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專題 / 《李登輝的一千天:1988-1992》精華書摘
放.專題

第一篇/1988 俞國華與李煥

2024.02.13
10:00am
/ 周玉蔻

俞國華的聲望每下愈況。社會上也對他平淡如水的形象感到不耐;另一方面,十三全大會上大放異彩的國民黨中央黨部祕書長李煥親和的作風,一天比一天受到大眾注意與肯定,政壇上開始傳出「如果李煥做院長」的說法...

 

一九八八年七月,立法院裡原本溫和、不問政事的資深立委吳春晴,向行政院提出總質詢期間,突然再度攻擊行政院長俞國華早年隱私問題。

 



俞國華的公眾形象一向老實本分,民間對他領導的政府有過於保守的怨言,但在官場數十年,他的私德,尤其是牽涉女性緋聞的問題,極少遭到疑問。一般民眾傾向相信,這方面,俞院長是一位內外如一的翩翩君子。

 

吳春晴早在前一年二月的質詢中,指稱俞國華年輕時「包酒家女」的說法,一開始引起各界難以置信的訝異。也有人認為,即使消息果真不假,也沒有必要拿來醜化俞院長。畢竟這是個人隱私,與公務無關。

 

俞國華則是突遭晴天霹靂。這對他而言,恐怕比責怪他施政不夠開放的打擊更大。一時之間慌了手腳,行政院幕僚也不知如何應對。

 

政壇上卻有人暗自欣喜。當時政壇有人推論,從吳春晴質詢事件的演變看,這樣一個與公務無關的問題,就算是確有其事,也是年代久遠,而且純屬個人的私事,與院長施政表現毫不相關。那時拿來一而再的做文章,甚至窮追猛打,似乎是別有用意。若非吳春晴與俞院長有私人恩怨,就是有人存心想要抹黑俞國華。

 

八八年七月三十一日,俞國華正式反擊,委請律師陳長文代為刊登啟事,聲言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追訴權。

 

連續發難的吳春晴最後終於不再追查此事,但他從頭到尾不肯說明提出這一質詢的內情。

 

俞國華一生律己嚴謹,這次經驗使他痛心疾首,對政治也灰心之至。

 

俞國華當時對於自己的處境,還存著一股不甘心,不輕易屈服,堅持到底的意志。夜闌人靜時,他也曾百般無奈,萌生胡不歸的退隱之意。第二天重返行政院,他又一次次企盼從工作中肯定自我。尤其令他不能忍受的是,如若種種外來打擊,確是覬覦院長大權者的設計,更不能輕易樹起白旗。

 

就在情緒起伏痛苦纏心之際,波折一直不肯饒過俞國華。吳春晴的質詢外,又有當時仍是國民黨籍的立委吳勇雄追著誹聞不放,還公開說俞院長指示行政院祕書長王章清致送禮物和款項,目的在關說吳勇雄在立法院總質詢時放過俞國華。早就追打俞國華的民進黨立委們,更是毫不留情,紛紛要他下台。

 

總之,俞國華的聲望每下愈況。社會上也對他平淡如水的形象感到不耐。

 

另一方面,十三全大會上大放異彩的國民黨中央黨部祕書長李煥親和的作風,一天比一天受到大眾注意與肯定。政壇上開始傳出「如果李煥做院長」的說法。還有小道消息提出「倒俞」的傳聞;有人將「倒俞」的力量指向中央黨部。

 

兩吳質詢風波

 

吳春晴與吳勇雄以質詢方式,針對俞國華的攻擊,曾有政界友人向俞院長表示,可能是有意問鼎行政院長者幕後的設計,並且將箭頭指向中央黨部祕書長李煥。李登輝也略有所聞。

 

李煥認為這是不懷好意者編織的欲加之罪,他曾表示,從來就不認識吳春晴這位立委。

 

了解當時質詢風波內情的黨政高層人士,也證實二吳朝向俞國華發出的質詢火網,私人事務的糾纏才是主因,李煥介入的說法應是出自猜測。這位黨政界形象良好的人士不否認,在俞國華坐困立法院愁城的時候,中央黨部並未積極設法替俞院長化解難題。這位人士推斷,在當時的情勢下,俞院長處境愈艱難,李煥祕書長出任閣揆的機會愈高。

 

已退職的吳春晴從未解釋他質詢俞國華私人舊事的原由。但據與他接近的黨內友人透露,身為菲律賓華僑的吳春晴,有意出任華僑銀行董事,向俞院長提出要求,最後未能得償心願,認為是俞院長食言,才以質詢洩怨。只不過,吳春晴雖然達到出一口氣的目的,自己也付出了不被友朋諒解的代價。

 

俞院長則不願意證實這一番周折。親近的友人了解那一段時期的回憶太過痛苦,也避免在俞國華轉任總統府資政後平靜的日子裡,和他提及不愉快的往事。

 

吳勇雄以行政院祕書長王章清致贈三十二萬元給他,他於事後退回為質詢議題,炮火攻向俞國華,紛紛擾擾後,王章清不得不離職平息爭議。

 

後來投身民進黨的吳勇雄,那時還是執政黨籍立委。據深悉內情的黨內人士表示,吳勇雄是在爭取出任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召集人不果後,為化解同僚疑問,接受一位資深女立委建議,在召集委員選舉期間出國避免麻煩。這位女立委替他向王章清疏通由王章清代為籌措旅費。王章清依旅行社的單據付給吳勇雄三十二萬元,並報銷為公帳。

