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的苗栗,微風輕拂,客家圓樓內卻熱鬧非凡。伴隨著北管八音的旋律,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在這片圓形的空間裡展開。年輕與年長、學徒與老師,透過音符串起了文化的生命力,也為在場觀眾帶來一場動人的表演。
「2024榮興薪傳聯誼」交流觀摩表演暨「傳統客家音樂人才培訓-北管八音研習」成果發表會在12月8日於苗栗客家圓樓舉行,吸引了來自各地的音樂愛好者和文化支持者。活動現場,原響八音班、銅樂軒八音團及臺北市大稻埕戲苑客家戲班等團體接力演出,展現了北管八音的多元風貌。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兩位年僅小學階段的學員徐睿廷、徐睿成,他們用八音演奏童謠〈小星星〉,將稚嫩的童音與傳統樂器結合,為現場帶來別具一格的感動。
客家八音鬧棚齊聚苗栗
老藝術新傳承 文化在下一代手中延續
活動當天,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代表主任委員古秀妃到場,並致詞感謝所有參與及支持的人士。他表示:「看到這麼多年輕人投入八音研習,特別是許多校園後生的加入,讓人欣慰。這些孩子不僅在學習技藝,更在體驗客家文化的核心價值。」他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傳統技藝如客家戲曲等,透過相似的方式走入更多年輕人的生活,讓文化在時代變遷中依舊活躍。
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致詞
范副主委還特別提到,被譽為「人間國寶」的鄭榮興校長,長年致力於培育八音人才。他帶領的團隊不僅專業卓越,更展現了無私的文化傳承精神,為客家文化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成果發表研習營細人仔以八音演奏兒歌
三十載薪火不滅 榮興聯誼延續傳技再造
「榮興薪傳聯誼會」起源於1993年,由中華兩岸傳統客家表演藝術交流協會理事長鄭榮興發起,旨在匯聚各地八音班成員,促進技藝交流與文化傳承。每年舉辦的觀摩表演,成為八音愛好者重要的年度盛事。而協會主辦的「傳統客家音樂人才培訓-北管八音研習」,更是一項針對年輕世代的長期教育計畫,透過半年期的培訓課程,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生力量,讓八音不僅僅是古老的技藝,更成為一種情感的連結。無論是稚嫩的童聲還是老練的演奏,這些旋律承載著歷史,也為未來寫下了更多可能性。
(圖片來源:客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