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武漢P4實驗室疑雲重重,還記得「基因編輯」人造人?林靜儀:中國違背研究倫理早有先例

2020.01.30
15:35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黨一馨

有報導指出,病毒的變異只有兩種渠道,第一,自然變異;第二,人工干預。如果是自然變異,這種病毒精確換掉4個蛋白至少要經歷1萬次以上變異才能實現。機遇極小。假如不是自然變異,那就只有一種可能——人工干預基因改變?

 

武漢肺炎疫源撲朔迷離,醫學期刊與外媒近日都質疑「武漢P4病毒實驗室」外洩可能。有論文進行比較,發現SARS病毒S-蛋白與ACE2互作的5個關鍵氨基酸,在武漢冠狀病毒中有4個發生改變,對此結果,有報導質疑「人工干預」可能。醫師立委林靜儀接受《放言》詢問解釋,自然變異很常見,「不是人工就是自然」她認為要討論P4實驗室,倒可以回顧2018年中國編輯基因做了人造人,「中國跟大家一樣都有技術,可是他們會違背應該要有的科學倫理和研究倫理…」

 



SARS5個關鍵氨基酸在武漢冠狀病毒中有4個改變

 

2019年12月,不明原因肺炎在中國武漢出現。2020年1月7日,經全基因組定序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據報導,目前學術研究發現,確認2019-nCoV與SARS類似。

 

2020年1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員、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鍾武研究員和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李軒研究員合作,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在線發表了題為「Evolu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from the ongoing Wuhan outbreakand modeling of its spike protein for risk of human transmission」的論文。

 

為了解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與已知明確感染人的兩種冠狀病毒的關係,此論文的研究者通過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與2002年「非典」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冠状病毒進行了全基因组比對,發現平均分别有~70%和~40%的序列相似性。其中不同冠狀病毒與宿主细胞作用的關鍵spike基因(编碼S-蛋白),有更大的差異性。

 

由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與2002年「非典」SARS病毒和「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病毒有很大的遺傳距離,所以論文作者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的机制和通路進行了分析。

 

作者首先比較了武漢冠狀病毒與SARS和MERS病毒S-蛋白的宿主受体互作區(RBD區),發現在RBD區域中,武漢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比較相似,但與MERS病毒差異很大,所以排除了S-蛋白與DPP4互作感染人的可能。但是,武漢冠狀病毒S-蛋白與人ACE2互作也存在很大困难-已經證明的SARS病毒S-蛋白与ACE2互作的5個關鍵氨基酸,在武漢冠狀病毒中有4個發生了改變。

 

有報導指出,病毒的變異只有兩種渠道,第一,自然變異;第二,人工干預。如果是自然變異,這種病毒精確換掉4個蛋白至少要經歷1萬次以上變異才能實現。機遇極小。假如不是自然變異,那就只有一種可能——人工干預基因改變?

 

林靜儀:技術各國都有但中國會違背倫理

 

對此,醫師立委林靜儀接受《放言》詢問表示,「變異一定不是人工就是自然,自然變異很常見,當然現在很多人在猜測武漢的病毒是不是做一些人為的突變,那這個東西現在都在猜測…本來病毒自然界就容易變異,當然要用人為的方式去操作某幾個,序列去動,這個也是可以做得到的。這兩件事情都可能,現在沒有足夠的證據。」

 

對於P4實驗室之疑,林靜儀反而認為,中國最大的麻煩是它們的隱匿,「我倒是建議可以再想到另外一個東西就是,2018年(中國)改變了一個DNA序列的小孩,做了幾個這樣的受精卵,小孩還生出來,它們的說法是做了DNA改變為他未來可以抵抗愛滋病毒,這個事情為什麼會受到很大的撻伐,全世界科學家都有這種技術,但是不會把它放在受精卵…」

 

林靜儀提到的該事件為,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科學家賀建奎2018年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嬰兒於本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嬰兒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對試管嬰兒進行基因編輯,在當時被批有悖倫理道德。

 

林靜儀表示,中國跟大家一樣都有技術,可是他們會違背應該要有的科學倫理和研究倫理,「為什麼現在對這個實驗室外界會有這麼多的猜測,其他國家都會遵守某些東西,可是中國可能就不會。同樣的事情大家都會做到一定的防護一關一關的保護,中國一關一關的把關可能會有問題。」

 

 

顯圖擷取自Gnews、BBC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