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國防、外交、兩岸:「準備好了」!黨政高層:「維持現狀」是密碼
內部意識形態分裂,外有不放棄統一的強鄰,在台灣這樣的國情下,不管是急統派、統派;急獨派、獨派,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兩岸互動相關的中國政策,必須走到中間路線,維持現狀,不統、不獨、不武。
這是鐵律。一九九六年首次總統民選開始,迄今不變。
雙方差異,親美基調外,對中定義與距離
這是現實,也是必然。
二○二三年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是如此,國民黨的侯友宜,也不能不這樣。
雙方的差異,只是在親美的基調外,和中、遠中與友中的定義及距離。
從李登輝一九九六年的第一次台灣總統民選,到二○○○年,陳水扁政黨輪替成功;二○○八年馬英九翻轉情勢,蔡英文二○一六年奪下總統大位,到二○二○年大獲全勝。每一位打敗對手的總統候選人,到了選舉最後關頭,藍色立場的強調不統,勇於向中國共產黨說不;綠營主張的,必須保證,不宣布獨立,不挑釁兩岸關係。
維持現狀,不是口號
維持現狀,不是口號,是國際與國內政治的現實。
賴清德務實的台獨主張政治工作者,遵循蔡英文的四個原則,轉化成為賴清德的四個堅持、四大支柱。名稱不同,內涵強化: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沒有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維護民主和平,強化國防,備戰止戰。
不宣布法理台獨,三十年前的底線
競選期間,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一度脫口說出的,不宣布法理台獨底線,看似他發現的大秘寶,實則自李登輝當上總統起,至今近三十年,是美、中、台有識之士的默契。
這一底線之被強化,與陳水扁總統任內,幾度被美方批判斥責為麻煩製造者的歷史經驗有關。
陳水扁執政磨合啟發:維持現狀
民進黨第一次執政八年下來,美台磨合、中方叫囂,陳水扁執政的啟發,就是「不能宣布法理台獨」,維持現狀。
「Status Quo」,維持現狀,也約束著馬英九。二○○八年當選總統,馬英九「生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鬼」的宣言,感動了不少本土派選民。對中政策,馬英九推出了一個被認為是編造出來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馬英九欲與中國簽和平協議,美國警覺
二○一二年,競選連任,馬英九的團隊,設法把曾經為李登輝總統研議「兩國論」意涵的對手蔡英文,扭曲成會破壞兩岸現狀的總統候選人,加上宇昌案的操作等,成功獲勝。
任期結束前,馬英九露出真面目,企圖與中國簽訂和平協議,藉著二○一五年十一月,在新加坡與習近平會面的機會,將「九二共識」,投入了「一中框架」。
「一中各表」,正式被馬英九丟到了歷史的垃圾桶。
馬習會,習近平大勝,台灣人譁然。美國人警覺到馬英九向中國傾斜的意圖。
台灣主流民意發威
台灣主流民意再度發揮功能,倡議主權獨立尊嚴,維持兩岸現狀,不挑釁、不找麻煩,不生事端的蔡英文,選上了中華民國第一位女性總統。
二○二○年,蔡英文破紀錄八百一十七萬票的選票數字,打敗國民黨流星一般的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很多人說,是習近平二○一九年,「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催化台灣人湧向投票所,用選票反對習近平的結果。
