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真欣相岱—心臟科女醫師的獨家告白
放.高論
真欣相岱—心臟科女醫師的獨家告白

【真欣相岱】醫療制度改革新方案

2023.05.02
09:43am
/ 吳欣岱

開放在健保制度中,專業人力有一定程度的自費空間,讓「想花錢的人有選擇的權利」,才能讓健保永續,相對也才能讓許多「需要醫療的人不會因病而貧」。

 

繼上週的放言專欄《醫師愛賺錢就是沒醫德?》引起了許多討論,今天再來談談另一個跟錢有關的議題——醫師診察費。

 



醫師診察費自費市場開放,是可行而務實的制度改革

 

自從成立了醫師工會後,對醫療制度的感慨就是,幾乎任何和健保相關的問題要改善,那個政府預算都是以百億、千億在計算!卡在錢,再怎麼好的政策都很難推動。

 

但是,如果這個錢,不是從人民的納稅錢裡掏出來,而是藉由自由市場的需求自然挹注,情況就又不同了。

 

醫師診察費的自費市場開放,我認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也是可行而務實的制度改革。

 

以目前的醫療制度而言,醫師在專業上的給付實在是微乎其微。不是說醫師的收入不高,而是這份收入,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藥物、開立檢查和治療上。

 

你有想過你的醫師花在和你診察、衛教的時間,相對能得到的收益是多少嗎?

 

在2020年,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的調查,不同醫院的主治醫師,看一位患者的診察費,大約座落在70到150點不等。也就是說,無論這位醫師是花三分鐘還是花三十分鐘,健保的給付都是差不多的。甚至是醫師診察費的整體比例,在門診患者給付中逐年降低!

 

如此一來,醫院為了增加營收,也會鼓勵醫師們壓縮診察的時間,提高病人數及每個患者的藥物和檢查量。更極端一點,醫師一診看五十個、六十個甚至上百個患者,看到變成刷健保卡的機器人。

 

讓健保永續,也才能讓需要醫療的人不會因病而貧

 

站在醫療端,我很常看到醫師們抱怨患者「doctor shopping」,覺得患者因為看病門檻低,不停地換醫院醫生看,浪費醫療資源。

 

但站在民眾端,我可以同理,當一個醫師只花五分鐘和你建立關係、向你病情解釋的時候,有疑惑想多聽幾個意見是人之常情。

 

我自己身為一個「很愛看病」的外科醫師,我喜歡花上半個小時,和初診的患者建立關係,好好從疾病機制一直到各種治療的優缺點去慢慢了解慢慢說明。我發現這種診療模式,患者流動率很低,也更願意調整他們的生活習慣,甚至可以不用開藥就改善症狀。

 

但我這樣的看診方法,對醫院來說是個賠錢貨。而以目前的健保規定,就算患者想多花一些錢自費看診,也因為諸多限制幾乎不可行。

 

有些醫學中心的「VIP門診」,是用較高的掛號費來作為門檻篩選患者,但這樣的收益模式,其實不太會把多出來的收入轉嫁到醫師身上。而在台北很少數存在的全自費診所,則是毅然決然切斷和健保的連結,患者要在全自費診所看,除了診察費要自費之外,連原本有健保給付的檢查、藥物也都要從自己口袋裡掏錢。這樣的看診模式,很難普及、也不是每個醫師都適用。

 

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台灣的醫療體系勢必會面臨極大挑戰。開放在健保制度中,專業人力有一定程度的自費空間,讓「想花錢的人有選擇的權利」,才能讓健保永續,相對也才能讓許多「需要醫療的人不會因病而貧」。

 

有些人會建議我,欣岱你現在不能只幫醫師爭取權益了,要從政要看全民福利才有票呀!

 

我的回答是,醫師在醫療體系中算是主導權較高一些的職類。醫療制度的改革,在維護基本權益上要從護理師、患者的角度切入;但在創造更多彈性、衝撞體制,則要由醫師們負責帶頭,這樣才會一起共好。

 

 

圖片來源: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臉書;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最新新聞
吳欣岱
兩個孩子、兩隻貓的媽媽,心臟血管外科醫師。1987年7月1日解嚴當天出生,自2018年開始關心政治之後,加入台灣基進為民主發聲,成立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並擔任理事長。深信台灣唯有透過不斷地彼此溝通,以及對於共同人權、自由等價值的捍衛,才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國家。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