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示警:若三接遷離公投通過,將影響企業後續投資意願,還有「這些」負面影響

2021.12.13
10:57am
/ 放言編輯部 鄒尚謙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移公投」將於12月18日舉行,此議題不僅僅是生態保育及能源的問題,也和國家的產業、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放言》針對此議題採訪了三位財經領域的專家學者分別從其專業切入分析,三位專家學者均認為,三接公投案若通過將對台灣的經濟產業面造成負面的影響。

 



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以金融市場的角度切入,認為若三接公投通過,會延宕能源轉型期程,將讓環境風險轉嫁到企業身上,影響後續投資意願,甚或對人民就業機會與台灣經濟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財經專家徐嶔煌從股市觀察的角度分析,「若是台灣公投最後結果是第三接收站遷移,代表台灣長期電力政策可以說變就變、還可以兩年一次公投改變,那麼外資與投資者們就會改變原先要加碼投資台灣的評估,並造成『投資信心動搖』。」大盤恐將面臨短線上的龐大修正壓力,特別是對於在台股市值超過一半的電子股而言,很可能上演一場「自己的台股自己教訓」的慘劇。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專任教授蔡明芳則表示,「能源轉型如果不能夠及時起來,就沒辦法吸引新的國際廠商來台,不只工作機會受影響,外資能帶來的高薪資水平也會受影響。」

 

以下為三位專家、學者的完整訪談內容。

 

「穩定電力」是「穩定投資」的根基 惡果將轉嫁人民自身

 

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從金融市場的角度切入觀察第三接收站對經濟面的影響。他表示,國際間對於低碳生產日漸重視,三接是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要緩衝建設,台灣若不加速提升天然氣發電等低碳排能源的發電比例,一旦無法符合國際的低碳標準,中國最近因「拉閘限電」所造成中國製造業生產的大量停頓,正是最好的負面教材。

 

黃崇哲提出各國企業近來重視的ESG綠色金融指標,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項要點,其中企業看重的「兩大風險」,第一是「實質風險」,如海平面上升、天然災害及極端氣候;第二則為「轉型風險」,是世界各國目前對於「碳稅」制定的相關風險,「在低碳轉型的種種要求、認證下,如果台灣低碳能源開發沒有持續且多元化發展,勢必影響到投資者未來兩年的『短中期投資決策』。」

 

重點是在「再生能源發展期程」的調適成本考量,黃崇哲認為,若第三接收站這樣的「低碳能源」沒有辦法發展,要接軌國際就得靠「再生能源」,但在發展過程中的能源空缺,也需要想辦法填補。第三接收站就是擔任這個角色,若公投通過,勢必要增加火力發電,碳排增加後,是不是還能銜接上台灣經濟轉型的進程?這些「對投資者來說都是很大的未知風險」。

 

「從最近結束的COP26(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來看,減碳是國際一定會走的路線。」黃崇哲強調,過往只是企業自願性的遵守相關環保規範,台積電、Apple都以ESG做為標榜。未來全球將會走向非自願性的規範,這時候就會有轉型風險,「就看台灣人怎麼選擇」,若公投通過,台商在擴廠、增加投資的步伐上就會減緩,最終轉嫁到企業經營風險上,連帶影響人民就業機會、台灣經濟成長。

 

黃崇哲最後提醒,「台灣過去三年來『固定資本形成』成長幅度相當大,比景氣好更重要,去年的全台投資率高達『26.82%』,是21年來的新高,影響是未來好幾年的就業跟產業轉型,比一次性消費刺激還有用,投資率攀升的影響更為長遠。」第三接收站同時也能成為未來的「備載能源」,增加台灣在用電上的餘裕,穩定的能源供應、符合世界潮流的生產方式,是穩定投資環境很重要的元素。

 

 

台灣電能「應接不暇」 直接衝擊台股「護國神山」

 

財經專家徐嶔煌就股市觀察的角度分析,台灣從2017年至今的4年期間,有三波台商回流投資,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開啟美中貿易戰之後為第一波、2020年武漢肺炎疫情是第二波,最近中國「拉閘限電」又讓一波台商正在考慮要不要搬回台灣或分散產能。

 

