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國際
放.新聞
國際

不畏DeepSeek!美四大科技業加碼投資AI...《日經》:市場回報尚未確定

2025.02.08
15:25pm
/ 放言編輯部 謝曉菁

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預測,美國四大企業的AI基礎設施投資2029年將達到約5400億美元,「但長期來看,巨額投資是否能收回仍存在不確定性」...

 

面對中國聊天機器人DeepSeek崛起,美國四大科技業龍頭仍不畏懼,持續加大對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據《日經》報導,Alphabet(Google母公司)、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Meta(Facebook母公司)在2024年的設備投資額年增60%,達到約2450億美元。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預測,該四大企業的AI基礎設施投資2029年將達到約5400億美元,「但長期來看,巨額投資是否能收回仍存在不確定性」。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美國四大科技企業在「DeepSeek後」仍積極投資  AI成競爭核心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持續加大對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包括亞馬遜(Amazon)等四大科技企業的設備投資額在2024年達到約37兆日圓,預計2025年仍將保持高水準。儘管中國新創企業DeepSeek的崛起引發了投資回報的疑慮,但美國科技巨頭依舊保持進攻性投資策略。

 

AI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增長

 

負責AI數據中心建設的美國四大科技企業——Alphabet(Google母公司)、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Meta(Facebook母公司)——於6日公布2024年10月至12月季度財報。四家公司2024年全年設備投資額年增60%,達到約2450億美元(約37兆日圓)。

 

2025年,這些企業的投資熱潮仍將持續:

 

亞馬遜 計畫設備投資增長約30%,達1000億美元

 

Meta 最高增幅可達70%,預計650億美元

 

Alphabet 設備投資預計增長40%,達750億美元

 

微軟 在2025(截至2025年6月)將投入800億美元於數據中心

 

這些設備投資的核心是AI數據中心中運算用半導體,其中以**輝達(Nvidia)**生產的高效能AI晶片為主。這些晶片安裝在伺服器中,負責處理大量數據,以提升AI模型的精準度。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Dell’Oro Group的預測,四大科技企業的AI基礎設施投資(即數據中心投資)到2029年將達到約5400億美元,幾乎是2024年的3倍。

 

AI競爭策略差異:雲端 vs. 產品整合

 

儘管這四家公司在過去的收入模式不同——Alphabet與Meta 依靠廣告、微軟 以軟體為主、亞馬遜 則依賴雲端和電子商務,但在AI發展上,它們都選擇了大規模投入。

 

然而,各家企業的AI獲利模式仍有所不同:

 

亞馬遜、微軟、Google 主要透過雲端服務(Cloud)來獲利。

 

它們提供AI基礎技術,讓客戶在雲端上開發AI應用,從而推動雲端服務的使用量。

 

例如,微軟的Azure 在2024年10至12月季度的AI相關營收為去年同期的2.6倍。

 

Meta 則透過現有產品的AI整合來創造價值。它將AI技術融入社交媒體與穿戴式設備,如智慧眼鏡,提升用戶體驗。

 

DeepSeek崛起引發市場擔憂  但美企仍積極投資

 

2024年1月,中國新創企業DeepSeek的出現引發市場動盪。DeepSeek聲稱已開發出成本更低但可媲美最先進技術的AI,這導致市場憂慮未來AI發展將不再需要大量高價晶片。受此影響,輝達(Nvidia)市值一度蒸發超過90兆日圓。

 

儘管如此,美國科技巨頭依然保持強勢投資態度。他們認為,低成本AI的普及將進一步擴大市場需求,反而有助於推動整體產業成長。

 

亞馬遜CEO安迪・賈西(Andy Jassy) 在6日的財報說明會上表示:「通常,當技術成本下降,整體支出反而會增加。我們認為,AI市場也將出現相同情況。」

 

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亦表示:「開發低成本AI對我們來說是好消息。」

 

此外,即便AI開發變得更便宜,企業仍需使用雲端服務來運行AI應用。這意味著,即使半導體需求下降,雲端相關業務仍將持續成長。目前,輝達AI晶片的收入中,約6成來自AI開發,4成來自AI應用運行。

 

長期投資風險仍存  市場回報尚未確定

 

儘管美國科技巨頭仍積極投資,但長期來看,巨額投資是否能收回仍存在不確定性。

 

目前,雲端三巨頭(微軟、亞馬遜、Google) 均未能完全滿足投資者的預期。

 

財報公布後,這些企業的股價一度下跌,顯示市場仍擔憂投資回報問題。

 

若未來AI價格下降,但營收增長未達預期,投資人可能會對這些科技巨頭的大手筆投資產生疑慮。然而,在AI成為全球競爭的關鍵領域之際,這些企業仍選擇持續押注,期待未來能收穫回報。

 

 

圖片來源:九尾網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