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華語歌曲
放.文創

《華語流行音樂史》那些年我們關注的音樂排行榜,大大的推了音樂產業一把

2024.02.08
16:00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廖明潔

一個夠代表性的榜單為音樂產業帶來的幫助是,可以讓人很快速地了解該市場的喜好,且有一個具共同基礎的比較依據,排行榜成績某種程度上就像是歌手們配戴在身上的勳章。

 

喜歡聽流行音樂的人一定或多或少地「依賴」著音樂排行榜,不論是對新歌動態追得緊的人,每週守著等榜單揭曉,看又是哪首歌奪下了冠軍;或是偶爾聽歌的人,想參考了解最近有哪些歌流行值得一聽,也一定是去找個排行榜來看看。音樂排行榜可以說是一座連結大眾與音樂產業的橋樑,對音樂產業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和幫助。

 



世界各國的音樂排行榜非常多,有由雜誌、電台等媒體主導的,也有專門成立組織或公司來製作的,各有不同的計算方式和指標,像美國告示牌排行榜(Billboard)、英國金榜(Official Chart)、日本公信榜(Oricon)等都已有超過50年的歷史,但因為它們會因應時代改變,與時俱進的調整其計算指標和類別,並維持嚴謹公正的數據彙整,就算並非該國唯一的音樂榜,也能在歷經時間的考驗下,成為大眾一講到該國的音樂就想到的榜單。一個夠代表性的榜單為音樂產業帶來的幫助是,可以讓人很快速地了解該市場的喜好,且有一個具共同基礎的比較依據,譬如當看到Billboard單曲榜前10名有一半都是饒舌歌曲的時候,就知道美國這個市場現在是饒舌當道;而看到「〈Old Town Road〉蟬聯19週冠軍,超越〈Despacido〉的16週紀錄」這樣的報導,你馬上可以了解這代表這首歌有多暢銷、達成的紀錄有多厲害;排行榜成績某種程度上就像是歌手們配戴在身上的勳章。

 

《綜藝100》創立台灣第一個音樂排行榜

 

台灣本地的華語音樂排行榜誕生之路倒是頗多波折。60、70年代華語音樂還未有規模性的發展,自然沒有音樂排行榜的需求。經歷「唱自己的歌」的民歌運動後,華語流行音樂開始大規模興起,終於在晚了英美排行榜的20多年後,迎來第一個華語歌曲排行榜,而這也多虧了「綜藝教母」張小燕。1980年,她在主持的華視《綜藝100》節目中,率先開闢〈創作歌謠排行榜〉單元,歌迷將刊登在《民生報》上的歌曲選票以明信片寄到節目製作單位進行投票,統計票數於節目中公布名次,當時第一個冠軍歌曲是李建復〈龍的傳人〉,亞軍是蔡琴〈恰似你的溫柔〉。這個榜在一年半後更名為〈國語歌曲排行榜〉,沿用同樣的投票方式,但是加入唱片中盤商及北、中、南的唱片行提供的概略發貨數據來排定名次。之後又再一次改革,名稱變成〈流行歌曲暢銷排行金榜〉,不再開放投票,完全以唱片銷售量決定榜單,統計資料來源為唱片中盤商及北、中、南、東的唱片行,每週公布排行榜之外,每季結算當季最暢銷專輯前十名並舉行頒獎典禮公布。

 

(張小燕主持的《綜藝100》創立了台灣第一個流行音樂排行榜)

 

當時,《綜藝100》已是全台灣數一數二的綜藝節目,觀眾群非常多,這個節目單元的設立,讓當時處於萌芽期的華語音樂產業獲得更多的大眾關注。像是才從僑居地新加坡回台灣歌壇發展不久的黃鶯鶯,連續兩張專輯《只有分離》、《天使之戀》都在該排行榜蟬聯超過10週冠軍;從民歌跨入流行歌壇的鄭怡,首張專輯《小雨來得正是時候》就連獲13週冠軍;已經成名的費玉清《夢駝鈴》專輯、玉女偶像金瑞瑤的《好想你》專輯、從美國來台灣發展的新人李恕權的《迴》也都在該榜拿下非常好的成績。除了這些作品本身就好聽之外,每週觀看報榜的觀眾的期待心理持續堆疊甚至化為實際的購買支持行動,對這股風潮的形成有很大的助力,也讓這些歌手在華語樂壇的腳步站得更穩。而季榜頒獎典禮和後來以該排行榜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流行歌曲暢銷金碟獎》,在那個還未有華語流行音樂頒獎禮的時代,都是首開先河之舉。

 

華語音樂流行榜多不易延續

 

此後30多年來,台灣陸續出現許多流行音樂排行榜,有電視頻道或節目主導的華視金曲龍虎榜、MTV華語封神榜、Channel[V]音樂飆榜、TVBS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廣播電台或節目的排行榜有中廣知音時間排行榜、飛碟電台幽浮勁碟排行榜、Hito中文排行榜;大眾玫瑰、5大、佳佳等唱片行以及誠品音樂、博客來都有各自的銷售榜,現在的音樂串流平台KKBOX、Spotify、Apple Music、MyMusic、FriDay等都有自己的排行榜。然而這些排行榜,先不論現在還存在的串流和唱片銷售平台,大部分存續的時間都不算太長,就連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這樣的國際組織在台灣的分會所主導的「IFPI唱片銷量榜」也只撐了3年就結束。

 

(串流平台Spotify有針對台灣地區的榜單)

 

究其原因,要做出一個資訊夠公正公開、採樣規模夠廣、足以反映出音樂受歡迎現狀的排行榜單,其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龐大,對一個電視或電台頻道都已頗為吃力,更何況是單一的節目。以做了將近9年、在台灣已算是長壽排行榜的《金曲龍虎榜》來說,為了增加公信力和分攤開支,華視找來民生報、台灣區唱片工業同業公會及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一起主辦,據說每集製作費高達新台幣250萬元,能做這麼久已屬不易。另一種狀況是,媒體到底也是需要賺錢的商業公司,做排行榜既然對歌手的唱片銷售有幫助,難免就會有利益上的介入,包裝成各種的播歌方案來「打榜」,數據有被操作的空間,榜單的權威性自然就不足。3年多前Billboard進入華語市場推出「中國公告牌音樂單曲榜」等數個榜單,算是讓華語音樂與國際性的榜單數據計算公司有了接軌。

 

當然,音樂產業也是有質疑排行榜的聲音,認為排行榜會造成對音樂的「偏食」,獨尊大眾的流行口味而扼殺其他的聲音,這是另一個需要大篇幅討論的主題了。不過,現在的音樂串流平台多半有各種細分音樂流派的排行榜和播放清單,或許能對前述的問題取得一些平衡;而在要獲得精準公正的串流播放數據早已不是難事的情況下,期待各個排行榜都能為華語流行音樂的發展帶來更大的助益。

 

 

圖片來源:Official Charts、《綜藝100》節目截圖、Spotify Charts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