 

沒多久,吳勇雄寄回款項;又沒多久,他在立法院公開宣布王章清致送鈔票之事。

 

據指出,那時,吳勇雄因為以黨籍立委身分和民進黨立委大打出手,甚至遭燒芻像洩憤,耿耿在心,希望黨中央有人幫忙化除霉氣。商量一番後,由王章清和當時的政策會祕書長林棟聯名,致送價值八百元的三座分別名為福、祿、壽的瓷像,並蒙上紅巾一條消災。

 

後來,吳勇雄提出質詢時,還將瓷像搬上了質詢台。外界一度以為,三座消災求好運的瓷像是三瓶名貴的好酒。

 

俞國華面對立委一波波的猛烈質詢,身心交瘁之苦,親近同僚十分不忍。但在那時的社會氣氛下,也束手無策。

 

一個戀棧?一個覬覦?

 

八八年下半年、八九年初,台灣正處在解除戒嚴,解除黨禁、報禁的社會過渡,以及權力核心移轉中,股市飆漲、房價竄升,社會上四處充斥著不安氣氛。俞國華的領導作風,與社會大眾的期待背道而馳。在等待新作為的企盼下,人們傾向於將個人對社會現狀的不滿,集中在被批評說是平庸的行政院長身上。

 

李登輝卻一直是俞國華的後盾。在李登輝的腦海裡,俞國華是一位合作無間,又具有尊嚴的院長。即使「倒俞」是事實,他也要保護俞院長,不會輕易調換他的職務。

 

「倒俞」之說,雖曾陸續出現在小型報紙和發行量並不廣泛的雜誌上。主要日報卻只一筆帶過,或者略而不提。大部分國人在新聞界自我設限下,幾乎毫不知道政界此時暗潮洶湧的實情。

 

小道消息始終未曾休止。俞國華與中央黨部正副掌門人李煥及宋楚瑜不和的傳聞,每隔數日,即成為自稱了解內情者品評政情的話題。最栩栩如生的,是在一次黨政高層首長的經建政策檢討會議上,李煥公然批評俞院長過分不敢花費公帑的政策,對於正待推動各項建設的經濟發展,可能造成重大負面影響。

 

李煥若出任院長,行政院必能大刀闊斧推展有利經濟進步措施的說法,在黨政界廣受認同。俞國華被外界描繪的無能形象日益不堪。他與李煥不和,李煥有志出任院長的傳聞也未止息。

 

關於「倒俞」之說,李煥也是犧牲者;他的形象同樣遭受損傷。在接受新聞界訪談時,他每一次都強調服從長官,奉獻黨國,是他生平從政不移的準則。

 

新聞界經常報導李煥的正面消息,相對於俞院長在立法院受到重重挑戰的不利報導,一九八八、八九年間,黨祕書長所受媒體歡迎程度,遠超過行政院長。

 

俞國華也有他的反攻計劃。八八年下半年、八九年初,立法院裡冒出支持俞國華的聲音。政界因而流出傳聞說,為了反擊立法院中李煥的勢力,俞國華方面設法以購買特定立委主持的企業所生產衛浴設備,換取立委的聲援。這樣的說法,始終得不到相關人士證實。不過,俞國華儘管荊棘滿途,也不肯認輸倒是事實。

 

可是,不服輸敵不過民望欠佳的評價。一九八九年五月,他終於在所謂為了執政黨黨內團結的考量下,同意辭去院長職務。他當時心有不甘,可以從公開證實自己辭職時的談話見出端倪。

 

俞國華卸職內情與來龍去脈,因牽涉複雜,恐怕將是無法釐清的歷史懸案。但至少政界有一部分人士相信,接任者李煥當時並未利用他在黨內的權威和人馬,為俞院長跨刀化解在立法院的困境是事實。

 

李煥不接受這一切與他有任何關聯的說法。但李登輝總統所獲得的訊息,讓他傾向相信俞國華心不甘、情不願被迫下台,是李煥或李煥的支持者促成的奪權之計。李登輝認為,李煥讓俞國華和部分黨內有影響力的人士相信,是李登輝對俞國華的表現不滿,而由李煥穿梭安排建議俞國華主動請辭。

 

支持李煥者分析,俞院長聲望直落,黨中央又與行政院不睦,俞國華繼續領導內閣,不是長久之計,對執政黨當年年底三項選舉爭取勝戰確實也極為不利,建議李主席及黨內元老為黨的大計,考慮更動俞院長。

 

受委託奉勸俞國華低頭的大老,究竟對俞院長說了什麼,外界無法窺知。但從俞國華後來公開講希望促成黨內團結的話,很可能是大老級黨人也同意俞院長卸職對選戰有利的推斷。

 

這些大老眼看俞李相爭僵持不下,再不化解,對執政黨整體恐將形成傷害。何況,李煥祕書長兢兢業業,曾大力協助穩固李登輝的總統和主席權位,出任閣揆也是合理的報償。大老們對李煥充滿期待;對李登輝與李煥的合作也深具信心。

 

*重印版將在2024年3月中旬付梓上市*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