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國際
放.新聞
國際

日本人死因「失智症」居首位!研究團隊預測:2050年高齡患者增至586萬人「且獨居情況增加」

2025.03.21
16:04pm
/ 放言編輯部 謝曉菁

《日經》指出,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因腦中風與肺癌導致的死亡人數減少,使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延長了5.8年,卻讓失智症自2015年起,成為日本人最主要的死因...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與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於今(21日)發表國際計畫「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研究成果,解析過去30年間日本人的健康狀況,發現2015年至2021年間,認知症(失智症)成為最常見的死因。《日經》指出,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因腦中風與肺癌導致的死亡人數減少,使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延長了5.8年,卻讓失智症自2015年起,成為日本人最主要的死因。厚生勞動省的研究團隊則預測,到2050年,日本的失智症高齡患者將增至586萬人,且高齡者的獨居情況將持續增加。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日本人「死因」調查:認知症位居首位 —— 慶應大學等分析30年數據

 

慶應義塾大學與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於21日發表研究成果,解析過去30年間日本人的健康狀況,發現2015年至2021年間,認知症(失智症)成為最常見的死因。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因腦中風與肺癌導致的死亡人數減少,使得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延長了5.8年。雖然健康壽命(指能夠健康活動的年數)也有所增加,但與平均壽命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這項研究是國際計畫「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的一部分,該計畫評估世界各國人民的健康狀況。在歐美國家,認知症等長期惡化的疾病被視為死因,而這與日本厚生勞動省等政府機構所發布的統計有所不同,因為死因的定義與計算方式存在差異。GBD通過整合多種統計數據,將死因分類得更為細緻,例如癌症則根據發生部位進一步細分為140種類別。

 

認知症成為日本人首要死因

 

研究結果顯示,截至2021年,日本人最主要的死因是「阿茲海默症及其他認知症」。在1990年,認知症僅排在第六位,而當時腦中風與缺血性心臟病占據了前列。然而,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與健康意識的提升,這些疾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使得認知症自2015年起成為日本最主要的死因。2021年,因認知症死亡的人數為每10萬人約135人,超過義大利(約108人)與美國(約60人),為全球最高。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人口動態統計」主要依據死亡證明書進行統計,結果顯示誤嚥性肺炎、肺炎,以及所謂的「自然死亡」——老衰等死因占據前列。而認知症往往成為這些死因的誘因。認知症患者可能因吞嚥困難(吞嚥障礙)而無法順利進食,亦可能因身體機能退化導致運動能力下降,進而引發誤嚥性肺炎或老衰。此外,研究也指出,認知症患者罹患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

 

日本人平均壽命延長,但健康壽命差距擴大

 

根據本次研究,2021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男女合計)為85.2歲,較1990年增加5.8歲。這主要歸因於腦中風、缺血性心臟病與癌症等疾病的死亡率下降。同時,健康壽命(指能夠獨立生活的年數)也從69.5歲增長至73.8歲。然而,平均壽命與健康壽命之間的差距從9.9年擴大至11.3年,顯示人們在健康狀況惡化後至去世之間的時間拉長。

 

認知症患者將持續增加,社會應加強預防與照護體系

 

厚生勞動省的研究團隊預測,到2050年,日本的認知症高齡患者將增至586萬人,且高齡者的獨居情況將持續增加。研究指出,社會孤立會提高罹患認知症的風險。因此,GBD日本負責人、慶應大學特任教授野村周平表示:「未來,日本需要建立一個能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體系,以支援高齡者的生活與健康管理,從而實現認知症的預防與照護。」

 

生活習慣影響認知症風險

 

此次研究還分析了導致疾病發生的風險因素。近年來,高血糖與肥胖等指標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工作方式的改變及飲食習慣的多樣化有關。由於高血糖與肥胖被認為與認知症的發病風險相關,野村教授建議:「個人應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習慣,這將有助於預防認知症。」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