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放. 專題/賴總統就職周年》打破「那個魔咒」的男人!賴清德就職週年民調逆勢上揚...走出獨有「賴式風格」施政劍及履及、對中「戰略清晰」備戰以避戰

2025.05.20
17:00pm
/ 放言編輯部 吳亦軒

內政動盪、世界局勢多變的2025年,未來雖不可知,卻能想見賴政府勢必還有很多「第一次」要面對...

 

總統賴清德施政滿一年,今(20)日在總統府舉行記者會發表談話,台灣在短短365天中,政局可謂翻天覆地,賴清德也漸漸從去年就職前的「英規賴隨」,漸漸走出自身獨有、強健的「賴式風格」,他落實政策劍及履及,三大委員會推展火速;更創下首度院際協商、首度以總統身份聲請釋憲等紀錄;更在中國進逼下將兩岸論述轉向清晰,推出「賴17條」因應統戰、大獲好評;無怪乎賴也打破「當選即下滑」魔咒,民調逆勢上揚。

 



「政府要不害怕有缺失」...賴清德三大委員會下一步要「全民共感」

 

綜觀賴清德一年施政,最為外界熟悉的,正是在總統府內定期召開氣候變遷、健康台灣、全社會防衛韌性三大委員會,邀集產官學各界共同與會,值得注意的是,委員會並非疊床架屋、單一意見的「異言堂」,從氣候變遷委員會中「擁核、反核」的爭辯就能見到,賴的態度並非外界認為「固執」,他就說過「能源議題勢必是多元的選擇題、甚至是複雜的多選題」,乃至副召集人童子賢「擁核」言論頻出,驚動民進黨「非核家園」神主牌,賴也未置可否。

 

過去賴清德找來「政策控」的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制定2024競選國家藍圖,如今府內上下似乎也佔染「政策控」氣息,各委員會每三個月開一次,但在公開場合外,背後是無數的工作會議默默推進;據了解,一個月平均有三週,賴清德都和委員會副召集人開「便當會」,一年皆然,最高層級到行政院長卓榮泰皆與會,完美對接行政團隊。

 

這樣勤謹的工作模式,也讓委員會實體進展飛快,氣候變遷委員會中,已經擬定淨零五大對策因應關稅衝擊、預計年底開設專班培養綠領人才;健康台灣委員會是賴的老本行,首度開會後三個月內,就完成他競選時「擴大癌症篩檢」政見,並編列50億「癌症新藥基金」;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從桌上推演進展到實地演練,今年三月在台南召開「做中學」,完全屏棄過往「摒棄零失誤、無風險推演模式」。

 

「劍及履及的畫風,真的很賴清德」,這是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對賴的形容,賴偏愛實績而非口號,譬如在台南演習時,現場情勢不時慌亂,譬如重傷區滿床、往生者沒有SOP處理等,全都攤開給媒體拍攝,醫護人員更說這就是演習目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賴清德後續召開記者會時也說:「政府要不害怕有缺失,要抱持下一次要比這一次更好的態度,來驗證各項工作。」

 

據悉,三大委員會下一階段,要更積極做到讓「全民共感」,例如讓民眾理解,健康台灣並非口號,而是透過許多具體政策,立體架構健康台灣,下階段任務,要從持續擴大公民參與到「全民參與」,長路漫漫,但賴政府極具信心。

 

「反共」凝聚最大公約數...「賴17條」出手防範於未然

 

意識形態、兩岸議題方面,賴政府和小英最大不同,便是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回顧過去多次談話,賴清德不停針對主權論述,並以多個歷史事件為例,如璦琿條約、祖國論、更出席紀念歐戰勝利,近日也拋出「併購說」震驚各界,但不脫同一概念—「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樣的說法似乎正中國台辦下懷,抨擊是「新兩國論」。

 

此外,賴清德也屢屢下部隊演說,不避諱以「台獨工作者」身份在老兵面前談論中華民國,如「中華民國在哪裡,黃埔精神就在哪裡」、「我們要有決心守護臺澎金馬、捍衛中華民國」、「八二三砲戰發生時民進黨還沒成立,可見中國要拿下臺灣,不是因為哪一個政黨」,試圖將高度定調在「反共」,達成台灣派、中華民國派「最大公約數」。

 

喊話以外,賴清德不改實務作風,還在今年三月提出被稱為「賴17條」的因應統戰策略,包含恢復軍事審判制度、針對申請中國政見清查、對中國人士來台進行風險管理,更直稱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卓內閣的部會首長也立刻落實,果然有賴式風格。

 

不過,這樣對中強硬、堅毅的賴清德,在今日520談話不僅未談及兩岸議題,後續媒體問及中國威脅,賴的回應雖與去年520演說時架構相同,包含「我國有追求和平的理想,但不能有幻想」、「積極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卻完全未提「中國」二字,僅說「侵略者才是和平破壞者」,對比去年當場呼籲「中國停止對台文攻武嚇」,賴的轉變極大,尤需後續觀察。

 

多個「首度」在他任內開展...賴政府面挑戰要化為轉機

 

而藍白在國會多數、朝小野大,賴政府任內短短一年,也創下了不少「第一次」,中華民國歷史上,由總統聲請的釋憲案共有四間,聲請書皆記載為「總統府秘書長函」,但在野去年硬闖國會改革法案,賴清德大舉召開記者會宣布提出釋憲,聲請機關赫然為「總統賴清德」,這應是史上首度。

 

另外,過去時任總統陳水扁、馬英九嘗試啟動「院際協調」皆失敗,賴清德今年二月因應總預算僵局,成功啟動中華民國歷史上首度院際協調,立法院長韓國瑜等人皆與會,韓請賴清德以黨主席身份呼籲各方停止大罷免,賴則當場引述佛經「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智慧地告訴在野黨:「解鈴還須繫鈴人」,可惜在野後續執迷不悟,在總預算案覆議投下反對票,終導致多個大罷免藍委案順利通過二階段。

 

內政動盪、世界局勢多變的2025年,未來雖不可知,卻能想見賴政府勢必還有很多「第一次」要面對;但正如賴清德今日談話時以「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形容,台灣人的精神、韌性,就是用不服輸的幹勁迎風轉型、穩健前行,把一波又一波的挑戰化為轉機。

 

 

圖片來源:總統府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