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起飛與降落之間的旅程 融合藝術與人本的桃園機場第三航廈

2021.07.27
15:03pm
/ 放言編輯部

機場,是人貨進出的要津,通往世界的門戶;航廈,是國家的門面,歸人旅客的第一印象。

 

目前桃園國際機場第一、二航廈已過飽和,第三航廈之建造迫在眉睫,藉著第三航站區的整體建設除可提升機場園區服務效能,亦兼帶動桃園航空城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目標;尤其第三航廈更是國內繼「十大建設」後規模最大的單一公共建築,推動過程承載著各界極大的關注與期待。

 



入境一片波光粼粼——台灣國門,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

 

飛機掠過一片萬里晴空,機翼劃過留下條條雲彩,這是台灣的天空。


從天空上觀看的台灣,綠意盎然;從土地上欣賞的台灣,生機勃勃,海島的生命力與遼闊的大海相呼應,張開雙臂隨時迎接飛進國門的旅人。


未來的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將由機窗看下的台灣開始,給予旅人全新的體驗,一路感受台灣的溫度直到降落。

 

民國68年,在「十大建設」時代下,桃園國際機場及第一航廈正式啟用,當時台灣正處在經濟蓬勃起飛的時期;民國89年,第二航廈在推動亞太營運中心的時局下完工營運,這兩座航廈至今支撐桃園機場扮演著台灣航空運輸及亞太地區貿易的樞紐。但近年面臨國際航空運量的快速發展與周邊國際機場的競爭,第一、二航廈設施及容量已有不足,第三航廈背負著國人的期許,要讓台灣成為亞洲的樞紐,在世界有一席之地。

 

不過第三航廈產出的結晶不能只是黑曜石,必須是精雕細琢的鑽石。

 

政府對於設計顧問的承攬資格,明白透露出希望融合世界級的思維與經驗,又能打造出屬於台灣意象的國際航廈。主要承接第三航廈設計及監造專案的台灣世曦,以聯合承攬方式結合英國羅傑斯史達克哈伯建築事務所(Rogers Stirk Harber + Partners)、奧雅納工程顧問香港有限公司(Ove Arup and Partners Hong Kong Limited)及宗邁建築師事務所,共同構思機場規劃以及航廈建築設計,並擔綱執行主要的監造部份。

 

台灣世曦扮演著整合性角色,除了整合航廈建築設計的創意、更要遵循國內公共工程設計規範、研擬可行的執行計畫,將桃園機場孵化成台灣的國際競爭力,「竭盡心力,不言盈虧」概能形容整體團隊的努力與付出。

 

將國際國內建築的前瞻設計,具體的展現真善美的台灣印象

 

「家的包容,堅固外殼,柔軟核心」是第三航廈的建築內涵。建築師首先構思的阻緩陽光、風、雨、地震等外部侵襲,因此需要堅固耐久的外殼以保護航廈本體及內部的旅客與設施,包括屋頂、帷幕、基礎;在航廈內部則調和以通透而具造型的天花及傢俱,給予旅客柔適貼切的體驗。將台灣四面環海以及海鳥迎風展翅的意象轉化成整體建築外觀,波浪型的屋頂呼應海波紋理及展翅翱翔的優美律動,屋簷融入台灣傳統建築層疊屋瓦的語彙;陽光如粼波自通透的玻璃帷幕灑入,拂照航廈大廳;航廈則由挖降後的航站南、北路邊坡綠牆圍攏,與鄰近的林口台地與桃園埤塘地景相互映襯。繼續往航廈內部移動,大廳頂上造型天花遠觀如悠悠雲海,起伏有緻,高低靈動,近賞如晶晶玉柱,片片花瓣,更可搭配不同的照明色度,隨著節慶變換營造不同的視覺氛圍。

 

(出境層前庭廣場)

 

為形塑大器與可彈性使用的建築空間,設計以榕樹意象的巨柱支撐起整個航廈空間,巨柱以四根堅挺拔萃的柱體組成,除展現力學勁度,亦帶有團結的意念,並寓意枝葉茂密,讓旅客如徜徉綠蔭下,體驗航廈的挑高舒敞與光影空間,沐浴於家的安全、溫馨與歸屬感中。

 