台灣民眾選票選擇「維持現狀」
仔細觀察,台灣民眾,用選票選擇的,仍然是「維持現狀」。
這個意向,在二○二二年底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打出「票投民進黨,年輕人上戰場」之後,又廣泛的形成了台灣基層民眾的吶喊。
台灣人不是畏戰,台灣人也不是不反對中國獨裁政權,台灣人心知肚明的兩岸最安全關係,就是「維持現狀」。
「維持現狀」,很奧妙
「維持現狀」,很奧妙。「維持現狀」的底線,是不破壞現狀,但也不能讓有意破壞現狀者,找到破口。
現狀的真實展現,就是台灣政府實質主權獨立運作,外交備受中國壓制仍設法突破,以及兩岸對立不對峙,保持交流,和平共存。
和平共存,「維持現狀」的目標
和平共存,既然是「維持現狀」的目標,防止和平被打破,不讓企圖破壞和平者有機可乘,「備戰以避戰」,是最高原則。
近代政治人物中,最早喊出這句話,備戰避戰的,是美國傳奇總統,約翰.甘迺迪。
古巴危機戰爭威脅
甘迺迪總統當政的一九六○年代,美蘇冷戰對抗嚴重,蘇聯侵門踏戶,在美國鄰近的古巴部署飛彈,形成古巴危機,幾乎引發致命的世界大戰。一九六二年十月,美方經過與蘇聯十三天的關鍵談判,心理喊話,軟硬兼施後,終於逼使蘇聯撤除設在美國後院古巴的飛彈基地。蘇聯也獲得美國同意,從土耳其與義大利秘密撤回彈道飛彈部署基地。
美國總統甘迺迪:備戰才有和平
這一役,感受深刻,甘迺迪總統的名言就是:「備戰才有和平。」
對台灣人而言,最好的和平,過去三十年經驗顯示,是保住台灣經濟發展、政體主權獨立、國防自主、國安自衛,絕不主動挑釁。
一九九六年三月,總統民選,觸怒中國共產黨禁忌,發動導彈危機,兩岸戰火一觸即發之始,直到今日,都是如此,只是程度差異之別。
「維持現狀」,需要謀略與勇氣
面對統一是中國共產黨民族使命,政權續命活血,絕不會軟化的現實,台灣的生存之道,沒有改變。
「維持現狀」,強化自主,是動態的防禦,也是靜態的攻擊。內涵深奧,領導人需要高明的政治技巧、談判耐力,與大於一般政治人物的謀略和勇氣,才能找到平衡點。
二○二三年總統大選起跑時,一位民進黨的黨政高層人士私下就說了,「維持現狀,全世界都聽得懂。」賴清德當然透徹了然。
兩岸關係之外,對美、日外交,賴清德經營多年,不是生手。
親赴安倍葬禮!長期經營對日關係見真章
二○二二年七月十一日,賴副總統向媒體公布的行程,本來是要前往台北市雙城街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弔唁安倍前首相。
當天清早,他和隨員副總統辦公室主任黃建嘉,搭乘赴日本東京的早班飛機,中午過後沒多久,抵達安倍前首相家中。
安倍晉三首相,三天前的七月八日,不幸遇刺身亡。賴清德以親密友人身分,前往致哀。
安倍弟岸信夫臉書貼賴副造訪合照
安倍晉三的弟弟岸信夫,之後在臉書上貼出照片。當日,安倍的母親、夫人與兄弟家人,忍住傷痛,在家中親切接待了賴清德副總統及陪同的謝長廷駐日大使。
這是一九七二年日台斷交五十年以來,最重大的外交突破,勢必引來中國的激烈抗議。日本政府事前不是沒有考慮到這個因素,依照岸信夫的意見,開綠燈放行賴副總統踏入東京,住宿一夜,參加第二天的公辦追思安倍首相祭典大會。首相岸田文雄在安倍不幸去世後,對台政策態度,做了指標性的決定:安倍生前「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說,並無動搖。
訪東京兩天、留宿一夜,意義特殊
賴副總統前去東京參加安倍先生的家祭與葬禮,從後來的資訊顯示,是安倍晉三家族主動邀請。賴清德在報告蔡英文總統同意之後,火速完成了這項秘密任務。
