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國際
放.新聞
國際

伊朗恐封鎖「中東石油運輸命脈」報復美炸3大核設施!《日經》指「長期化恐推高電費等民生成本」:將對整體經濟活動形成下行壓力

2025.06.24
17:58pm
/ 放言編輯部 謝曉菁

伊朗恐報復性封鎖全球能源供應命脈「霍爾木茲海峽」,「但若局勢長期化,原油價格飆升可能波及到電費等民生成本,甚至對整體經濟活動形成下行壓力」...

 

美國於伊朗當地時間22日凌晨空襲福爾多、納坦茲、伊斯法罕3大核設施,作為報復,伊朗恐封鎖全球能源供應命脈,「霍爾木茲海峽」。根據《日經》報導,日本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燃料,儘管國內有一定數量的原油儲備,「但若局勢長期化,原油價格飆升可能波及到電費等民生成本,甚至對整體經濟活動形成下行壓力」。



以下為《日本產經新聞》全文報導:

 

如果霍爾木茲海峽遭封鎖,民生會怎麼樣?長期化恐推高電費等支出

 

美國對伊朗的核設施發動攻擊。作為報復,伊朗有可能封鎖全球能源供應命脈——霍爾木茲海峽的觀測尚未消退。日本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燃料。儘管有一定數量的原油儲備,但若局勢長期化,原油價格飆升可能波及到電費等民生成本,甚至對整體經濟活動形成下行壓力。

 

霍爾木茲海峽面對伊朗,每日約有2000萬桶原油通過,約占全球石油供應的20%。據說,日本從中東進口的原油有八成經由該海峽運輸。

 

中東出口繞過霍爾木茲海峽的手段極為有限。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雖有管道可用,但其剩餘輸出能力僅約每日260萬桶,僅為海峽輸送量的1成左右。

 

若海峽遭封鎖,對原油供應的影響將逐步顯現。當中東原油進口大幅減少時,預期將由其他地區補充,加上動用國內儲備因應。日本資源能源廳表示,截至4月底,日本國內的石油儲備為7146萬千公升,相當於252天的國內消費量。一家主要石油供應商也表示:「若霍爾木茲海峽遭封鎖,將動用公司庫存與國內儲備,並考慮自美洲等其他地區採購。」

 

 

【發電用LNG】若遇酷暑,庫存恐將緊張

 

液化天然氣(LNG)是火力發電與都市燃氣的主要原料,對日本的生活至關重要。由於全球約兩成的LNG供應也需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因此其影響亦十分巨大。

 

據能源廳指出,截至2023年度,日本約八成的電力由火力發電提供,燃料中約三成為LNG,且幾乎全數依賴進口。為降低採購風險,日本長年來致力分散採購來源。2024年LNG進口中,來自卡達的占比為4.4%,UAE為1.5%,與原油相比,數量依賴較小。

 

然而,LNG會隨時間氣化,難以長期儲存。截至6月15日,日本主要電力公司用於發電的LNG庫存僅為214萬噸,約相當於12天的需求量。若在夏季旺季遭遇異常酷暑,燃料短缺的疑慮將加劇。

 

即便短期內可應付供應,中期來看價格上漲壓力仍大。高盛集團於22日報告中指出,若霍爾木茲海峽遭封鎖,原油價格可能超過每桶110美元。

 

與原油相比,LNG的產能餘裕較小,現貨市場(即時採購)價格暴漲的風險也較高。雖然日本有約八成LNG為與原油價格連動的長約,但若油價持續高漲,這部分價格也將受到影響。

 

 

【汽油】價格上漲可能高,政府7~8月提供補貼

 

燃料價格上升將直接帶動汽油價格與電費上漲。原油價格波動通常會在約一週內反映於國內批發汽油價格。加油站進而將成本轉嫁至零售價,導致汽油價格可能上漲。電費方面,則透過「燃料費調整制度」,在數個月後反映燃料成本的變化。

 

不過,日本政府將提供一定補貼以降低民眾負擔。政府將自6月26日起,對超過全國平均每公升175日圓的汽油價格部分提供補貼,為期7至8月。

 

電費方面,也將與瓦斯費合併計算,提供約每月1000日圓的補貼,涵蓋7~9月空調用電需求旺季的費用。由於未來燃料價格走勢仍不明朗,財政支出擴大的風險也在上升。

 

 

【合成樹脂】包裝材料成本提高,食品價格恐上升

 

物價上漲恐波及不僅能源領域,還將擴散至其他廣泛產業。原油高漲透過石化原料——輕油(即粗製汽油),可能推高聚乙烯、聚丙烯等多種合成樹脂價格。當前的原油上漲趨勢將主要反映於7~9月的國產輕油價格,樹脂業者可能於10月左右宣布漲價。

 

合成樹脂用途廣泛,涵蓋包裝材料、家電、汽車零件等。食品與日用品等不可或缺的包裝材料、或建設中常用的樹脂管材,其成本皆可能上升。

 

 

若影響長期持續,對宏觀經濟影響也將擴大

 

從年單位的長期角度觀察,此情勢也將對整體經濟帶來巨大影響。野村總合研究所的木內登英首席經濟學家分析指出,若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從每桶60美元上升至120美元,日本實質GDP將於一年內下滑0.60%。

 

這一跌幅甚至超過目前維持的川普關稅對GDP造成的0.47%下行影響。木內表示:「若加上美國關稅的影響,整體經濟所受衝擊的風險將進一步加劇。」

 

 

伊朗是否真的會封鎖仍不明

 

至於伊朗是否真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仍未可知。雖然伊朗國會在22日通過封鎖決議,但是否實施仍須由以總統為首的國家最高安全委員會(SNSC)最終裁定,且也需視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意向而定。

 

伊朗已暗示可能採取其他報復手段,包括攻擊中東地區的美軍基地,或退出《核不擴散條約》(NPT)。這些動作被認為意在對國際社會施壓。

 

美方則表示此次攻擊為「針對核設施的有限行動」,並無意與伊朗全面開戰。川普總統在21日攻擊後發表演說,敦促伊朗「現在正是邁向和平的時刻,否則今後的攻擊將規模更大」。他要求伊朗重返談判,放棄核武。

 

美國副總統范斯也在22日指出:「伊朗如何回應將取決於其自身,美國總統將根據局勢採取對應行動」,並表明如有報復,美方將以「壓倒性力量」反擊。

 

國際社會則擔憂衝突升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於22日召開的安理會緊急會議中呼籲外交努力,強調「我們正面臨陷入報復連鎖的危險」。當前局勢劇變,仍需持續密切關注。

 

 

圖片來源:Google Map截圖、三立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