徐嶔煌以台股「電子五哥」的廣達為例,美國認為伺服器涉及企業營運機密,不放心放在中國製造,選擇信賴台灣製造,因此廣達直接決定將部份產能移回台灣林口,北美的大客戶如亞馬遜等還願意以9%~13%加價購買產品。徐嶔煌從「護國神山」台積電預定在高雄、台中設新廠的舉動進一步分析,台積電的晶圓代工製程走向全球最先進的3奈米,美日等國的半導體設備大廠、半導體材料大廠為了保有最先進技術優勢,也紛紛配合台積電加碼在台灣設廠,比如半導體特殊化學材料大廠英特格,預計投資高雄140億元打造世界最大基地,德國半導體材料大廠默克也評估將在高雄擴產,日本大廠信越化學為了台積電首度來台設光阻劑廠,荷蘭曝光機大廠ASML在台擴廠並建置全球訓練中心。

 

台灣僑外資投資也扭轉2008年之後逐年下滑的走勢,自2016年起每年均交出亮眼成績,台股同時期從不到9000點一路上漲到翻倍攻上18000點。台灣面對的大投資浪潮從過去二十多年的西進轉為「投資台灣」,顯示台灣經濟邁向另一個新的開始。

 

 

徐嶔煌表示,「不管是台商回流、台灣本土企業加碼投資、外商在台直接投資,對所有企業來說,在台灣營運需要穩定的電,如果像中國一樣動不動限電、停電怎麼可能受得了。」因此,企業界都很關心台灣的電力政策,這幾年台商回流加上外資投資設廠、擴廠,投資件數超過900件,金額超過一兆元,未來用電量大增是可以預期的。

 

一個可以參考的指標企業是,台積電預計明年要量產的3奈米廠,一年要用掉77億度電,關鍵原因是極紫外光機製程相當耗電,可能在2024、2025年量產的2奈米廠更只會大於77億度電;除了台積電之外,預計在2024年要導入極紫外光製程的還有記憶體大廠美光和南亞科,預計用電需求會更大,台灣更不能因為沒有電而中斷好不容易能在記憶體上與南韓相抗衡的局面。

 

徐嶔煌直言,台灣在2024、2025年之前會面臨一波又一波的企業用電高峰潮,「若是台灣公投最後結果是第三接收站遷移,造成台灣有137億度電的缺口,那麼外資們就會改變原先要加碼投資台灣的報告,並造成『投資信心動搖』。」會給企業「台灣電力政策說改就改」的印象,到那個時候,台灣好不容易於2016年才逐步吸引到的「外國在台灣直接投資」就會卡住,用電量大的半導體業也會受到影響,尤其台股市值多半來自半導體業的支撐,對台灣的衝擊其實比想像中更大。

 

 

台股目前在17000~18000點之間的徘迴,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視為是對12月18日公投結果的一種觀望,「三接公投」結果若不如預期,大盤恐怕將面臨短線上龐大的修正壓力,特別是對於市值超過一半為電子股的台股來說,很可能上演一場「自己的台股自己教訓」的慘劇。

 

國際大廠要「綠電」 「火力發電」將趕走APPLE、GOOGLE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專任教授蔡明芳表示,三接遷移最直接影響的就是台灣的「經濟」,全球科技大廠Apple近年都要求提升生產鏈中的「綠電」比例;GOOGLE來台灣設廠也是因為需要綠電。台灣雖然目前綠能產業還沒起來,但從台積電今年「重金包下全台生產的99%綠電」便能看出一二,綠能已是國際趨勢,燃煤的發電方式將無法滿足國際供應鏈的需求。

 

蔡明芳強調,「當然不是說天然氣就不會排碳,只是排碳量比傳統火力發電來得少。」天然氣是台灣能源轉型過程中,能夠先逐漸「減碳」的折衷方式。「也有人說要用核電」,蔡明芳則提醒核電最麻煩的,就是核廢料沒辦法處理,只考慮發電碳排,卻沒有考慮到後端處理核廢料的問題,「但天然氣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對於台商近年不斷回流,蔡明芳分析,「回到台灣的台商,不再注重土地成本、廉價勞動力這些傳統製造業的考量,而是『網絡安全』及『綠電』。」這些碳排量比較低的能源,才能吸引比較「高附加價值」的廠商來台設廠,這也是為何著急要用「天然氣」的原因。

 

蔡明芳提醒,「能源轉型如果不能夠及時起來,就沒辦法吸引新的國際廠商來台,不只工作機會受影響,外資能帶來的高薪資水平也會受影響。」

 

 

(圖片來源:徐嶔煌提供,及取自路透社、台積電、維基百科、金融研訓院、嘉義縣政府、民視YouTube)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