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專題 / 時代的崛起,我的未來不是夢:張雨生
放.專題

張雨生專題4-3:音樂元素豐富的《卡拉OK、台北、我》專輯卻被認為實驗性強不受市場肯定,張雨生漸轉往劇場界及幕後

2020.08.27
17:58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廖明潔

張雨生1994年《卡拉OK (Live)、台北、我》專輯,展現豐富創作力以及他多年來吸收各種音樂後消化成自己風格的功力,歌詞遣詞造句,詩意中又帶有人文的關切和溫暖,但直到多年後才被大眾「聽懂」而封為神作

 

經過在商業銷售和音樂創作理念之間幾番掙扎妥協之後,渴望獲得創作自由的張雨生說:「我現在的目標就是如果抓到一個機會就一定盡力去做,我希望這個機會就是老闆至少把90%以上的權限放給我讓我自己好好的去玩、好好的去做。」幸運的是,飛碟唱片的彭國華就是這樣的老闆,他被張雨生文情並茂的專輯企劃書打動,邊苦笑著說「我又被小寶打敗了!」邊撥出預算,讓張雨生做出了這張日後被人津津樂道的《卡拉OK(live)、台北、我》專輯。

 



音樂元素豐富、關注面向廣,多年後才被聽懂

 

這張專輯裡的詞曲創作及編曲全部由張雨生包辦,與當時專輯大多是樂手分開進錄音室分軌錄製或使用電子Midi的方式不同,他想要以整個樂團Live演出的方式錄製,飛碟唱片替他在南港租了一個倉庫,張雨生把幾個樂團的朋友找來,在倉庫練團了兩個月再進錄音室錄唱。整張專輯有13首歌曲,曲風有硬式搖滾、爵士、藍調、民謠、R&B、Pop、福音、靈魂等各種元素,主題更是包羅萬象,像是〈我是多麼想〉唱的是對社會公益的關注,中間還神來一筆的來一段數來寶;〈動物的悲歌〉講的是流浪動物的問題,起源於某次他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兩隻流浪狗被撞而寫下的,嗓音清亮高亢的他首次穿插使用較低沈的黑人粗嗓演唱,加上編曲裡使用的小號,讓人忍不住聯想是否變相對路易阿姆斯壯致敬。〈永公街的街長〉藉由描寫一位精神錯亂流浪漢的故事,探討現代社會中邊緣人的處境,總長9分51秒的歌曲中,以本土的月琴伴奏唸歌開啟,混搭演員文英的台語對白,中後段在電吉他狂飆中襯墊著鬼魅般的女高音吟唱,則是來自合聲界第一把交椅馬毓芬的演唱。張雨生也把古典音樂對他的啟發表現在歌曲中,〈子夜抒懷〉有拉赫曼尼諾夫的樂曲為整首歌定調,〈靈光〉的間奏加入〈快樂頌〉、〈哈雷路亞〉等激發他靈光一現的古典樂章,〈這一年這一夜〉則是搖滾版的〈波麗路〉。〈後知後覺〉和〈我期待〉雖然是專輯中較為人熟知的歌曲,卻是因為他過世後的紀念專輯中由張惠妹翻唱和陶晶瑩的隔空對唱,才被大眾所知曉。原版的演唱中,〈後知後覺〉暢快的福音曲式,聽得人忍不住站起來跟著拍手搖擺;〈我期待〉裡咬字、轉音之細膩,情緒轉折之幽微,編曲之切合,是後來再多的翻唱者都難望其項背的佳作。

 

 

