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曝力挺吳怡農「三大理由」!賴清德站台大讚「台灣最需要的政治人才」…談黑金議題喊「深惡痛絕」:敬請檢調嚴加查辦!

2023.01.05
13:01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劉秀敏

賴清德表示,吳怡農值得大力栽培支持主要有三個理由,因為他是傑出的人才,更是愛國志士,且在這場艱難的選舉中仍堅持正向選舉。賴清德也特別提到黑金議題,強調自己對黑金深惡痛絕,「所以我敬請檢調單位,只要有問題的人或事,都應該要查要辦而且嚴加查辦,有證據該關就關!」

 

台北市第三選區(中山、北松山)立委補選1月8日就要投票,民進黨候選人吳怡農4日上午先是在代理黨主席陳其邁和黨籍北市議員的陪同下車掃拜票,晚間更邀來即將接下民進黨主席的副總統賴清德站台助陣,在選戰倒數階段展現團結氣勢全力催票。賴清德表示,吳怡農值得大力栽培支持主要有三個理由,因為他是傑出的人才,更是愛國志士,且在這場艱難的選舉中仍堅持正向選舉。不過賴清德也特別提到黑金議題,強調自己對黑金深惡痛絕,「所以我敬請檢調單位,只要有問題的人或事,都應該要查要辦而且嚴加查辦,有證據該關就關!」

 



吳怡農4日晚間在中山區松澤宮舉辦廟口開講活動,除了邀請到賴清德站台助講外,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副秘書長林飛帆、台北市黨部主委張茂楠以及黨籍立委吳思瑤、何志偉、高嘉瑜、黨籍台北市議員王世堅、許淑華等人均到場力挺。

 

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在這個關鍵時刻,非常感謝大家一路相挺吳怡農,特別是在民進黨九合一敗選後,民眾的相挺不僅溫暖且顯得更加可貴,而吳怡農的確值得大力栽培跟支持,主要有幾個理由。首先,吳怡農是傑出的人才,他在父母於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出生,6歲時隨父母親回台,並在台灣念小學、國中,「所以吳怡農知道他的根在台灣!」後來吳怡農到美國念高中、就讀耶魯大學經濟系,表現傑出,畢業後馬上得到國際金融機構高盛集團的聘僱到香港上班。賴清德大讚,吳怡農不僅學經歷俱優,表現也非常傑出,任何人哪怕是為了任何的選舉利益,都不應該抹黑他或是暗示他與黑金相關。

 

話鋒一轉,賴清德強調:「關於黑金,我是深惡痛絕,怡農也是一樣,在場很多人通通都是如此,所以我敬請檢調單位,只要有問題的人或事,都應該要查要辦而且嚴加查辦,有證據該關就關!」即使人民忘記了,但他希望司法單位一定要扛起責任,不能辜負社會的期待。而要解決社會黑金問題,除了司法之外還有很多管道,讓優秀人才進入國會也是有效的方法,因此要支持吳怡農,讓他進入國會為國家效力,一起解決黑金問題。

 

賴清德進一步提到,吳怡農值得栽培支持的第二個理由,「因為他是愛國志士,也得到國際的肯定。」賴清德說,吳怡農曾在香港上班,深深知道中國的威脅以及一國兩制的不可行,也深刻感受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因此,吳怡農毅然決然離開金融界並放棄美國籍,回台灣還加入了特戰部隊,之後也到行政院和國安會歷練國家安全事務,更成立壯闊台灣基金會,教導民防並幫助民眾了解國土守衛的專業知識,甚至獲得《時代雜誌》2022年次世代百大人物領袖人才的獎項。「剛剛怡農客氣稱呼我們是他的前輩,其實我們感到很汗顏,我們沒有一個得到過時代雜誌的獎」,國家要持續進步,一定是一棒接一棒、一代傳一代,因此不管是基於栽培人才、為國舉才,又或者是基於台灣未來需要,都應該支持愛國志士、受國際肯定的吳怡農進入國會。

 

最後,賴清德也大讚吳怡農「正向選舉」的堅持,在這場這麼艱難的選舉,即使歷經千辛萬苦仍不改其志,不插旗子、不立看板、堅持正向選舉,這種有理念、有做法,而且又堅持理想的人,就是下一個世代台灣最需要的政治人才。

 

賴清德直言,很遺憾看到國民黨在贏得九合一選舉後氣勢高漲,已經失去了民主的基本原則,也不在乎民意,竟可以徵召一位剛當選議員還沒宣示就職的人來參選。「一票一世情」,賴清德說,國民黨候選人王鴻薇在選區得到25727票的高票數,卻貿然離開崗位來參與立委補選,「我想請問,基於民主的原則,他怎麼向這兩萬多人交待?」

 

賴清德更提到,政府一票是補助30塊錢,「25727個人的重大民意你(王鴻薇)可以忽略,國家的制度你又豈能破壞?」不過一開始王鴻薇也表達不參選,而她既然已經到議會宣誓就職,兩全其美之道,就是讓優秀人才進入國會,讓剛當選的議員留在議會,民主原則可以被保護,背後的民意也可以得到重視。

 

吳怡農致詞時也強調,1月8日這場選舉,雖然是他的名字、相片印在選票上,但更重要的意義是,大家可以一起選擇要什麼樣的民主政治、什麼樣的制度。是要更多的謾罵、口水、造謠,等著30年後怎麼向下一代解釋?還是選擇正向乾淨的選舉方式,讓大家都看到?其實社會大眾都一樣,不管各自的背景、來自哪裡,都希望民主更好、更理性、更有建設性、更正向。選舉應該是很開心、歡樂的事情,他希望大家保持現在這樣開心換樂的心情,星期天一起開開心心地去投票,一起開心地大聲說出:「我們的民主可以更好」。

 

 

圖片來源:記者劉秀敏拍攝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