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桑梓散步
放.高論
桑梓散步

【桑梓散步】美術史也有一頁湯德章

2023.08.31
09:15am
/ 李拓梓

公開處決湯德章當然有政治意義。湯德章不僅是「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一員,更是市民選舉出來的市長候補人選。這正意味著國民政府沒有打算對民意的不滿妥協,不服者死,就是他們對於二二八後續處理的態度。湯德章既死,為了殺雞儆猴,軍隊甚至不許家人收屍,讓他的屍體在「民生綠園」曝屍三日。

 

在台南市美術館看見張炳堂和許武勇兩位前輩畫家,在十數年前分別以同樣的角度,畫出「民生綠園」的風景。基於構圖吸引目光的原理,不由特別注意畫面高處的銅像,以及右下應該擺放湯德章像的地方。

 



「民生綠園」被放進湯德章像的時間是1998年,被認為是「野獸派」的畫家張炳堂的作品〈民生綠園〉則繪於1984年,那時理當還沒有湯德章像,畫家卻在現在塑像的位置上擺放了一座類似檯面的物件,以及兩個人影。檯面上的物件後來查證是大花盆,但我好奇人為何要站在馬路邊的大花盆前,不知有無寓意?

 

湯德章的生平

 

另一件同名作品,則是被評論為具有超現實色彩的許武勇在2008年所繪,也以相同角度創作。這時候湯德章像已在此放置十年,台灣社會正逐漸想起這位在二二八時英年早逝的菁英。畫家在畫的右側寫上大大的「民主義士、殺身成仁」,以及湯德章的名字,並在畫面上安排了兩人弔念,也算是台灣民主化過程在美術史上的神來一筆。

 

過去幾年因為工作的關係,每年二二八我都得絞盡腦汁,想想今年應該寫些什麼、能寫些什麼?光是事前準備,就得花上很長一段時間,因此每年二二八對我來講,回憶起來都壓力山大。今年因為工作空檔,終於可以放下,二二八連假時一家人在台南遊蕩,太太提議買束花到湯德章紀念碑前致敬,一行人於是就這樣出發。

 

湯德章紀念公園是以圓環著稱的台南街道規劃中重要的一環,有七條道路在此交叉。觀光客前往台南,這裡就是博物館和古蹟街道的起點,台灣文學館、美術館、消防史料館、舊市議會圖書館、林百貨或者台南擔仔麵,都在走路十分鐘可及之處。只是公園位在圓環之中,交通流量也很驚人,便很少人會跳過馬路到公園小憩,遊人多是遠觀,很少親近。

 

台南的街道本是彎彎曲曲,日本時代街道經歷改正,這裡一開始便以周邊的大正町命名,稱作「大正公園」,豎立了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像,像為石材,所以在地人都稱作「石像公園」。

 

戰後兒玉像一時失蹤,改朝換代了就改樹立了孫文銅像,並以民生路為名稱做「民生綠園」。兒玉像幾年前在市定古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被找到,也是一段奇聞。圓環是交通要衝,自也成為統治者展現權力的所在,把總督的像設在這裡,旁邊都是文學家葉石濤筆下「威風凜凜的衙門」,也彰顯出統治者的威權與霸道。

 

可能也是因為如此,後來日本人走了,國民政府來了,交通要衝就變成斬首用的午門行場,湯德章就是在此遭槍決,遺言「台灣人,萬歲」,可想見其志未竟之憾。

 

湯德章的志向是什麼?這要從他的出身說起。湯德章是日台混血,爸爸是日本警察,媽媽是台灣人,在玉井服務。他爸爸在反日的噍吧哖事件中殉職,媽媽便獨力撫養小孩長大。湯德章一開始和父親一樣成為警察,但他天生好打抱不平,又是台日混血,在警察生涯裡被認為地位不如純日本人,升遷工作屢受歧視。後來湯德章因為全力查辦一起日本權貴撞死台灣平民的車禍案件,而惹毛上司,他一怒之下乾脆憤而辭職。

 

辭職後的湯德章左思右想,覺得若要主持正義,去當律師應該比當警察更有用。從小就不曾被讀書難倒的湯德章,便跑去日本,旁聽一年法律課程,居然就考進日本大學唸法律,後來又順利考上了律師。這起台灣人克服萬難成為律師的消息經媒體報導,可以說是轟動台南;但湯德章沒有留在日本,他決定回到台灣開業,也不以賺錢為職志,專門為受欺壓又不懂法律的台灣人伸張正義。

 

正義感是湯德章的本色,戰後他因為專業人士身份,也受到台南人的愛戴,先後擔任幾項公職,還加入了中國國民黨,顯然是矢志要在解殖的新時代中報效國家。奈何正如當時大多數的台籍菁英,我本將心託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天不從人願,光製造埋怨。政府治理上的失能引發官逼民反之恨,族群和政治上的欺壓也引發了省籍衝突。為了平撫衝突恢復秩序,當時感染瘧疾的湯德章鼓起精神,參與了台南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並和省政府溝通周旋,希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三月初台南市民投票,提供省府圈選的三位市長備位人選中,湯德章也名列其中。

