失身分,影響執政黨整體形象,更嚴重傷害俞國華的聲譽。

 

中常會上代理主席案風波,極度困擾著俞國華。那天中常會的內情傳出後,政壇就有傳聞說,俞國華是孔令侃說服蔣夫人所支持的主席人選,俞國華因而刻意延緩該案正式通過,就是別有企圖。當時有人還懷疑,想做主席的是李煥。使兩位全心全意支持李登輝做主席的大將,一度蒙上不白之冤。

 

俞國華原就不是很欣賞宋楚瑜,如此一來,兩人關係更無法改善。

 

俞院長對宋楚瑜的心結,據指出,經國先生生前即已知曉。他曾經向親信說過俞院長對宋楚瑜有成見的話。俞國華與宋楚瑜間的芥蒂,源自於宋楚瑜任黨中央文工會主任時,常有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俞國華的民望極低。俞院長身邊人士,特別是俞夫人董梅真相信,是黨宣傳機構主持人宋楚瑜在扯後腿,對年輕的宋楚瑜極不諒解。俞家好友大都知道,俞夫人一向毫不掩飾她對宋楚瑜的不滿。

 

宋楚瑜在政壇上早就因外界無法得知的細節,不見諒於另一位大老級人物蔣彥士,俞國華對他誤解加深,從政舉步更加維艱,已是無法避免。

 

宋楚瑜在八八年一月十三日經國先生故世後,多年以來,就忠心不二,竭盡心智全力協助李登輝總統鞏固黨政實權。曾被批評太過年輕、閱歷較淺的宋楚瑜,跟隨在經國先生身旁十六年,看盡侯門滄桑、官場美醜與政壇險惡;也明白每一位政治人物的心思。八八年一月十四日起,國內外大都認為李登輝接班順利,中華民國前景光明之際,宋楚瑜卻不敢掉以輕心。他謹記著人心難測的古語;也不能忘懷經國先生對黨政人與事的品評。他隨時提醒自己,李登輝總統是蔣經國總統生前認定最能帶領台灣渡過政治大轉型難關的人物。做副祕書長人微言輕時,他即設法向李總統提出誠意建言。李登輝初掌總統職位的前幾天,密集拜訪大老們,就是宋楚瑜私下向李總統做的建議。

 

一月二十七日黨中央通過代理主席案後,宋楚瑜還陪同新科李主席訪晤蔣夫人,爭取夫人的諒解和支持。據指出,當時,蔣夫人曾明白表示,並不反對由本省籍的李登輝出任黨主席,只希望李登輝能好好做。

 

李登輝了解感念宋楚瑜的善意,也欣賞他的膽識。就任總統與黨主席以來,李登輝毫不保留的對宋楚瑜極端信賴。宋楚瑜得以在政壇確保他以往甚受蔣經國總統器重的地位;但也因而樹下政敵,八九年六月,他出任祕書長後的日子飽受身心雙重的磨難。

 

一九八八年上半年,是國民黨成功因應蔣經國主席去世的黨內大團結時期。在蔣主席故去的憂患意識下,國民黨人明白,唯有齊心合力才能保障台灣的前途。大局第一下,代理主席案的爭執,像曇花一現般,立即刻意被黨內人士遺忘,避免談論。蔣夫人和其他大老們也都知曉事理,不再多表示意見。

 

八八年一月三十日,經國先生奉厝禮完成,黨政界核心明瞭國務重擔實實在在落在他們的雙肩之上了。收拾起悼念老長官的哀傷,一心籌辦當年七月七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

 

包括李煥、俞國華、郝柏村等主要幹部都暗忖,他們支持新的權力核心李登輝鞏固地位,是責任,也是必要。在未來的日子裡,相信李登輝會感懷在心,將會好好借重他們這些重臣的弼助。

 

*重印版將在2024年3月中旬付梓上市*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