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是全球最大的iPhone工廠之一,但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加徵關稅,現場已傳出「工作變少了」的聲音,不再結果的「蘋果樹」,彷彿象徵著這座工廠前景的黯淡…
中國河南省鄭州工廠長期幫美國蘋果公司生產智慧型手機「iPhone」。《日經》指出,鄭州是全球最大的iPhone工廠之一,但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加徵關稅,現場已傳出「工作變少了」的聲音。截至今年6月,美國市場銷售的大多數iPhone將不再由中國製造,而改由印度的工廠生產。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中國鄭州,沉落的iPhone城下町 不再結果的「蘋果樹」
美國蘋果公司生產智慧型手機「iPhone」的中國河南省鄭州工廠正面臨動盪。這裡是全球最大的iPhone工廠之一,然而隨著川普政府對中國加徵關稅,面臨強烈的逆風。現場已傳出「工作變少了」的聲音。
4月中旬的鄭州市內,「蘋果樹」象徵iPhone重要的生產基地
4月中旬,記者來到位於鄭州、鄰近當地機場的大型工廠周邊,只見正值中午休息時間,工人們在四處走動。有些人三五成群地前往餐館或便利商店,也有人坐在路邊,發呆地滑著手機。
曾經承擔全球約六成的iPhone生產
雖然看不到任何產品名稱或品牌標示,但其實這座工廠是全球首屈一指的iPhone生產據點。由接受蘋果組裝委託的台灣鴻海精密工業所經營,自2010年起營運,據說曾一度負責全球約六成的iPhone生產。
然而傾聽在此工作的人們心聲後,可以感受到整座工廠正籠罩在不安的氛圍中。
「當初聽說加班很多、薪水也高,但現在基本都是準時下班」,這樣說的是一位負責零件加工的20多歲女性。她今年2月才開始在這座工廠工作,3月時還曾被要求加班最多2.5小時,但自4月起就完全停止了。雖然沒有明確原因,但她透露:「大家都在傳可能是關稅的影響」。
中午時分從工廠出來的工人們,也有人說「工作變少了」
這名女性的說法可能並非只是謠言。蘋果公司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於5月初表示,截至6月,美國市場銷售的大多數iPhone將不再由中國製造,而改由印度的工廠生產。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針對的正是美國最大貿易逆差國──中國。雖然智慧型手機並未列入雙邊關稅報復項目,因此未受高達145%的總關稅影響,但仍可能被課以品項別的額外關稅。
川普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難以預測,即便蘋果宣布「截至6月」將美國用iPhone移至印度生產,也無法保證夏季後是否會回到鄭州。「關稅影響真的很大,最近工作氣氛變得很壓抑」,一名負責電路的王姓男子也低聲這麼說。
人才仲介業者也焦慮不安
不只是工廠內的員工擔心關稅動向,人才仲介業者也同樣焦急。「你是來找工作嗎?」記者在工廠門口就被一群當地仲介攔下詢問。
這些人透過向工廠介紹勞工賺取手續費。一名業者表示:「雖然並未完全停止徵人,但招募斷斷續續」,「3月曾有一週完全沒招人,4月也到月底前系統才重新開啟」,為了因應不知何時恢復的招募,他們拚命地在維持人才庫。
這座工廠的地位早已不如以往。2022年時新冠疫情擴大,加上中國政府推行嚴格移動管制的「清零政策」,導致生產混亂。蘋果意識到將供應鏈集中於單一國家的風險,並早在川普第二任期開始前就開始推動生產分散到中國以外的地區。
近年來,中國本土的電子代工巨頭——立訊精密(Luxshare)等公司崛起,接受蘋果委託製造,逐步打破鴻海的壟斷地位。
一名仲介回顧:「這座工廠的巔峰期是2016到2017年左右,那時約有30萬人工作。現在大概剩下10萬人左右」。而最新的川普關稅,可能成為壓垮這座「城下町」的最後一根稻草。
地下道的「蘋果樹」暗示了工廠的未來
結束採訪後,記者穿越從工廠通往餐飲街的地下通道,才首次發現一處讓人意識到這裡是蘋果生產重鎮的展示。牆上有著「世界品牌」「發展歷史」等字樣,並展示歷代iPhone機種的面板。
而最吸睛的是一旁的「蘋果樹」。抬頭望去,不知是真品還是模型,枝幹上垂掛著大量的iPhone。說明文字寫著:「期望本地能與iPhone一同成長」,看來是由當地政府與餐飲街聯手設置,而非鴻海設置的。
不過,這棵樹上結的果實僅止於五年前的機型。牆面展示的歷代iPhone也停在2021年推出的iPhone 13,之後就再無更新。餐飲街昏暗冷清,即使是中午也鮮少人通過。不再結果的「蘋果樹」,彷彿象徵著這座工廠前景的黯淡。
(圖片來源:香港01、三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