第三航廈以兼具使用效能與空間內涵的設計元素,為台灣量身打造一座展現「真善美」的航廈,具有獨特性、自明性、地標性。美,是航廈建築的設計核心,藉由建築樣式的優美與空間及地域產生共鳴,使能吸引視覺、展現意象;善,由於機場是充滿機能性的建築,故必須有完善的機能、空間、動線、設備、交通,才能賦予機場生命力,是航廈營運的必要條件;真,則是指航廈在本質上要有堅實的基礎及結構,在底蘊上需有良好而可落實的計畫管理及工進排程,能如期、如質、如度完成整體建設,是航廈興建的充分條件。

 

(出境大廳雲頂與榕樹意象支柱)

 

以人為本的旅客體驗,永續發展的智慧建築

 

第三航廈的設計方案以人本的角度出發,將旅客的舒適親和納為優先考量,創造出美觀、效率、並兼具空間內涵的綠建築航廈。從旅客的角度瀏覽體驗整個航廈,航廈內部將入境廊廳與出境層設置於同一挑高空間,有別於一般航廈將出、入境層區隔設置的疏離與封閉。

 

入境旅客自登機廊廳進入,帷幕窗外可眺望陽光越過雲層與映照主體航廈,經過連橋跨越航站南、北路,可欣賞道路的邊坡綠意與丘陵台階綿延一色,再由最上層四樓入境通廊進入航廈內部,此時將可俯瞰下方三樓的出境層,驚嘆於航廈空間的融合共享。經安檢、證照查驗後入境,可搭乘電梯或電扶梯由四樓直達一樓行李提取大聽,移動過程中可再一次體驗融合共享的視覺空間,讓無論是返鄉的國人,還是入境台灣的旅客,留下美好印象。

 

(航站南、北路邊坡綠牆)

 

對於出境旅客,於三樓出境層完成報到、行李拖運、隨身安檢、證照查驗,出關後進入管制區候機,無需變換樓層便可前往登機,或在登機前可在集中式的商業空間體驗頂級的購物享受;入境轉機的旅客亦可在同一空間候機、購物。集中式的商業空間可為機場創造最大化的非航空收入,增益永續經營。

 

航廈設施亦有新意,落地式造型出風口褪去冷硬的機械外表,簡約優雅的以高能源效率調節航廈室溫;裝修材質與空間佈置能抑制環境噪音與殘響,使廣播內容清晰易辨。機場聯外交通有公路系統及機場捷運,航廈之間則以自動化旅客運輸系統串連第一、二、三航廈及衛星廊廳,提供快捷高效的空、陸側運輸服務。

 

第三航廈整體智慧設計架構包括:資通訊整合及交換平台、飛航營運管理系統、旅客服務與安檢系統、開發維運管理系統等四大平台及多項子系統,以「機場營運控制中心」為基礎,共享平台、整合資源,提升旅客體驗品質,最大化營運績效。期許以智慧機場來實踐與環境共存,永續經營,能取得綠建築黃金級及美國LEED金級標章。

 

匯聚國際團隊,調和鼎鼐,整合溝通,責無旁貸作為台灣國門的監督者

 

機場競爭,不進則退。第三航廈量體大、界面多,且複雜性高,又需兼顧機能需求、建築意象、工程技術、永續發展等面向,挑戰性極高,希望吸取國際經驗,因此設定國際參與的機制。台灣世曦是國內大型及國際化的顧問公司,自十大建設即以提供交通建設技術服務為主要業務,基於傳承,基於使命,責無旁貸作為國際團隊的代表廠商。

 

第三航廈的建築面積及設施處理容量大於第一、二航廈合計,承辦此一複雜龐大又具指標性的工程,於台灣世曦的角度來說,需面對內、外部不同的課題與挑戰,需要溝通磨合;再如機場營運各利害關係人與駐站單位,其使用需求及空間配置,意見各有主觀與堅持,都會影響建築設計,必須協調整合;又再如施工界面複雜,政策時程緊迫,故需要縝密可行的施工排程與界面管理計畫。

 

航廈主體工程已於本(110)年6月1日正式開工,行政院、工程會及交通部在7月11日第一次視察,有勉勵,亦有期許。做為第三航廈設計監造團隊的代表廠商——台灣世曦,將興建成為亞洲創新改變空中旅行經驗的新航廈,成為世界國際機場航廈的新標竿。讓台灣公共工程所蘊含的設計之美與精良技術被看見,為桃園機場打造世界級航廈,配合桃園航空城計畫,由在地意象延伸、走向國際,強化亞太經貿樞紐定位,與世界接軌。

 

 

圖片來源:台灣世曦提供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