張雨生在這張專輯裡展現了豐富的創作力,以及他多年來吸收各種音樂後消化成自己風格的功力,歌詞的遣詞造句,詩意中又帶有人文的關切和溫暖,盡情揮灑之下,專輯總長73分鐘,成為台灣流行歌壇時長最長的一張專輯。這張專輯受到樂評的推崇,封為是張雨生的轉型代表作,但不出意外的,當時喜歡「芭樂歌」市場無法接受,覺得這是「實驗」音樂,導致銷量非常的差。對這樣的結果,張雨生是有心理準備的,「我做那張唱片的時候,完全沒有上級的人管我,我照著自己的意思放手去做,那張唱片可說90%都是在我的意志下完成的。東西做完,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跟一般流行市場上截然不同的東西,唱片公司也有這樣的預期,沒有把宣傳活動做到很高,在台灣這樣子一個宣傳體系之下,那張唱片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走宣傳,要在那些嬉笑打鬧的綜藝節目中去好好的引薦這張唱片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對於他做的是「實驗」音樂之說,他還是心有不甘的表示「我們並不是在做另類音樂,我們是在做西方流行音樂十年前二十年前就已經做過的東西,我們其實只是希望能帶給大家比較不一樣的流行音樂。……希望(曾經賣過20萬、30萬張的)聽眾有三分之一來接受這樣子的訊息就好了。」可惜,當時大部分的人沒接受到張雨生的訊息,這張26年前的專輯,如今聽來絲毫不覺得「舊」,還被不少年輕人封為「神作」!

 

進入劇場界和幕後找到不同的成就感

 

這時期的張雨生仍不放棄對新事物的嘗試,他看到果陀劇場的表演研習班在招生,不顧「大明星」的身份就自己跑去報名,果陀劇場的梁志民導演看到學員名字時還疑惑的問工作人員,「張雨生?是那個『我的未來不是夢』的張雨生?」,這讓導演覺得這個歌手挺有趣的,很有心做新的嘗試;1993年,果陀要第一次進入國家劇院演出《淡水小鎮》這齣戲,劇中那個從14歲演到34歲、個性單純的男主角,讓梁導演想到了張雨生這個人選。雖然這是果陀第二版的《淡水小鎮》演出,但是張雨生的表現就像這個角色一開始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的一樣,演出頗獲好評,張雨生也在劇場演出裡找到了新的興趣和成就感,後續演出果陀劇場的《完全幸福手冊》和《天龍八部之喬峰》,票房和風評都很好,但也難免出現質疑的聲音,他曾表示「很多朋友懷疑的問我,是不是因為唱片賣得不好所以接演舞台劇?也有人很關心的以為我會把重心放在戲劇上,我演戲,一方面為了興趣,一方面更為了證明我做得到!我演戲,希望換一個思考出發的角度;希望有一個貨真價實的成就。至於唱歌,原是我的愛好,既沒有堅持的理由,也無放棄的必要」。

 

(張雨生演出《淡水小鎮》大獲好評)

 

聰明的張雨生當然還是瞭解商業市場的重要性,而他找到的折衷方式是轉往幕後創作和當製作人,他開始比較多的為其他歌手創作詞曲,也擔任伊能靜和陶晶瑩的專輯製作人。1995年,國際體系的華納唱片買下了飛碟,原來的經營者彭國華離開另行成立豐華唱片,剛好與飛碟唱片約滿不打算續約的張雨生發行了他在飛碟的最後一張專輯《還是朋友》,或許已經有點無心戀棧,雖然主打歌〈還是朋友〉有獲得當年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提名,但這張專輯與他之前所有的專輯相比,只能說表現中規中矩。專輯中的最後一首歌〈別放棄希望〉,他找來當年出道曲〈我的未來不是夢〉所收錄的《六個朋友》專輯中的其他五組歌手一起來合唱,算是他在飛碟唱片時期「有始有終」的前後呼應。張雨生之前在《卡拉OK(live)、台北、我》專輯文案中寫道:「狀況與變數終會過去,唯有作品會留下來,那些用心、那些靈光閃動瞬間的驚喜會不斷帶給後繼的人希望」,而逐漸在商業市場和自我理念間找到平衡點的他,正準備在下一個階段留下更多更精采的作品。

 

 (張雨生在飛碟唱片的最後一張專輯《還是朋友》)

 

 

圖片來源:翻拍《卡拉OK、台北、我》《還是朋友》專輯封面、翻拍《淡水小鎮》演出畫面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