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擂台 / 放擂台
放.擂台

高雄子弟的北漂悲歌,誰能幫他們轉換曲調?

2018.11.08
23:30pm
/ 韓國瑜辦公室

台灣諺語說的好:「種著歹田望後冬,娶(嫁)著歹某(尪)一世人」。二三十年長期經營下的高雄,經濟、民生、債務、人口老化的問題一一浮現。高雄人是否還懷抱希望,期待改變,盼望來年能有好收成? 還是只想怨嘆命運,守著家園,繼續再過另一個二三十年? 今年年底就會有答案。

 

文/韓國瑜辦公室

 

民進黨在原高雄市執政已近  20  年,在原高雄縣長期執政更達  30  年之久。全面執政下,很多人都相信,高雄的基礎設施已日臻完善,政府公共服務已更具效能,市容環境更加美化。但弔詭的是,高雄人口總數並沒有因為良好的市政建設而產生大幅度變動,反而快速「老化」。

 

以人口統計數字來看高雄老化的嚴峻,怵目驚心。

 



高雄核心發展區域苓雅、三民區老化最嚴重

 

根據高雄市政府民政局資料統計,2011 年至 2017 年期間,高雄市總人口數僅增加 2,442 人;平均每年增加不到 400 人。若依據各行政區遷移人口數來看,市郊的橋頭、大寮、鳳山、楠梓、仁武等區在這 7 年內每年都有正的淨遷入人數 (遷入人數減遷出人)。然而,高雄的核心發展區域如苓雅、三民、鹽埕、前金、新興及前鎮等地區則洽好相反,在這段期間每年的淨遷入人數均為負值;苓雅及三民區平均每年淨遷入人數為 -1,650 以上。

 

更糟的是,若計算 15~64 歲的主要工作族群人口總數會發現,在這段期間內此年齡層的人口竟然減少 44,745 人,同時,65 歲以上人口卻大幅增加了 10 萬人之多,整整兩倍多。若比較六都的人口老化情況,高雄市的老化指數在這 7 年當中的增加幅度是最高的,從 2011 年的 74.13 至 2017 年的 117.19,指數增加 43.06。

 

換言之,在綠營全面執政下的高雄,並沒有因為美化工程與華麗設施而吸引外來年輕人,反而是在地輕壯年族群,必須離開父母,離開家鄉出外討生活。這好比在一個漂亮華麗的家庭中,家庭成員紛紛離鄉背井出走,只留下垂暮的老人,靜靜地守著家園。

 

人口老化與青年外流的狀況嚴重,已對高雄市整體競爭力構成威脅。

 

年輕人大量北漂,高雄創新與成長能力持續惡化

 

人口老化意味著勞動人口比例降低,社會吸收新知識和新觀念速度變慢,技術創新能力下降。並且老人護理、醫療的消費勢必增加,很可能會排擠生產性投資的比例,造成目前甚至未來的產出或所得減少。

 

依據天下雜誌 2017 年幸褔城市調查指出,高雄市在六都中競爭力的總排名只比台中市高;若跟 2016 年或 2015 年相比,高雄市總排名也連掉 2 名,從原本的第 3 名掉到第 5 位。更值得注意的是,2017 年高雄市的經濟力指標在六都中排名墊底。

 

由於經濟力指標仍綜合人均營利事業銷售額、經濟發展支出占歲出比率、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每人消費支出、失業率...等常見的經濟數據,再配合民眾對縣市是否提供充足就業機會、首長維持地方經濟繁榮表現滿意度的問卷調查所組成,故此指標對各縣市經濟情況有一通盤描述,極具代表性。

 

了解這些情況後,我們不禁要問,好好一座美麗城市、看似基礎建設充足,為什麼青壯族群還是窮到發慌,漂向北方? 為何大家紛紛得出外「賺食」討生活? 

 

從經濟的層面來看,人口外遷的原因不外乎高房價、高失業、低薪資或治安。但從統計資料會發現,高雄市的相關數據並不是六都中最差的縣市。

 

高雄市近 7 年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增加幅度為 125,791 元,僅低於桃園市。而高雄市近 7 年的平均失業率比桃園市低,平均刑案犯罪率也低於台南市及台北市。而根據內政部的報告,高雄市住宅價格指數及其變動率也低於台中市。如果再加上近 20 年長期美化工程與建設,高雄沒理由又老又窮。

 

下一任市長和市議會請回答:能讓高雄長期繁榮發展的新經濟產業在哪裡?

 

讓高雄青壯族群「沒有未來」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答案不在漂亮的基礎建設,也不在無法創造就業機會的房價;而是在過去 20 多年執政者不斷迴避、無力處理的經濟產業問題。

 

長期以來,高雄市就是金屬製造,石化及鋼鐵生產的重鎮,其生產總值對台灣的經濟貢獻相當重要,產業內的工作情況也相對穩定。但依據 105 年工業及服務業普查統計資料顯示,這些產業 (基本金屬製造,化學原材料,石油製品) 的從業員工人數不到 5 萬人,僅占該縣市 5% 比例。若相較其它縣市生產總額前三大從業員工占該市比率會發現,高雄市的占比相當低  (台北及新北市約占  30%,桃園,台中及台南市約占  18%)。

 

高雄的主要經濟產業並沒有提供就業機會。換言之,近 20 年來高雄並沒有培育出新的且重要的產業,讓產業規模經濟化,並產生群聚效應,吸引人才長住

 

雖然高雄市也仿照其它縣市,成立科學工業園區,但依據 105 年普查統計資料,園區的從業員工人數不到 1 萬人,不成氣候。再加上環保意識抬頭,對污染工業的排斥,以及對技職教育的輕視,以及少子化的循環影響,整個城市似乎少了一股安定且吸引人才的力量,才讓青壯年擔心「工作沒有未來」,讓北漂問題愈顯嚴重。

 

換言之,後續市政規畫者如果想解決青年外流情況,不應該再以舉辦活動,美化市容為主,而應找出高雄市的比較利益產業  (如老人醫療與照料,農業產銷等),長期規畫,再為高雄注入新血,留人留才。

 

台灣諺語說的好:「種著歹田望後冬,娶(嫁)著歹某(尪)一世人」。二三十年長期經營下的高雄,經濟、民生、債務、人口老化的問題一一浮現。高雄人是否還懷抱希望,期待改變,盼望來年能有好收成? 還是只想怨嘆命運,守著家園,繼續再過另一個二三十年? 今年年底就會有答案。

 

 

圖片來源:韓國瑜辦公室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