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守達議員期盼從整個長照產業的生態思考,推行長照體制「分流化」--依家庭各自所需的服務作區分,顧及到大多數民眾,提供實惠的長照資源;並開放願意且負擔得起的民眾以較高費用雇用專門的人力,確保每種需求都找得到對應的照護者。
「我的奶奶有帕金森氏症,症狀從輕微到嚴重,時間持續好幾年;母親以前得過鼻咽癌,後來併發肺炎,最後進行氣切,平常生活需要呼吸器的幫忙。」黃守達議員說起自身經歷,當時照顧親人的責任多由父親扛下,議員擔任從旁協助的角色,看盡親人罹患疾病的樣態,在照顧上曾面臨許多困難,令他格外重視選區的長照政策。
在地老化目標達成與否?
台中市老年人口約占全市人口的16%,黃守達議員所在的選區--中、西區屬於舊城區,占比更是偏高,分別為22%、19.5%。高齡人口持續增加,對於長照資源的需求隨之提高,衛福部推動「一學區一日照中心」,提升長輩使用日照資源的便利性,然而,截至今年5月,台中仍有12個學區尚待設置,佈建率在六都中僅排第5,存在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不過,黃守達議員也注意到「在地老化」運行得宜之處,市府花費諸多心力設置第一線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目前已達到500處的里程碑,佈建的數量、廣度、密度皆達到一定水準。透過相關資源的連結,關懷據點提供長者訪視、電話諮詢及轉介服務,並視當地所需,辦理健康促進活動,讓長者能夠留在熟悉的地方,提供家庭照顧者適時的喘息服務,預防長期照顧問題惡化,強化在地化的社區照顧能力,營造互助的居住環境。
推動老人福利政策,鼓勵長輩走出家門
談及台中的老人福利政策,多數人會想到「每月1000元每次額度85元」的敬老愛心卡,補助優惠多、範圍廣,搭公車、計程車皆能使用,目的在於擴展長輩的移動範圍,鼓勵長輩多走出家門、走出社區,還能與朋友包車跨縣市旅遊。
體現在自身的服務選區上,黃守達議員強調,長照3.0應以「使用者導向」的概念出發,站在長者的角度思考,優化長者居住的無障礙空間。他說道,「許多社區裡的老舊公寓,確實能夠都更最好,但至少就現況來說,先改善無障礙空間,擴大補助增設扶手、電梯、升降梯,拆除門檻等等,協助社區打造安全舒適的環境,讓長輩認為出門不是件麻煩事。」以免長輩的生活空間受限,人際交流也跟著限縮,容易萎縮、退化。
長照政策結合醫療,提升效能與品質
地方上正推行的長照3.0政策強調:落實居家醫療與長照接軌,增進設備、儀器,以地區醫院為中心,加強家庭醫師制度,協助民眾獲取充分的資訊,確保每位長輩能夠獲得足夠的醫療資源。
黃守達議員表示,從長照2.0到3.0 是一項大工程,涵蓋了醫療、社會、老人福利政策的調整,其中,整合健康、亞健康、疾病三種狀態的長輩,尤為長照3.0的重點課題,據他的觀察,長者的身體狀態變動幅度較大,擺盪在不同狀態之間,長照3.0可望掌握身體狀況之間的變換,將醫療與長照政策緊密相連,追蹤高風險族群,有效落實疾病防治,進一步提升長照品質。
落實資源分流化,確保不同需求獲得滿足
如今長照給付費率被法規限制,雖能防範哄抬價格的流弊,物價卻不斷上漲,長久累積下來,依舊會產生問題。
受制於費率,照服員的薪水遠低於平均薪資,黃守達議員建議,即使勢必面對一段陣痛期,給付額仍須依照物價水準,適時、合理地調整;同時政府應每年穩定調整基本最低工資,將人力需求反映在價值上,確保勞動獲得相對的報酬,否則人力持續出走,產業將走向空洞化。
議員以自身照顧母親的經驗為例,他的母親每隔幾小時就需要抽痰,政府提供了各種服務項目,但申請到的人力僅能供應初階的喘息服務,如拍背、餵食、清理等,抽痰則屬於侵入性的治療,需要具備相關認證,人力短缺的情況下,取得認證資格的人士又因待遇不合乎期待,不見得願意投入,導致家庭長照需求無法被滿足,因而考慮起合法體制外的非法黑工,反而違背低長照給付費率原先期望達到的效果。
不同服務需求卻限制在同一套給付標準下,無法鼓勵照服員提供專業優質的照護。對此,黃守達議員期盼從整個產業的生態思考,推行長照體制「分流化」--依家庭各自所需的服務作區分,顧及到大多數民眾,提供實惠的長照資源;並開放願意且負擔得起的民眾以較高費用雇用專門的人力,確保每種需求都找得到對應的照護者。
(圖片來源:黃守達議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