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生活
放.新聞
生活

垃圾不落地,家園好乾淨,基隆變美麗

2024.05.25
18:27pm
/ 放言編輯部 劉修齊

基隆市政府為了改善市容、提升形象,自去(2023)年3月1日起積極推動「乾淨家園」政策,向民眾宣導「亂丟垃圾,就是在破壞自己的家園」。

 

基隆市環保局局長馬仲豪受訪時也表示:「謝國樑市長對基隆的感情很深,他們家三代、四代人都在基隆成長、服務。過去他曾覺得基隆市的市容與其他縣市相比較為髒亂,且選舉期間也有許多鄰、里長反應垃圾問題。因此才在去年推出這個政策。」

 



乾淨家園在基隆,青山綠水將長久

 

乾淨家園政策具體可體現為「垃圾零落地,增桶勤清運」、「環保配科技,稽查更有力」及「車輛拼檢整,外觀更乾淨」三大策略。除了在觀光景點有限度地增加垃圾桶,另外導入科技執法,透過增設攝影機,以車牌辨識、牌照追車的方式找到違法行為人,最後將由清潔隊辦理清潔評比,督促駕駛人員維護垃圾車、資源回收車的外觀整潔,避免民眾的負面感受。環保局局長馬仲豪也補充:「環保局其實是包山包海的,包括空氣中的臭味、我們聽到的噪音,都算污染源的一種。所以,我們期望在下半年可以增加具備AI功能的噪音防治設備,全方位落實乾淨家園理念。」

 

 

另外,乾淨家園政策不只單純針對市容的改善,因此清潔車的外觀整潔也是政策落實的一環。環保局局長馬仲豪也表示,下半年環保局將針對清潔車的車輛外觀進行全新設計,讓基隆「靠山靠海」的特色能夠成為圖畫意象為清潔車增添美感,期望能夠帶給民眾一個不一樣的驚喜。

 

科技執法真落實,便利高效又務實

 

去年10月,基隆市乾淨家園新制上路,基隆市環保局首創推出LINE@「基隆市亂丟垃圾檢舉平台」(ID:@klepb1999),且亂丟垃圾的罰鍰由原本的2400元調高至3600元,民眾檢舉獎金也從實收罰鍰的50%提高至75%。環保局局長馬仲豪分享了具體成效:「這個LINE APP的建置也是政策的一環,不僅基隆市民,任何來到基隆的人只要在街頭上看到髒亂點,都能以手機影片或照片的方式僅行檢舉。當我們後台小編看到後回覆,檢舉案就成立了。」

 

 

在以往檢舉沒有那麼方便的時候,民眾只能透過寄信或燒光碟片的方式提供檢舉證據,較為傳統、缺乏效率。當「基隆市亂丟垃圾檢舉平台」成立以後,檢舉的案量與成效比起以往高出許多,環保局局長馬仲豪提供觀察到的成效:「我們在111年時的總檢舉案件總共是2000件,但是在112年的7月政策上路後到現在,已經跑了5500件,等於多了一倍多。另外,我們從113年的1月到4月,就已經累計了2500件檢舉案了。換句話說,我們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可以追上過去以傳統方式檢舉的年度檢舉案量。」除了案量的增加,檢舉獎金的計算也是政策一大重點,他接著補充:「罰金調高以後,大家確實比較不敢亂丟垃圾,而且檢舉後的獎金中有75%是直接撥給檢舉民眾,所以3600元扣掉稅,最後實拿有2160元。政府不拿這筆錢,為的就是要讓大家明白,政府不是要靠政策來賺錢,而是期望能夠實現『垃圾不落地』的理想。」同時,為了預防檢舉達人的產生,基隆市環保局也設置了每人每年30萬檢舉額度的限制。

 

在基隆市率全國之先推出「基隆市亂丟垃圾檢舉平台」後,其他直轄市如臺北市、臺中市也紛紛跟進,這不但間接證明政策方向是對的,且也能透過全民監督的方式,讓大家自然而然地守護家園的乾淨與美麗。不過政策推動的背後也遇到了執行上的困難,環保局局長馬仲豪指出:「要向民眾宣傳3600元的罰鍰與75%的獎金蠻難的,民眾可能不理解,加上還要另外花時間熟悉我們的平台。另外是被罰的人會感到很痛,因為過去是1200元,再到2400元,現在是3600元,對民眾而言,亂丟垃圾的成本變高了,民眾可能會想,我們可不可以不要罰或是不罰那麼重。」

 

不過,他也相信,會亂丟垃圾的人畢竟是少數,若要實現大部分的人的利益,必然要推行相應的、好的公共政策,而政策的宣導需要更多時間、更多溝通,同時也需要更多民眾的理解與支持。最後,他總結:「把公共區域當自己家照顧,就會很簡單,這些都只是政策面的呼籲,我們的重點還是要讓大家形成自己的認知。」

 

 

電動機車響公益,基隆市民最有愛

 

市容的改善除了解決垃圾問題,還有另一部分是交通工具的使用。由於基隆山多地少,腹地狹小且大多為山坡地,加上氣候多雨、很少晴天,所以不像雙北有隨處可見的Youbike。對基隆市民而言,最常使用也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依然是機車,因此才會推出電動機車的政策構想。

 

 

而基隆市推出的並不是單純的電動機車政策,而是「公益青年電動機車政策」。基隆市長謝國樑希望能夠將目標鎖定在相對年輕的基隆市民,在補助青年、協助剛出社會的青年以較小的負擔購置電動機車的同時,拉攏這些青年參與公務服務、回饋社會。環保局局長馬仲豪分享政策理念:「因為青年人距離老年人往往比較遠,除非家中有老人,很難理解到他們的需求與不方便,藉由這樣的方式也可以讓他們對老年人多一些體諒與理解。」

 

目前,整個基隆市的燃油機車大約有十八萬輛,但電動機車只有2500輛,環保局局長馬仲豪也鼓勵年輕人可以參與基隆市電動機車的政策,以另一種方式協助中央實現淨零碳排的願景。

 

基隆市環境保護局廣告,圖片來源:放言編輯拍攝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