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生活
放.新聞
生活

生前曾與鄧小平會晤,以歷史為鏡燭照當下 金庸專訪承認筆下故事「是現代政治寓言」

2018.10.31
20:31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黨一馨

以寫於1950年代末期的「射鵰英雄傳」為例,是金庸藉以捕捉共產黨佔領大陸帶來的創傷。故事的主角面臨和金庸那個世代相同的挑戰:決定加入新興的北方政權或是逃往南方成為愛國遺民,永懷失去故國河山的悲痛。傅楠認為,金庸的武俠小說為中國人保留住強有力的想像力。

 

文/放言編輯部資深編輯 黨一馨

 

一代人物向讀者謝幕,武俠小說家金庸昨(30)日以94歲高齡享壽辭世,留給世人膾炙人口的武俠人物、繾綣的恩怨情仇、快意的閱讀體驗及無盡的追思。金庸生前接受《紐約客》 專訪承認他的作品的確是現代政治寓言,人物、故事反映歷史傷痛,面臨選擇之世代處境。

 



 

傅楠:金庸曾承認神龍教確實隱喻共產黨

 

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系博士生傅楠(Nick Frisch)2013年底訪問了金庸,傅楠的文章今年4月在《紐約客》刊登。傅楠文中提及,4年前作者曾在香港專訪金庸,作者詢問金庸有關他作品的政治意涵,一向斷然否認自己的小說是關於現代政治寓言的金庸,當時出人意表地承認。

 

當時金庸回答:「你說神龍教的洪教主?是的,神龍教說的確實是共產黨。」金庸指的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鹿鼎記」中的神龍教教主洪安通。金庸也表示,後來幾部作品的確是文化大革命部分事件的寓言。

 

「射鵰英雄傳」隱喻世代悲痛與選擇 傅楠:金庸小說為華人保留了想像力

 

以寫於1950年代末期的「射鵰英雄傳」為例,內容敘述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侵略中原的故事,是金庸藉以捕捉共產黨佔領大陸帶來的創傷。故事的主角面臨和金庸那個世代相同的挑戰:決定加入新興的北方政權或是逃往南方成為愛國遺民,永懷失去故國河山的悲痛。

 

「射鵰英雄傳」雖然是一部武俠小說,但卻喚起中國書寫歷史最核心的隱喻:以歷史為鏡,凝視古往,以求燭照當下。傅楠認為,金庸的武俠小說為中國人保留住強有力的想像力。

 

描繪情愛絲絲入扣金庸武俠小說女性讀者眾

 

另外,金庸作品有一個特色,就是女性讀者眾,遠超於其他作者書寫的武俠小說,部分原因或許是他描繪情愛絲絲入扣,甚至還引發其他作家撰寫評金庸系列,如陳墨的《情愛金庸》、吳靄儀的《金庸小說的女子》

 

傅楠並認為,金庸的貢獻還有他於1959年創辦的「明報」,延攬許多來自大陸的史學家和詩人,賦予明報和他的小說一種古典質感,這樣的特質是在文化改革中被摧殘殆盡,已不見於改革之後的中國文學。

 

金庸本人並撰文批評毛澤東推動的「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此舉招致香港的地下共黨人士揚言對他不利,金庸於1967年一度離開香港避居新加坡。

 

1981年,金庸在香港的名聲讓他得以獲邀前往北京會見鄧小平,當時鄧小平坦承自己也是金庸鐵粉的一枚,金庸則說他佩服鄧小平的風骨。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蘇佳恬)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