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賴清德來說,全黨都是一個團隊,沒有派系之份,國家大事如漢光演習、奧運賽事、颱風侵台,才是賴政府的「大格局」關注所在...
民進黨全代會改選中常委落幕,鄭文燦系統議員呂林小鳳蓋下廢票,使新系痛失一席常委,引來新系南北流不合、為鄭出氣聯想,連屬於國家通訊社的「中央社」、泛綠媒體也直評黨主席賴清德,往後特定議題非「賴說了算」。據悉,廢票事件本不在掌握中,但黨內烏鴉四起,變相顯示賴早超越派系成為全民總統,並非獨裁的「希特勒」。
民進黨全代會日前結束,外界關注新賴系(新系、民主活水、綠色友誼連線、湧言會、正國會)、非賴系(英系、蘇系、陳亭妃系統、陳其邁系統)競合,原先預料賴系七、非賴三,最後卻因為連環出狀況後爆出冷門,形成賴系六、非賴四的局面。
由於英系領袖、前總統蔡英文當天未出席全代會,最後英系卻出奇拿下兩席,原囊括九席中執委、可穩拿三席常委的新潮流,卻在陳亭妃(妃)、林宜瑾(新)、洪申翰(民主活水)、蘇治芬(英)四人平手抽籤之下,林宜瑾出局,最後只得兩席。
英系領袖未出席,卻和黨主席賴清德過去出身的新系打了個平手,雖報導多指「新賴系」過半,畢竟派系合縱連橫變化大,連正國會、湧言會也是賴清德當選後,決議定調挺賴,後續變數未明,賴可謂「慘勝」;更顯現黨務方面,賴清德未能全權掌握。
之後自稱黨內「烏鴉」的王世堅和陳亭妃每週三中常會和賴清德會面,外界預估情勢肯定「精彩連連」,「中央社」也評論,未來某些特定議題未必是「賴清德說了算」;「自由時報」亦評論,非賴系統挺進中常會,為賴清德領導埋下隱憂,如何守住2026執政版圖、穩固2028總統大選江山,考驗賴和不同派系協調。
綜觀整日投票下來,有三個重要節點,讓新系未能如願拿下三席。第一、是中執委選舉時,原有一票黨代表票投給隸屬正國會的卓冠廷,該黨代表卻用「章屁股」蓋導致廢票,若卓冠廷當時拿下18票,就有望和其他人平票抽籤、奪下中執委,為「新賴系」常委選舉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後來投下廢票的呂林小鳳,也因為新系辦公室臨時換票給綠色友誼、僅拿18票吊車尾當選,差一點就要和卓冠廷抽籤,有可能被刷掉,讓她氣憤難平,這也為接下來的常委選舉埋下地雷。
第二、常委選舉原估英系僅有四席執委票,被認為是湧言會的議員鄭光峰,卻傳出在高雄市長陳其邁的操作下投給英系,讓蘇治芬拿下兩票,得以和其他三人抽籤競爭。當天晚上,湧言會人士也即刻澄清,鄭光峰從頭到尾就是陳其邁人馬,湧言3席執委配票各20票,精準當選一席常委「沒有所謂跑票的問題」,再度向賴表示忠心不變。
第三,就是屬於泛新系、鄭文燦人馬議員呂林小鳳的廢票「神秘指紋」事件,她雖在選票上投給林宜瑾,卻又在自己的名字上按上指紋,被認定為廢票,讓原先三票穩上的林宜瑾,變得要和其他人抽籤,最後簽運不佳落馬。
這一按,引發外界揣測,不僅是新潮流內部南流、北流之爭,北流不滿三名常委都讓南流囊括,也讓人聯想,是否是呂林小鳳為鄭文燦抱屈,因為前陣子鄭遭收押,派系卻毫無關心。
「太報」今日獨家報導呂林小鳳的說法,她表示,自始自終桃園隊的票就給賴系人馬,也特邀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親臨,給予桃園隊信心。不過,她在中執委以吊車尾當選,原因在於前桃園市府辦公室主任陳坤榮表示,新系辦公室向他要求換票,最後新系卻沒給解釋,讓她非常生氣、是否新系完全不在乎桃園隊是否當選?
呂林小鳳表示,不解為何將她的第19票投給別人,難道桃園隊是棄子嗎?再想到文燦事件發生後新系的冷眼旁觀,盛怒之下決定蓋出廢票,表達對新系的不滿和對桃園隊的不尊重。
「太報」也說,呂林小鳳的自行決定,更讓燦系頗為傻眼,當下反應真的對鄭文燦好嗎?認為小鳳的行為並非整體意志,卻讓大家背黑鍋,也有人質疑小鳳是否被收買。
根據《放言》記者了解,有黨政人士推估,呂林小鳳稱吊車尾選上執委而生氣僅是藉口,因為鄭文燦倒了,小鳳本原不是正統新系,更是八德一方山頭,不靠派系也能當選議員,這一招可謂待價而沽,等待派系拉攏。
記者掌握,雖然潘孟安出手穩固桃園隊選票,小鳳這一按「確實不在掌握中」,但相關人士也不意外,因為連台南議長都能跑票了,並非有史以來第一次。
記者也觀察,若呂林小鳳要不爽,投完中執委就能發難,現場卻答應要投給林宜瑾、兩人相談甚歡,猜測早有預謀,並非臨時變卦。
不過,派系問題,對賴清德來說似乎不是重點,如何擔綱民主重任前行才是,他在全代會的致詞,鏗鏘有力地強調黨內同志「團結、團結、再團結」、「合作、合作、再合作」,他當選總統後也退出派系,要「客觀推動國政」。
因此,全代會改選後,縱使發酵派系問題聯想,親綠媒體,甚至屬於國家通訊社,過往不會恣意抨擊執政黨的「中央社」都以報導大鳴大放,直指賴清德並非大權獨攬,其實也間接證實,賴清德並非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影射的「希特勒」。
對賴來說,全黨都是一個團隊,沒有派系之份,國家大事如漢光演習、奧運賽事、颱風侵台,才是賴政府的「大格局」關注所在,往後非賴系在常會勢必砲聲聲隆隆,如何整合黨內、按捺大小事,也是賴未來四年挑戰。
(圖片來源:放言記者拍攝、民進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