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忠謀提到,他看過中國最先進的晶片在製造過程中出現困難,然而那卻是台積電在5、6年前可以輕易製造出來的。
國際科技戰從去年開始引發大眾關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16)日與《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展開對談,米勒提到,供應鏈即將走向中國與美國兩極化,晶片投資規模會持續擴大,邏輯晶片集中在台灣。張忠謀認同走向兩極化的說法,他也提到,中國半導體的製造技術仍然落後台灣大約5、6年。
被問到半導體供應鏈在未來5年會出現什麼變化,米勒回答,供應鏈將會走向中國與美國兩極化,且政府和企業都會增加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在生產製造的部份,目前記憶體集中在南韓、邏輯晶片集中在台灣,機台皆在特定國家,集中化會逐漸降低。
張忠謀提到,他同意米勒對於供應鏈兩極化的說法,美國推出與半導體有關的產業政策,就是希望讓中國的發展速度趨緩,對此也沒有意見,甚至可以說支持這個方向。中國半導體製造技術仍然落後台灣5、6年,他看過中國最先進的晶片在製造過程中出現困難,然而那卻是台積電在5、6年前可以輕易製造出來的。
張忠謀說,半導體成為生活的必需品,主要與成本降低有關係,如果透過晶片法案,把製造生產的地方移到美國,半導體成本一定會上升,在美國製造的成本比台灣貴上50%,無法做到讓半導體成本下降,更會讓半導體「無所不在」的發展趨勢受到影響。
(圖片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