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政軍杰論
放.高論
政軍杰論

【政軍杰論】中擴軍費窮兵黷武 美增島鏈飛彈網遏止

2021.03.08
11:56am
/ 吳明杰

習近平的軍事侵略性,不僅止於軍費增加、打造軍備,而是在實際對外動作上,就不斷以武力威脅包括台灣在內的周邊鄰國,除以接近每天的頻率派機騷擾、企圖蠶食台灣空域,還一再舉行攻台針對性的兩棲登陸軍演,持續升級的對台軍事施壓、恫嚇舉動,國際社會已看得一清二楚。

 

中國去年因疫情影響經濟成長GDP跌至20年來最低的2.3%,但今年解放軍的軍費預算卻還增加6.8%達人民幣1兆3553億元(約新台幣5.8兆元),其軍事擴張野心昭然若揭;為遏止解放軍霸佔南海和併吞台灣企圖,美軍從川普到現在的拜登政府,除持續對中展開軍事威懾行動,美軍印太司部更公開宣布將在第一島鏈增加飛彈佈署,以嚇阻解放軍對台和對美的步步進逼。

 



為實現習近平口中的「強軍夢」和「中國夢」,中國在過去20年間連續十餘年以每年雙位數的成長速度,大幅擴增國防預算,光從2010年到2019年的時間,軍費就從人民幣5321億翻了兩倍多到11900億;不過在2016年後因經濟成長趨緩,軍費調幅開始剩下個位數增長,到今年已連續第六年,但仍有台幣5兆以上規模,去年2020年增加6.6%達台幣5.4兆餘元,今年又提高到6.8%達台幣5.8兆餘元,較十年前擴增了近2.5倍。

 

習近平的軍事侵略性,不僅止於軍費增加、打造軍備,而是在實際對外動作上,就不斷以武力威脅包括台灣在內的周邊鄰國,除以接近每天的頻率派機騷擾、企圖蠶食台灣空域,還一再舉行攻台針對性的兩棲登陸軍演,持續升級的對台軍事施壓、恫嚇舉動,國際社會已看得一清二楚。

 

北京釀台海情勢成軍事衝突熱點

 

對於北京的軍事挑釁導致台海情勢成為軍事衝突熱點,除了先前的美國川普政府已強硬回應,現在連民主黨的拜登政府上台後,都頻頻對中發出警告,除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直言中國將是美國「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美國防部長奧斯汀也點名中國是對美步步進逼的首要挑戰,強調美軍必須提升嚇阻力。

 

負責印太地區安全的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 Davidson)上將,近日也公開宣布,將在第一島鏈構建飛彈打擊網,印太司令部正向美國國會要求,希望在2021會計年度的國防政策法案創設「太平洋嚇阻倡議」(PDI),預計未來6年將投入近274億美元用於美軍印太地區基地的基地和戰力強化。

 

其中未來五年將投入29億美元在第一島鏈建立「陸基長程火力」,讓美軍能從500公里外對此區域提供海、空作戰協助。而戴維森所指的「陸基長程火力」,有可能是指可用於攻擊船艦的M142海馬斯火箭系統或ATACMS,也可能是美軍已經恢復研發中的陸基戰斧巡弋飛彈;而在此之前,川普政府去年已經宣布售台高達400枚的岸置魚叉飛彈。

 

震懾威懾解放軍的常規戰力

 

戴維森在保守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發表演說時不諱言,中國可能會在2026年尋求改變印太區域現狀,像是改變台海現狀,因此美軍在此區域必須要有足以威懾解放軍的常規戰力,讓北京清楚了解,如想先發制人,絕對會付出很高代價。

 

除此之外,美軍對解放軍的警告動作在過去這段時間已持續拉升,在拜登上任至今不到兩個月內,美軍已在台海和南海進行多項軍事威懾動作,包括:一、美軍雙航艦打擊群南海聯合軍演;二、一個月內美軍軍艦穿越台海兩次;三、一個月內美軍軍艦穿越中共南海島礁12浬兩次;四、一個月內測試核武載具、試射洲際彈道飛彈兩次(潛射三叉戟ⅡD5LE型、陸基義勇兵Ⅲ型各一次)。

 

另在空中兵力的行動,美軍軍機仍持續在台海周邊行動,同時頻繁穿越巴士海峽。據中共外宣部門「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台」統計,2021年一月份美軍機進入南海至少七十架次;而在拜登一月20日上任後的二月,美軍機進入南海的頻率還進一步提高到75架次,數字還不含期間美軍雙航艦上的數十架艦升空演訓的載機,僅以有開啟ADS-B詢答器的公開訊息估算。

 

拜登強化監控解放軍

 

同時美軍對中國的抵近偵查行動,除了一架RC-135U偵察機在2月27日曾逼近中國沿海僅46.55浬距離,3月5日又有一架RC-135S偵察機逼近山東半島57.8浬。可以看到,拜登上任後美軍在台海、南海的監控解放軍動作,和過去川普政府任內不僅沒有改變,甚至還有強化的跡象。

 

而華府會打破共和、民主兩黨界線,在對中立場上有高度共識,並一致採取軍事遏止戰略嚇阻中國擴張,無非就是習近平對台的軍事威脅舉動,已逾越了區域和平的紅線,甚至進一步侵害到美國在內的各國國家利益。可以預見,為防衛自身安全,亞太各國都將被迫增加軍費強化軍備,導致冷戰後最大規模的軍備競賽開始啟動,而這一切,禍源都是來自於習近平的擴張野心。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最新新聞
吳明杰
中山大學政研所碩士,曾任自由時報政治組副召集人、中國時報撰述委員、壹週刊資深記者,現為自由作家。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