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宋襄公比喻吳怡農的並不是只有孫瑋芒,資深媒體人王瑞德在今(9)日所刊之《放.高論》也提到,這是民進黨唱高調的第三次失敗,顯然想要當「現代宋襄公」最後只會敗選。
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在8日落幕,最後由民進黨候選人吳怡農以五千多票落敗對手王鴻薇,在競選初期王鴻薇由於地方選舉中才當選台北市議員,卻在尚未就任就投入補選戰場遭到詬病,然而吳怡農並未對此進行過多批評。作家孫瑋芒在臉書以歷史人物宋襄公比喻吳怡農,認為吳怡農堅持不打負面選戰,但最後卻仍然敗選的經歷與宋襄公相當類似。
孫瑋芒提到,吳怡農訴求不打負面選戰、不激化對立;對手王鴻薇「落跑」選立委,也不多作批評,結果敗選。這場選戰的過程讓他想到宋襄公,孫瑋芒引述《史記》的內容提到,當年宋襄公和楚成王在水作戰時。楚軍尚未渡完河,但宋襄公卻沒有立刻採取攻擊。
孫瑋芒說,在楚軍渡完河後,宋襄公卻又要等待楚軍列好陣,最後待列成陣式開打後,宋軍卻大敗,宋襄公也因此受了戰傷。宋國人都相當埋怨宋襄公,但宋襄公卻表示:「君子不在別人涉險時圍困他,不在別人沒有列好陣時發動攻擊。」此言也被子魚批評,戰爭談常道,乾脆當楚國奴隸算了,何必打仗?
使用宋襄公比喻吳怡農的並不是只有孫瑋芒,資深媒體人王瑞德在今(9)日所刊之《放.高論》也提到,這是民進黨唱高調的第三次失敗,顯然想要當「現代宋襄公」最後只會敗選。
(圖片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