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走過旱災,高雄水資源建設有成 攜手中央提升供水韌性 確保公共用水無虞

2023.11.16
10:18am
/ 放言編輯部

今(112)上半年,臺灣南部發生近30年降雨量新低的旱象,高市府超前佈署早於(111)年枯水期即與經濟部水利署攜手抗旱。

 

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近年來極端氣候已成為常態,短時強降雨及乾枯常旱之氣候異常頻率增加,使得水庫依賴降雨量之傳統水源日漸匱乏。今(112)上半年,臺灣南部發生近30年降雨量新低的旱象,高市府超前佈署早於(111)年枯水期即與經濟部水利署攜手抗旱,累計開鑿110口抗旱水井,日供34.2萬噸水源,也與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合作推動再生水計畫,除已完成鳳山、臨海水資源中心,目前辦理興建橋頭及招商楠梓2座再生水廠,未來營運共可日供10.5萬噸再生水,以確保高科技產業進駐所需的水資源供應無虞,無須與民爭用自來水,再配合新增開發日供10萬噸荖濃溪里嶺伏流水,整體水資源開發達日供54.7萬噸,可穩定供應民生和產業用水無虞。

 



高市府穩定供水問題,持續推動再生水廠建設

 

高屏溪流域中上游河床孔隙率大、滲透性高,蘊含充沛的伏流水與地下水資源,自106年起經濟部水利署及自來水公司於前瞻計畫陸續完成大泉、溪埔及興田等伏流水,目前沿岸8處伏流水供水能量每日約80萬噸,在今(112)年枯水期與汛期杜蘇芮與卡努颱風降雨地面水高濁度期間能夠取到約40~45萬噸,維持高市供水與水質穩定,未進入停水階段。預計115年度將再新增荖濃溪里嶺伏流水,每日再增供10萬噸,高市府將持續配合中央於高屏溪流域開發質優量穩的伏流水資源。

 

而產業界關心的穩定供水問題,是高市府的施政重心,持續推動再生水廠建設不遺餘力,營運中南高雄全國首座再生水廠鳳山水資源中心每日可供應5萬噸再生水,高市第2座再生水廠在臨海水資源中每日供應3.3萬噸再生水,可配合臨海工業區周邊產業發展需求,擴充至每日6萬噸產量。在今(112)上半年抗旱期間鳳山及臨海水資源中心增產總量約50萬噸再生水,不僅穩定產業用水,也強化整體水資源調度彈性及供應韌性,使再生水在嚴峻的水情考驗期間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另在北高雄已於111年10月完成橋頭再生水廠招商,計畫總經費約50億元,目前興建進度超前,預計115年可供水每日3萬噸再生水予台積電使用,另因台積電公司調整楠梓產業園區第一期廠房製程,增加製程用水,高市府已配合研議增加供應至每日3.5萬噸再生水;另已完成楠梓再生水廠規劃,提送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核定中,計畫總經費約90億元,今(112)年底可完成招商,預計117年起分3期供應每日7萬噸再生水,橋頭及楠梓再生水廠總計可供應每日10.5萬噸再生水,落實水資源永續再利用,為高雄產業發展奠定穩固基石。

 

積極增加保險水源,加強地下水資源保育

 

近年來高雄積極招商投資,用水需求日益提升,加上極端氣候影響,利用科技造水淡化海水,水源充沛不受氣候水文枯旱變化影響,透過開發設置海淡廠以供應未來產業發展用水需求有其必要。今(112)上半年經濟部水利署於永安興達電廠設置緊急海淡機組,供應民生用水每日1.5萬噸,成為抗旱利器,目前由水利規劃分署辦理北高雄海淡廠可行性評估每日供水10萬噸,高市府已建議中央加速推動建設,期可減少降雨依賴,增加保險水源,讓枯水期用水更有保障。

 

 

高屏溪為全台流域面積最大的河川,高雄擁有得天獨厚的充沛的地面水及地下水,雖近3年已發生2次嚴重枯旱,高市府透過備援用抗旱水井仍穩定供水。為加強地下水資源保育,市府與水利署合作推動高屏溪流域河道疏濬補注地下水計畫,透過水位監測,顯示補注區砂礫石地質含水層入滲效果極佳,河道疏濬增加補注地下水計畫奏效,汛期期間大樹地下水位已回升10公尺以上,為歷年最大上升幅度。

 

 

高雄地區現常態水源取供正常,除可滿足所需日常公共用水150萬噸,並配合北送支援台南用水,高市府將持續配合中央推動開發伏流水、再生水及海淡水等多元水源,加速推動地下水補注及強化區域調度西部廊道珍珠串計畫,預計113年度汛期前完成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利用高屏溪流域豐水期間的地面水,經由甲仙攔河堰越域引水及聯通管蓄存至南化、烏山頭及曾文水庫,枯旱期再由聯通管回送高雄,雙向備援水量每日達80萬噸,提升南部供水韌性,以達水資源共享目標,提升南部地區整體供水韌性。對於未來民生與產業用水需求,高市府已做好準備,歡迎產業投資。

 

 

圖片來源:取自高雄市水利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