綜合比對不同的內幕報導,安倍晉三遭刺不幸過世的消息傳到台灣那日,賴清德震驚又悲傷。近十數年來,他與安倍一家人建立了互信、互惜的公誼與私交。震驚之餘,立即打電話到日本,向安倍首相的弟弟,也是知交好友岸信夫致意。
報導指出,岸信夫感受到了賴清德的真情,主動詢問賴副本人前去東京祭悼兄長的可能。
副總統赴日,岸信夫解決敏感困難
賴清德的身分是備位元首、副總統,他當然知道親赴日本的政治敏感度。
他也理解其中的困難。
內幕報導透露,岸信夫了解賴清德的顧慮。他告訴賴清德,入境日本東京一事,由岸信夫本人負責安排解決。
情誼感人,異國政治人物之間真心知交如此,珍貴少見。台灣的副總統出訪日本首都東京兩天一夜,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在臉書發文,引述過往台日互動的禁忌,形容這是一九七二年台日斷絕正式邦交國關係之後,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開發對日關係,賴清德下過功夫
開發對日本的公私交誼,不是一蹴可幾。賴清德與熱愛台灣的安倍晉三、岸信夫兄弟,藉著互訪、熟識,成為知友同時,在建立與日本官方及民間溝通來往管道上,也認真下過功夫。
台南市長任內,賴清德多次帶隊前往日本農業地區,如以出產蘋果有名的青森縣,牛舌之鄉仙台、大阪等地交流,又頻密與日本國會議員來往,受到日本中央與地方政界重視。
「三一一」,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大地震,台灣人傾囊捐款救援日本,金額高到日本朝野震動感謝。
「三一一」台灣人捐款日本七十一億台幣
依照統計數字,當年上百個救援國家中,日本紅十字會公布當時台灣的捐款累積至二○一四年將近三百億日幣,約七十一億台幣,是各國捐款排名前面的國家。
我國外交部公布的資料,台灣捐款賑災日本的總額為六十八點五億元台幣。政府機關捐款七點六億元、慈善團體捐款五十四點三億元;以及民間個人和團體捐款的六點五億元。台南市政府捐出的款項,共五千兩百六十九萬元,是六都當中第二高。
台南地震日本援助,情濃溫暖
日本二○一一年三一一地震,爆發了台灣社會深深蘊藏的日本情。五年後,台南二○一六年二月六日的大地震,日本各界也伸出援手。安倍首相關心之情,付諸行動。台南和日本情濃過於一般的溫暖交誼,春風拂人,流動凝聚成為投射在賴清德市長身上的好感。
賴清德接任台南市長第二年,位於原台南縣官田的「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打造完工,賴清德的一個決定,獲得了日本社會肯定感動。
日本籍的八田與一技師,日治時期來到台灣,負責設計催生烏山頭水庫,建造解決嘉南平原農田灌溉問題的嘉南大圳水利系統。
賴清德主持「八田路」揭牌,八田與一家屬參加
八田先生造福台灣人的故事,受到台日各界人士關注。賴清德感念八田與一生平對台灣的貢獻,將「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前的道路,命名為「八田路」。台南市政府民政局選擇二○一一年五月八日這天,在「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前,辦理官田區「八田路」路牌揭牌儀式,市長賴清德特別邀請八田與一家屬參加。出席的有八田與一的長媳八田綾子、五女佐藤玲子、六女八田成子、長孫八田修一,現場氣氛感人。
台南與鄭成功出生地日本平戶市是姊妹市
台南與鄭成功關係密切,鄭成功出生在日本平戶市。賴清德與「鄭成功誕生石」所在地的日本長崎縣平戶市,交流密切。
日本政學界視賴清德為自家人
