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專題 / 「太陽能國家隊?」系列專題報導
放.專題 「太陽能國家隊?」系列專題報導

《放・獨家》「太陽能國家隊?」系列報導二之2:土地絕對夠,「社會共識」才是大問題! 業界:是否放在對的地方?會不會破壞生態?

文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陳依旻
2020.08.19
《放・獨家》「太陽能國家隊?」系列報導二之2:土地絕對夠,「社會共識」才是大問題! 業界:是否放在對的地方?會不會破壞生態?
《放・獨家》「太陽能國家隊?」系列報導二之2:土地絕對夠,「社會共識」才是大問題! 業界:是否放在對的地方?會不會破壞生態?
文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陳依旻
2020.08.19

「地景、地貌是共有的回憶」,也是四季更迭的資產,社區意識是不能剝奪的權益,都是必須被聽到的聲音。

 

「面積絕對不是要擔心的問題!」天泰能源董事長陳坤宏接受《放言》專訪時,開門見山的說,土地絕對夠,但是不是放在對的地方,社會有沒有「集體共識」支持你蓋太陽光電才是問題所在。

 


能源轉型若在「社會工程期」沒走好恐窒礙難行

 

早在2012年,陳坤宏就「超前佈署」,在雞舍屋頂種綠電,種出全台前三大太陽能廠,做過地面型、屋頂型,對於太陽能發電,可說熟悉不過,有8成開發業務都在屋頂型光電的他,向本刊分享,屋頂型比較不像地面型,有繁雜的整合性問題,「因為房屋所有權只有1個人,只要說服當事人就可以,縱使相對簡單,但缺點是面積小。」

 

 (照片:屋頂型面積示意圖)

 

若經濟規模要和台電在台南將軍及七股區鹽灘地一帶,建置的「全國最大」太陽能光電廠相比,此光電廠占地 214 公頃,相當於 300 座足球場,「小屋頂得要做10萬個才能比。」

 

談到地面型光電的整合性問題,他說,土地絕對夠,社會共識才是關鍵,「能源轉型如果沒走好,會遇到很大的挫敗。」

 

陳坤宏先將再生能源分成兩個時期,第一,是主要集中在2000年到2010年「看得見」的技術工程期;第二,從2010年到2020年「看不到」的金融財務工程期;到了2020年以後,兩者還是會繼續往前走,但他認為,需要導入第三個「社會工程期」,就是跟社會大眾好好溝通,這最難,也最重要,就像近期頻傳的太陽能爭議與農、生態環境搶地,如果業者沒有好好跟社會大眾溝通,開發地段會不會因為太陽能有良好的發展,能源轉型恐在這環節窒礙難行。

 

 

(照片:天泰能源董事長陳坤宏) 

 

地景與地貌是「共有的回憶資產」

「跟妳說個小故事!」陳坤宏喜歡將人生各個階段分類成不同的小故事,做為議題探討的開場白,他分享自己之所以會在七股頂山里社區合作屋頂型光電,原因是有位在成功大學做水地工程的王老師,發現太陽能光電動不動就在七股魚塭設置,且一口氣就蓋超過100公頃,「雖然魚塭還沒蓋,但已經有很多老師開始擔心,如果蓋了,衝擊會更大。」因為魚塭牽涉到的利害關係人有地主、養殖戶、在地生態工程師,後續影響比外界想像中還要來的多。

 

(照片:屋頂型太陽光電)

 

第一,每年冬天,大約9月到隔年4月是候鳥過境的期間,七股是養殖漁業重地,是過境鳥、冬候鳥最佳的休憩、食物來源地,對成大老師、一般非政府(NGO)團體來說,會擔心如果魚塭過度開發,會影響鳥類來台棲息的意願;第二,當地長期從事養殖漁業,在漁民跟地主已有屬於自己的社群為前提之下,要思考會不會因為業者的介入,讓漁民面臨沒有地可以養,如果少了穩定經濟來源,會造成更多社會問題,總之,「太陽能進駐,業者需要花時間把干擾降至最小範圍。」

 

訪談一個小時的過程中,陳坤宏時不時會分享沉浸在有機農業的快樂,他說「莫忘初心」是從事再生能源的態度,因為「太陽光電很消耗地利、土地面積!」對在地居民而言,「地景、地貌是共有的回憶」,也是四季更迭的資產,社區意識是不能剝奪的權益,都是必須被聽到的聲音,如果太陽能土地形開發,沒有經過社會共識,「會被討厭!」

 

(照片:地面型太陽光電)

 

 

照片來源:記者陳依旻攝影、陳坤宏臉書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