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放.專題》台灣掀#Me Too風潮系列之一:政治、媒體、藝文界性騷擾事件連爆!主管冷處理、加害者囂張…皆成壓垮受害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3.06.08
17:40pm
/ 放言編輯部 呂雲笙

到今日仍有許多人在這波對加害者的控訴中站出來訴說過去的經驗,然而案例卻多到讓外界檢討是否為結構問題,除了當下的解職、追究責任,未來要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建立更加完整的回報機制更為重要,要如何去協助被害者,也是這波運動中引發思考的關鍵。

 

近日台灣的metoo運動從政治圈開始一路延燒到藝文、媒體界,其中由前民進黨婦女部黨工率先表示自己提出自己受到性騷擾的問題沒有得到當時的主管婦女部主任許嘉恬的協助,接著陸續有多位民進黨內外的政治工作者分享自身經驗。這波metoo也從政治圈到藝文、媒體界,指控的對象從同仁到業界知名人士,而後續的處理更是引發外界關注。

 



政治圈的性騷擾案件

 

第一位發聲的前黨工指出,自己在同車時遭到合作廠商導演騷擾,撫摸肩膀、頸部以及胸部,她因此由於害怕而逃到廁所乾嘔,然而卻在事後向許嘉恬反映時,被回以「當下為什麼不跳車」、「怎麼不大叫」,後續諸多冷淡的處理,讓她選擇出面說出這些內容。

 

接著再有一名前黨工發文指控,點名同仁陳右豪多次藉酒對她摟腰、摸屁股以及親吻臉頰,更曾出現出差時對方想踹門入房的狀況,然而當時的主管蔡沐霖卻反過來檢討她、對她職場霸凌,甚至要求她和陳右豪道歉,讓她嘲諷「不受教」,最後更因職場霸凌而昏倒在中央黨部。蔡沐霖則在指控後由律師發表聲明,表示自己只是公事公辦,沒有注意到自己身為主管的盲區,將對不實消息提告。

 

台北市議員何孟樺也揭露,自己在擔任青年部主任時,就曾經發現部門同仁有異樣,詢問之下才得知該同仁遭到其他部門主管寫情書、電話騷擾。在經過上報後卻被回以希望能以務實方法解決,從女同仁調部門更改為編制在民主學院副主任的林男固調到組織部。林男固則回應指控表示,自己沒有半夜電話騷擾也沒有寫情書。

 

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表示,自己在三年前也曾公開指控遭到制憲基金會的陳男騷擾,該名男性對外宣稱自己與謝佩芬在祕密交往,且不斷邀約謝佩芬出遊,闖入服務處的辦公區等。

 

政治圈陸續還有諸多指控,且不限於民進黨,民眾黨、國民黨也出現類似情況。鏡文學總經理董成瑜發文表示,自己在2014年遭到時任花蓮縣長傅崐萁抓手、親吻,但在遭到董成瑜當面斥責後開始對她的穿著指指點點。而傅崐萁則回應自己從政20多年來從來未用權力關係對其他人有性騷擾,若有就請依法提告。而被董成瑜點名作證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僅以「沒有清楚記憶」回應。

 

各界紛紛響應

 

事件更是延燒到藝文圈,作家吳珊珊表示,前國民黨智庫研究員曾柏文約她上車聊天,且在車上談論相當私人的話題,甚至直言兩人的頻率更加接近,在妻子身上難以找到類似的感受。在吳珊珊控訴後,也陸續有其他人出聲表示曾上過曾柏文的車、被曾柏文要求「抱一下」,甚至曾柏文在任職端傳媒評論總監時會約外稿作者見面發錢、聊一聊。

 

媒體界的類似案例也層出不窮,資深媒體人、作家房慧真提到,自己在多年前的餐會上,遭到《上報》董事長王健壯在吃飯的過程中不斷用手肘觸碰她的胸部,過程宛如《色,戒》的情節。作家趙思樂更指控,曾在飯局中遭到王健壯不斷摸手,讓她當下不知道如何反應。

 

後續也有政治大學台文所校友、台灣社運人士江昺崙出面指控,建議政治大學撤掉或更名陳芳明人文講座。她提到,在就讀政大的時候,身為政大臺文所的學生,都耳聞過陳芳明老師不堪的故事。例如「堅持」跟女助理單獨留在山上工作,「堅持」在所上聚會後單獨開車載女助理回家。帶女助理參加餐會,導致女助理在餐會上被其他賓客口頭吃豆腐。

 

詩人鄭愁予也疑似涉入性騷擾的事件,根據當事人所述,她與鄭愁予當時為師生關係,在課程結束後鄭愁予與同學聚餐時,對當事人毛手毛腳,當事人假借上廁所名義才成功逃過一劫,該位當事者多年前就將此事於臉書上披露,近日當事人的文章則再度在網上流傳,該起事件才因此曝光,不過當事人卻相當低調,並在臉書上公告表示不接受媒體轉載文章。

 

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朱立熙在臉書點名知名影評人、現任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是性騷擾慣犯。朱立熙說,藍祖蔚是常態性的性騷擾慣犯,在他待過的職場都因為不名譽而黯然離職。在聯合報、中影公司、超級電視台,乃至自由時報,都惡名昭彰。在超級電視台任職時,盜用四個人的email信箱密碼,在半夜發信給女記者與主播意淫或文字性騷擾。他還對女記者說,他對性學是家學淵源可以給她們臨床指導,嚇到女同仁們花容失色。他在自由時報時,除了持續言詞與肢體性騷擾之外,還被多人目擊要求女記者坐在他的腿上。

 

到今日仍有許多人在這波對加害者的控訴中站出來訴說過去的經驗,然而案例卻多到讓外界檢討是否為結構問題,除了當下的解職、追究責任,未來要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建立更加完整的回報機制更為重要,要如何去協助被害者,也是這波運動中引發思考的關鍵。

 

謝佩芬在回顧過去面對這些事件的過程中提到,性騷擾造成的精神創傷,當事人很難對它置之不理,「早晚在人生某個時間點,創傷記憶會回來,強迫我們正視它的存在,只有讓心裡的壓抑達成和解,才能找到平靜的機會。」

 

 

圖片來源:當事人臉書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