日本政府派駐在台外交界人士,平素低調,他們視賴清德為特別友好政治人物的態度,日本學界感受甚深。一位研究台灣政治透澈的日本學者,就笑著跟我說,日本政、學界將賴清德視為自己人,是不爭的事實。日本企業界投資台南數額不低,賴清德一上任市長,就注意到加強與日資業者的合作。
安倍一家與賴清德的交情
安倍晉三的政治智慧與交友的熱情,台灣政界友人,莫不難忘感念。賴清德在安倍遇刺過世後,前往致祭,是友情的累積,更是超越國界,政治人物情緣真誠的少見事例。
IVLP!二○○四年國務院邀訪學人
不喜歡吹噓自己經歷跟精彩閱歷的賴清德,很少對外主動說明他跟美國政府的「IVLP」計劃淵源。事實上,這類擴大美國國家影響力的長期活動,近十幾年來,發展成為美國與不同國家政府合作交流的型式,台灣參與人數不少,稀釋了活動的獨特性。與二十年前相比,似乎不是那麼突出。
國務院邀訪是人民授權的啟動
美國國務院二○○四年IVLP計劃的一次邀訪,或許只是開始,卻啟動了賴清德一路向前的政治生涯。他篤信選民的力量,一次又一次用選舉得來的選票,驗證自己服務公眾,來自人民授權堅實的動能。
在民主制度下潔身自愛,登上副總統職位,爭取總統大選的過程裡,賴清德美國哈佛大學的教育,和美國政府治理內涵的觀摩,被認為是他領導力升級,和信心堅實的助力。
賴清德對中國,也不陌生。
二○一四年上海行,復旦大學破冰座談
「如果民進黨不來這裏交流,就不會了解這裏的情況,反之亦然。」二○一四年六月七日,在上海復旦大學的座談會上,來自台南的賴清德市長說,兩岸應該合作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彼此尊重,自信交往。
名為文化交流,實是政治交手
復旦大學那場座談,是台南市舉辦陳澄波先生城市巡迴畫展,一次表面上稱之為文化交流的政治交手。當時,賴清德人望極高,中方有趁此摸清楚他的底氣的用意,雙方心知肚明。
賴清德軟硬兼顧。他告訴中國朋友,台灣人對主權獨立、民主生活方式的追求不懈之心,也提出了兩岸交流的期待。
九年後的二○二三年競選總統,賴清德態度不變。面對中國尚未撤除的武力威脅,實力備戰、保護主權、維持和平,是基本目標。
自信交往上,他提出了約請習近平一起餐敘的善意訊息。
約習餐敘的政治密碼
了解政治密碼的行內人都知道,這是一種表態,實質上吃什麼飯,如何安排飯局的時間、地點與機緣,是另外一個層次的政治。
中國當局聽到,也看到了這樣的訊息。為了不讓賴清德在處理對待兩岸事務上得分,拿到選票,國台辦不只一次,公開發言時,對賴清德邀約習近平品嚐台灣美食,嗤之以鼻不說,還粗魯謾罵賴副是賴皮等等。
此時伸出橄欖枝,日後搭橋基柱
形勢比人強,一旦賴清德當上總統,中國當局,內外交磨,情勢所逼下,習近平與未來的賴清德政府友善來往的必要性,必然存在。
賴清德此時此際伸出的橄欖枝,就是日後雙方搭橋的基柱。
見面吃個飯,說起來簡單,背後思量,不可謂不深。賴清德的政治競爭對手,未能琢磨出意涵,將之貶為笑柄,顯然缺少智慧。
賴習會吃蝦仁飯,未必不會實現
下一步,賴總統的預知紀事將會如何?
了解賴清德忍功第一、耐磨耐操,具備解決問題能力的人士相信,兩岸關係,蔡規賴隨,假以時日,賴習會面吃蝦仁飯,未必不會實現。
即使如此,深諳總統大選內涵的學者專家都提醒,全國層級的選舉,舉世皆然,內政第一,台灣也不例外。賴清德兩岸國防主張,脫離選戰之初對手拋出「疑賴論」的戰爭與和平糾纏之後,選民關心的,仍然是內政民生問題。
內政民生議題突圍,才能致勝
賴清德如何在他一系列的治國理念藍圖下,向人民述說他能夠打造更美好台灣的願景,說服陷入物價、食安等躁動情緒干擾下的平民老百姓,才能致勝。
點擊文章下方「點擊購買」鈕前往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