 

不過正如所有參與過「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菁英份子,在國民政府決定鎮壓後,都是翻臉不認人。參與甚深的湯德章也沒能倖免於難,他被控以叛亂罪嫌,草草審判後即槍決,終焉之地就在最熱鬧的「民生綠園」。

 

二二八的處決

 

公開處決湯德章當然有政治意義。湯德章不僅是「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一員,更是市民選舉出來的市長候補人選。這正意味著國民政府沒有打算對民意的不滿妥協,不服者死,就是他們對於二二八後續處理的態度。湯德章既死,為了殺雞儆猴,軍隊甚至不許家人收屍,讓他的屍體在「民生綠園」曝屍三日。這樣的警告果然兇狠,有很長一段時間,湯德章成為台南人的禁忌,直到解嚴後的1988年,台南市政府才將這裡改名「湯德章紀念公園」並為之立像。

 

只是令人遺憾,當時湯德章的像對面,原來的兒玉石像位置,擺放的是被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的孫文銅像,以當時的政治環境觀之,也算是一種矛盾的妥協,但至少有個開始。可由於禁忌之故,實在太少人知道湯德章,即使有了塑像,位在圓環中央的公園,依然很少人會跳過馬路前往,而遠眺圓環的中心,也始終是孫文像首先映入眼簾,也因此湯德章的故事依然是為人們所遺忘,或是僅存在覺得不該被遺忘的耆老,像是張炳堂與許武勇的心中,在他們的創作中被記錄下來。

 

二二八那天,我們買了花,靜靜的放在湯德章的紀念像前,並鞠躬悼念。在我們之前,已經有許多人來過,紀念碑前堆滿了花束。那是南台灣特有的炎熱冬天早晨,風和日麗,想來也許湯德章被處決那天也是諷刺的好天吧。小孩們並不想聽大人解釋這一段複雜的歷史,只急著要去旁邊的公共藝術作品《迎風》前捉迷藏。其實不久之前,這裡都還是孫文像,城市一度為了是否拆除孫文像爭執不休,直到某日有人以霹靂手段拉倒了銅像。

 

銅像被拉倒後,大家發現原來的反對拆遷聲音好像也沒有那麼大。於是藝術家莊靜雯的作品《迎風》立於原來的基座之上,取代了孫文銅像。市政府發了新聞稿,詮釋這座公共藝術當中,呈現舞者在凜冽寒風中不畏逆境、曳曳生姿,猶如湯德章不畏強權、慷慨赴義的精神。也強調作為七條道路中心的湯德章公園圓環,正象徵著把正義、堅定、自由、獨立、美學、優雅、平和七項台南精神團結在一起,來呈現城市包容多元的歷史厚度。很奇妙,社會並未像當年為了銅像遷移那樣爭執,好像那些爭執,只是為了不想要習以為常的一切被改變;既然事實已成,那過去就乘風而去吧,這實在很台灣。

 

幾年以後,這些爭執又被複製了一次。這次是台南市政府要將中正路改名湯德章大道,新聞一出,台灣社會又一如往常的爭執不休,也讓這項改正陷入懸而未決之態。想想中港路現在叫台灣大道了,介壽路也已經是凱達格蘭大道,還在講「新公園」的都已經是耆老,同志結婚也沒有造成人類滅絕。怎麼要改一條全台灣各地都有的中正路名稱,卻變得如此重大,也是一妙。

 

人總是習於慣常,害怕改變,彷彿所有的改變都會帶來天翻地覆,引來天地難容。可面對歷史的時後,如果一直以這樣和稀泥的心情來面對,那我們就永遠沒有辦法找到自己的座標。如此這般唏哩呼嚕,即便畫家已經用他的筆,急急在美術史上寄藏了一絲線索,恐怕我們也無從發現,進而說出一個好的重建歷史現場故事吧。

 

補充閱讀

有關湯德章的故事,日本新聞工作者門田隆將的《湯德章:不該被遺忘的正義與勇氣》記述最為完整,漫畫家蠢羊的台灣名人傳記系列《湯德章》,則是近期相當出色的一本歷史漫畫,提供想要快速理解湯德章故事的人們一個入門檻。

 

展覽資訊

跨入風景:劃地起造的自然

時間:2023/2/23-2023/9/10

地點:台南市美術館二館O、P、J展覽室(展出張炳堂和許武勇的作品)

 

 

圖片來源:湯德章紀念協會官方網站、台南市政府網站、黃偉哲臉書;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最新新聞
李拓梓
資深政治幕僚,業餘專欄作家,目前努力耕耘藝術文化領域。喜歡歷史,也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歷史可以告訴人們過去的事,也能夠指引人們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